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曾立格 《心理学报》1983,16(1):31-38
《墨经》是一部以阐述逻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其中蕴藏着不少珍贵的心理学思想。例如它对于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论述,不仅具有哲学意义,而且也富于心理学色彩。本文试图从《墨经》或《墨辩》中所涉及的有关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论述,探讨其心理学意义,并给予尽可能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它在我国心理学思想发展史上究竟做出什么贡献和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在当时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欧洲一些教育家致力于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化运动,这一运动对后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是: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事实上,柏拉图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区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从亚里斯多德起,到夸美纽斯、卢梭等人,就已经提出按儿童年龄特征分期进行教育的主张,并论述到教育中的心理活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与实践的关系,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内省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看成一种特殊的、自我封闭的内部过程,脱离开实践孤立地研究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排除心理而孤立地研究行为。他们都不知道心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心理学的改造与建设,关系着心理学发展的未来,涉及到这门学科如何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服务。因此.对这一迫切而重大的问题,很有必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的建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现有心理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心理  相似文献   

5.
刘善循   《心理科学进展》1984,2(3):80-81
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研究企业管理中被称为人—人系统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心理的一般规律解决企业管理人—人系统中的心理学问题,诸如工业生产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波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4,27(1):236-238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既有意义同时也存在局限。其意义是:其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局限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8.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1,24(6):722-723
现象学一词来自希腊语的现象(phenomenon)和规律(logos),意指自我显现的规律。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运动,它发仞于布伦塔诺(F.Brentano 1838~1917)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名噪于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的现象学哲学运动。现象学方法是西方心理学一百多年发展中同实证主义方法相对的一类心理学方法体系。笔者认为厘清西方心理学的现象学方法发展脉络,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西方心理  相似文献   

9.
今天,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为人们认识。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它作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心理学。尽管心理学界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是否自成一派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作为一种新的势力,一种有异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第三力量,却为西方心理学界广泛承认。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史部分也基本采用这一观点。①而人本心理学者更是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不同于传统的立场:行为主义仅仅从外显行为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的巨著《心理学简札》(以下简称《简札》)问世了。这不仅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界的喜事,而且也是整个心理学界的喜事。这部著作是潘老几十年来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总结;是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旧心理学,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心理学体系的重大尝试;是促使我国心理学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性思考。它必将对我国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力为  丁雪琴 《心理学报》1994,27(3):324-330
简要回顾了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实践是在竞技领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心理特征的评定和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针对训练和竞赛中的问题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以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今后,中国运动心理学需要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展适合中国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注意汲取其它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艺术和知识运动,浪漫主义回归心理学,是对当今心理学界过于强调实证主义的回应,它主张将人的生活世界作为主题,关注人的生存和意义。强调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试图突破和超越实证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3.
何善蒙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5-28,79
中国传统并没有西方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心理学,也没有纯粹的心理学思想。中国传统关注的是人,而对人的关注则不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因此,尽管中国传统没有纯粹西方意义的心理学,但是若以西方的心理学观念来衡量,其心理学思想还是非常丰富的。心性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对于心性理论的阐发,则离不开对于人之“情”的关注,在对心性论重视的前提下,对于情感问题的讨论也成为了传统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西方的心理学观念来衡量,称之为情感心理学亦不为过。中国传统的情感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传统对情感的产生、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的阐释略作梳理,以期对传统的情感心理学做一个概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发生问题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就企图认识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我对个体心理发生问题的初步探索和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呈给心理学界各位同志们,望得指教并对此问题引起讨论。个体心理何时发生、心理发生的时间和标志等问题一直在心理学理论中没有定论。从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纪元时起直到今天,心理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纵向考察心理学发展史和横向观察近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哈佛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在谈到美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时说,这次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而重点是要解决人的认知发展问题;在我国,涉及到有关思维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题也正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甚至有人提出,中学数学教育也要以思维科学为指导。确实,关于“在人从动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进程中,思维的、认知的发展遵循着何种规律?”的问题,已为全人类所瞩目;而且人们将会带着这个领域去领导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潮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取向心理学以符号及其意义为研究重心,着重研究符号及其意义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从符号及其意义生成与演变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重心与当代整个心理学的总的重心是一致的,体现出当代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变。不过,它与其它取向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侧重点和意义观并不完全相同。为更好地了解它,有必要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探究。通过比较,可以引发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对揭示人在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规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教学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阐述了认知心理学学习观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才康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67-70
有关心理旋转内部过程的探讨始于Shepard和Metzler1971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著名论文《三维物体的心理旋转》,这使刚刚兴起不久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意义十分重大。第一,认知心理学强调通过客观的途径探讨人的内部世界,有关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无疑是这方面研究的最精彩篇章,因此它是从认知心理学战胜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张述祖,1987)。第二,有关心理旋转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命题表征的新的表征系统,即表象表征系统(Mart,1982),它不是用概  相似文献   

19.
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唐征宇 《心理科学》2000,23(3):370-370,369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 ,是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二十年中 ,运动心理学界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了解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锻炼能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 ,这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至于这种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机制如何 ,涉及的面包括哪些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认为 ,大脑血流量的增加 ,使得向大脑提供的必需的营养物也增加 ,从而有益于有机体的认知功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氙间隙技术 (Xenonclearancetechniques)对人类进行研究 ,发…  相似文献   

20.
值得运动心理学家探索的6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力为 《心理学报》2004,36(1):116-126
长期以来,运动心理学在竞技运动领域面对的6个问题包括:1)哪些心理学指标可以标志和预测训练型和比赛型运动员?2)如何界定、监测和控制长时期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疲劳?3)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心理条件是什么?4)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时大脑的工作情况有哪些特征? 5)运动员精英与其他领域精英的自我发展有何异同?6)有运动智力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6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同时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将有助于运动心理学为母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