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伟大的国家中、不仅从数量上讲、而且从质量上讲伟大的国家中,对我的著作<审美价值的本质>和<美的哲学>有兴趣,这不能不使我感到高兴.我首次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表述的思想还能引起注意,获悉这一点我当然欣慰.从那时迄今,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变化,我本人也是如此.但是,我仍然坚持差不多30年前在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审美价值的观点.译者简介:凌继尧,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相似文献   

2.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一曲优美、清新的爱的乐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性美、人情美的艺术韵昧.作品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着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中国古代的美学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风采 ,对亚洲、欧洲的美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是众所公认的。但是中国在 2 0世纪前并没有形成一门可以称之为美学的学科。现代形态的美学是从西方传入的。美学是以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为任务的 ,审美活动中美是关键词 ,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是美学研究的中心。因此 ,美的本质、美的本源、美的特征是美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三大问题 ,而美的本质是美学本体论的中心问题 ,所谓美的本质即美为何。美的本质与美的本源是不同的 ,美的本源是说美何来。美为何与…  相似文献   

4.
《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发生学研究方法,分析<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认为:观察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医疗实践方法等是形成<内经>藏象理论的主要方法.揭示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功能性、辨证性等内在特征和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5.
十分感谢<美与时代>杂志社、十分感谢张涵老师邀我参加<美与时代>创刊20周年纪念会.在此,我谨代表<哲学研究>编辑部、并以我本人的名义,向<美与时代>杂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编辑部的同行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敬意!  相似文献   

6.
对于美的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作了种种思考,历来不乏大家。归结起来,无非是把精神、客观理想、人的意识、心理作为美的本质;或者从物质的自然形式、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本质和规律;或者把人的意识与物质自然形式、属性相结合,作为美的本质;或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是<辽宁中级医刊>老读者、老作者和特邀通讯员,所以,在<医学与哲学>创刊时,我享受到赠阅的<医学与哲学>.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美之问"到底是问"美的本质",还是问"美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此问题也导致其后的历代美学家对美本质问题的似是而非的解答.通过对西方的柏拉图.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中国的蔡仪、朱光潜等美学家有关美的本质的解答等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回答与结论,大都是错位的."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应该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气"是中国哲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庄子>这部汪洋恣肆、包孕万汇的著作中,作为生命底蕴的"气",以虚静的形式,体现在艺术创作、鉴赏及人格美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美学家们大多主动放弃了"美的本质"问题,据说"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与此同时,某些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则津津乐道于"自然美",声称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易>本卜筮之书",<周易>之断占辞,最能体现其"占筮"本质,其研究之重要不言而喻.考上博简<周易>之断占辞,与通行本、马王堆帛书本颇有相异之处,耐人寻味.今不揣谫陋,谨就其相异之处、取类原则及研究方法等,博参众说,略陈管见,希可于断占辞之研究,有小补焉.  相似文献   

12.
汪维藩 《天风》2008,(7):30-31
<赞美诗(新编)>收进的400首诗歌中,有几首是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的.其中之一,是吴耀宗先生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新编)>第353首).  相似文献   

13.
田素良 《天风》2009,(5):61-62
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与<天风>杂志已有20多年的情缘了. 我清晰地记得,1981年夏,单县统战部召开全县基督教界人士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会议,我被特邀参加,会议期间,县教会牧长借给我一份刚刚复刊的<天风>,手捧<天风>,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心中像吃蜜似的甘甜.  相似文献   

14.
<四部丛刊>的版本优良,已经是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日前,由于工作关系,我对勘了清人编纂的<全唐文>与<四部丛刊>的部分篇章,却得出了另外一种印象:<全唐文>明显优于<四部丛刊>.现将所见材料略述一二,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5.
<国学四十讲>问世,我得先睹为快.先读卞孝萱先生的<序>,再读胡阿祥先生的<中华文化及其演变与传承>和<后记>,然后一篇一篇地通读全书.以每日读100页计,前后历时约九日.  相似文献   

16.
深广的社会生活描写以及丰厚的文化内涵成就了<红楼梦>的伟大,同时,它也以悲剧美的力量震撼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灵,而这种悲剧美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贯穿其中的"色空"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医学与哲学>的读者已近30年,成为<医学与哲学>的作者已有15年,被聘为<医学与哲学>的编委亦近10年,不论30年、15年,还足10年,自己最关心的主题都是创造性思维与高层次生物医学创新人才的成长,这既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我与<医学与哲学>杂志近30年学术交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庄子>集解.该书成于南宋末年,内忧外患的时代处境,理学勃兴的哲学思潮,"六经注我"的学术氛围·使得<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独具特色,在庄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六经注我"的学风,也给<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易传>所谓"道",其存在形式为"形而上",其内在规定性为"阴阳",其主要功能为"变"与"生"."形而上",指<周易>古经中的卦爻画所蕴含的阴阳变易法则.<易传>透过卦爻符号的独特结构形式,将这一变易法则"演绎"为天地人三才统一的宇宙图式,同时又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彰显出"生生不息"的宇宙本质.  相似文献   

20.
袁磊 《美与时代》2004,(4):12-14
<人间词话>指出: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为"有我"之境;张先<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为"无我"之境.艺术创作也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郑板桥一竹画,曾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有我"之境;旧俄罗斯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无我"之境.<人间词话>还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概念作了更深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