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佛教教育面面观默雷摘编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1990年7月,在台湾圆光佛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佛学院院务研习会”上,大陆的闽南佛学院院长妙湛法师提交了书面报告《为挽救中国的僧教育而奋斗》。此文亦在1991年1月上海举行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2.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江苏僧教育概观○李守静历史上江苏就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除了生产力比较发达、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比较优越等因素之外,江苏人勤奋好学、热衷于办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样,江苏佛教历史悠久,在僧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这也是基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相似文献   

4.
杨文会被视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开创者,原因之一是他开启了近代佛教新式僧教育的序幕,这与他参与其中的近代东亚佛教现代化运动有着很大关系。出访欧洲的经历以及与南条文雄、达摩波罗等人的交流,使得杨文会的僧材培养理念与实践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僧材培养模式。他强调对现代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新式教育制度为框架的僧教育体系,创办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弘法能力、能够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材为目的的祇洹精舍,从中走出了欧阳竟无与太虚两位民国时期居士与僧伽的代表人物。杨文会的僧教育理念与实践开创了近代佛教僧教育的新局面,为民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4,(1)
东晋伊始,我国出现了僧诗发轫之作,开始了僧诗滥觞之期。唐五代诗僧辈出,群星璀灿;随着禅宗之兴盛,禅诗蔚为大观,推动了唐代诗歌创作及其理论探究的高度繁荣。宋代绍林诗风更盛,明清僧诗则尤为壮观,数量上整体超过唐宋僧诗之总和。僧诗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及其对于炎黄文化长期深广之影响,此二者均有待于今后各界的深入探究。由赵朴初先生任名誉主编的《中国历代僧诗集》编纂工作开始于1992年春天,至今已完成了从东晋至元代部分,计诗增900余人,僧诗万余首,约二百多万字。明清部分工程近半,估计全集有五百万到六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6.
能超 《中国宗教》2018,(4):43-45
开展僧才的培养、僧团的管理一商是佛教界永恒的课题。干百年来,历代佛门大德高僧始终将僧才教育、僧团管理作为佛教之根本,从隋唐的丛林管理至近现代的新式佛教学院教育,无不倾注着一代代佛门大德对僧宝建设管理的心血与期望。  相似文献   

7.
妙老在僧教育的重要性、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僧教育改革等方面有诸多见解,这些见解今天仍能带给我们以启迪。学僧教育,以佛学院为载体。早在1940年,妙湛老和尚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亲近虚老法师求学时,老法师就曾交代妙老: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要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对此,妙老念念不忘。1981年春天,妙老即着手复办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僧才的培养、僧团的管理一直是佛教界永恒的课题。千百年来,历代佛门大德高僧始终将僧才教育、僧团管理作为佛教之根本,从隋唐的丛林管理至近现代的新式佛教学院教育,无不倾注着一代代佛门大德对僧宝建设管理的心血与期望。在1992年中国佛教教育工作(上海)座谈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曾说过一句令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怀的话:"在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9.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佛教发展史就是一部"得人"史--"得人",则兴宗立派,光宗耀祖;不"得人",则门庭冷落,影响式微.而"得人"之关键,则在教育.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宗教,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庶可使佛教更真地、更深地契入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诚信 《法音》2000,(1):24-27
妙湛法师,出生于1910年11月,俗名褚永康,辽宁丹东人。1939年于凤城双泉寺依进修老和尚出家,同年10月于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1940年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深造,1942年到扬州高文寺亲近来果禅师,1957年飞锡厦门南普陀寺,直至1995年示寂,时年86岁,僧腊56夏。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致力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弘扬佛教文化、兴办佛教教育、培养爱国爱教僧才,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对外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12.
在弘一、太虚大师亲自培育僧才的沃土——闽南,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黄金海岸,闪烁着佛教教育的三颗明珠: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泉州佛学苑。她们以其前瞻远望、广育僧才、道风严谨、学修并重而饮誉僧界,扬名于海内外。前瞻远望重育僧才盛暑季节,骄阳似火。当我们风尘仆仆,驱车千里,从北京来到台湾海峡西岸、历史名城厦门时,就被南普陀寺放生池盛开的荷花和巍峨的佛殿吸引住了。赵朴初老会长题写的“闽南佛学院”校牌,在烈日下闪闪发光,格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6)
杨道明居士《试从教育结构分析当前的僧伽教育问题》,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资各地僧伽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方史志梵僧行化的记载,是梵僧传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真实。南诏大理国梵僧阿吒力的种种神异事迹,折射反映梵僧的社会影响与民间的集体记忆,来自天竺的梵僧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教,促成了密宗色彩的阿吒力教的流行,书写了西南边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5.
《黔僧语录》、《续黔僧语录》《了尘和尚事迹》属于黔灵丛书之三、之四、之五。黔灵丛书是由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和黔灵山弘福寺联合编辑的大型佛教丛书。整套丛书近四百万字,除已出版的《黔灵山志》。《锦江禅灯》、《黔南会灯录》外,今又推出《黔僧语录》、《续黔僧语录》和《了尘和尚事迹》三本专著。5月25日,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为此联合举行了三本书捐赠首发式,到会者除了文史界、宗教界的专家学者外,贵州省党政领导和新闻媒体也出席了首发式。 上述三本专著的出版,不仅为研究贵州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作者探讨佛道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一,阐述了东晋高僧支遁、僧肇对道家(道教)重玄思想的融摄和阅发于前,道教重玄学者融摄支遁、僧肇佛学思想于后,二者互相融摄、相得益彰的关系。文章指出,支遁、僧肇的佛学思想不是道教重玄学的理论根基,只是在重玄学的形成过程中给予了较显著的思想影响和一定的思想资料方面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宗仰(1861-1921年),江苏常熟人,俗姓黄,原名浩舜,又名用仁。1880年入常熟清凉寺为僧,1884年至镇江金山寺依大定法师受具足戒,法名印楞,别号乌目山僧。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佛教界有一位被誉为天下奇僧的爱国志士。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爱国教育和推翻清朝为宗旨的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他组织出版邹容的《革命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最后,《僧贤墓志》等石刻中的用语反映了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是禅宗寺院法堂开堂仪式语。每当大和尚成新任主持僧升堂说法之前,先由本寺维那僧或其他有僧职的僧人击使之后当众念诵,然后说法人开示,接弓】参学后人。“浩筵”是指聚车在法堂听法。‘”龙泉“是指杰出的禅僧或泛指僧人,喻如龙如象。《明凭祥师语动卷一说:‘”师开堂日。于法座前顾.调大众云:若论本#,相见不失高升空座。乃队手指一划.云:诗人随山僧手看.天至倒弗国上一时现前,各各仔细观瞻.其改造际本知.不免地泥带水.即便升座。僧正空疏了.维那由权公:浩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时,有僧出来…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4,(1)
《中国历代僧诗集》编委会在赵朴老的关怀下,在中国佛教协会及所属法育杂志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协助下,编集工作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由于编集工程浩大,只有在佛教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为此,我们特征求助印,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助印方式:(1)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编委会将邀请在本《僧诗集》各册之前刊登序言一篇。待书印出以后,按折扣赠送与助印款相当的豪华精装本《僧诗集》若干册。(2)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下的,在每册书后刊登助印芳名,并赠送相当于助印款额的《僧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