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现在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关系,人们一般会想到黑格尔,但如果不追溯到康德,很难说会对马克思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能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讨论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至少得理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脉络.在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康德传统和黑格尔传统之争.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切入马克思和德国古典传统关系这一主题,首先结合历史背景和解释者的实践倾向对这两种解读传统做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梳理,藉此说明这两种传统的相对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马克思解读中的康德和黑格尔之争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非功利主义目的论是一种从人的本质出发,追求诸如幸福、自由和自我实现等各种善的马克思道德理论进路,这种理论进路实际上是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视作一种追求抽象的人的本质实现的亚里士多德式目的论。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该理论进路的底蕴正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批判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遗迹和黑格尔哲学的目的论形式。非功利主义目的论者片面地发展了这种以抽象的、理想化的人的"类本质"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和目的论,却忽视了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决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清算"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的历史性解释原则对于理解和构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根本性意义,因而只是一种具有历史限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多维批判并表现为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逻辑深化的过程。《论犹太人问题》讨论了人的权利、公民权利以及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对自由、平等、私有财产进行了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意识形态批判,并基于实践观点重构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模式,批判功利主义,消解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分析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等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生产、交换、流通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自由主义价值理念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内在综合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以及它的内在缺陷,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自由主义,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以及可能的发展前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因为其对功利最大化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了对平等的忽视.但是,辩护者并不认为功利主义会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他们分别采取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还原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和义务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功利主义进行辩护.如果他们的辩护是有效的,那么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就不能因为其对平等的忽视而被驳倒.  相似文献   

5.
斯洛特认为,常识道德和康德主义都低估了主体的道德价值,因而都存在着人我不对称性的问题,而这种不对称性问题则使得这两种理论陷入了困境.虽然功利主义与德性论在处理人我关系时都是对称性的,但与德性论相比,功利主义中的对称性也有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发现,抽象概念在现代社会成为直接的现实存在,这是黑格尔"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得以可能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资本运动,发现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相似性,因而黑格尔辩证法是叙述资本运动的恰当理论形式。在《资本论》的透视下,黑格尔辩证法是资本主义的无意识表达。然而,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存在原则性区别。这种原则性区别的彰显,源于马克思深入到了资本运动的实体性内容,而非以辩证法为先行的抽象形式对资本运动加以知性理解。在资本自我运动的实在主体基础上,《资本论》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建基于马克思的审美理论,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中包含一个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这一对共产主义的审美辩护同时又构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的审美批判.作者主张,马克思对商品的审美批判遵循着康德的美学传统.而马克思对于审美的这种康德式的看法虽然有助于他对粗糙的工具主义的批判,并有助于把审美塑造成人与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那种真实而有价值的联系,但也正是这种康德式的观点使得马克思没能为其共产主义的设想提供充分论证.面对在共产主义中仍然存在的悲惨境遇(无神的世界),艺术将成为缓解痛苦、抵抗虚无的中心,而马克思的乐观主义则使他忽略了尼采所思考的这一严肃问题:为什么艺术会成为人类的本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提起财富问题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者会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试问,有谁能够在已经出版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著作中,找到论述财富问题的专门章节?的确,财富问题从未真正地进入过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们的视野。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表明它本身就是合理的,反倒表明研究者们从未真正地理解过马克思哲学,因为他们是从传统哲学而不  相似文献   

9.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从考察密尔的证明开始.他认为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存在一个漏洞,需要用合理仁爱去填补,进而考察了理性直觉中的公正、审慎和仁爱三个自明原则,最后论证常识道德与功利主义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但是对于这三个自明原则的内涵与关系,特别是从审慎到仁爱过渡的重要问题,西季威克没有给出应有的阐述.在对西季威克的证明给予梳理与评述之后,可以发现自尊心和名誉感是沟通审慎和仁爱的桥梁与中介,它们正是追求自我幸福的个体为何会追求普遍幸福的原因.同时,从考察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可以看出,他的功利主义理论表现出一种准则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惩罚正义问题的回答一般有两种理论: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两种理论分别在康德和边沁、密尔那里得到了有力的辩护,同时,它们也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批驳,这种辩驳表明,绝对的惩罚主义和完全的功利主义都不是保证惩罚正义的合适方案.而惩罚的正义必须形成一种建基于多元的现实之上的多元的理论,从而达到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大理论制高点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210093)如果我们能够在研究中真实面对第一手文本,深入到一定的具体的理论情境中去,认真地考察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整体进程,就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哲学建构历时性地存在着三个理论创造高峰期:一是1...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和实践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规则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哲学中最古老也最有吸引力的形式.规则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行为是被道德准则所允许的,这种道德准则对行为者所处的社会来说是最优的.虽然这种规则功利主义可能会在确定如何接受一种道德规范、功利本身的内涵是什么、以及它的道德规范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什么样的指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难题,但是,这并不能驳倒规则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可以基于其自身的理论资源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一种合理的道德规范,并且可以为经济平等和惩罚正义等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功利主义是一个理论家族,而古典功利主义是其最原始的形态.古典功利主义的内部语构可概括为:首先是古典功利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其次是古典功利主义的正当理论和善理论;最后是古典功利主义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新生  李琛 《哲学动态》2023,(6):5-13+126
当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对于深化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马克思是否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伍德以“中性”立场和“脆弱性”概念为核心重释了资本主义剥削,将剥削视为无涉价值的客观事实,并据此提出“马克思不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伍德错误地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内置于西方早期现代哲学传统,抽除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价值意涵,因此既未能把握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全部意蕴,也误解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伍德摒弃了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未能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下理解马克思剥削理论与正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体系中舍有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两种倾向,但他并没有固守一方,相反,他从不同的层次来思考功利主义,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超越它们的二元对立.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在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 --科布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来 《哲学动态》2005,(9):38-41
问:科布教授,很感谢您就"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这一话题接受我的访问.正如您所知,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国一些学者试图充分吸取现当代哲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大的理论视野对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及其哲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在您看来,在辩证法与过程哲学之间,是否存在可沟通和对话的思想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沟通和对话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显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西方学者倾向于用西方伦理学理论重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后者解释为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德性论。虽然这些伦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但作为一套独立的制定道德原则、证成道德判断的标准化方式,都无法穷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厘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西方规范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既要了解西方规范伦理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也要知道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不是非道德论者,马克思提出了道德黄金律:即在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条件是影响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经济与与精神道德因素。马克思金律是经济金律与道德金律的统一。经济金律在"帕累托最佳"那里被应用了,而道德金律却被悬隔。马克思道德金律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善的价值,而不是恶的障碍、危害。它是儒家与《圣经》、功利主义、康德金律等的扬弃。马克思道德金律,既有普遍必然性,也具有规范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原则。  相似文献   

19.
布兰特的道德权利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涌 《现代哲学》2000,(1):74-80
在现代功利主义的两种主要理论类型——行动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中,布兰特的功利主义是后者的典型形式,若再加深究,它的理论倾向则是两种亚类型的准则功利主义——“现实准则功利主义”和“理想准则功利主义”中后者的代表。布兰特的理想准则功利主义“似乎是准则功利主义的最新同时又是最为精致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性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最早出现于马克思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此时马克思有一个庞大的、涉及面非常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计划,然而仅仅对这一计划第一部分"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