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2017,(1):102-102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文化情怀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智慧,深深植根于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之梦想在当代的诗意表达,是习近平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深刻领悟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创造性诠释,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篇章,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在古代的代表性表达是儒家理想社会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其最终理想是"致太平于天下",其根基是中华文化传统。因此,"中国梦"作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战略新构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她不仅是中国的梦想,也是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的发展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伦理秩序。为履行这一崇高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学和国外伦理学积极成果三种资源,以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为此并为充分提高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的过程中,当代中国伦理学工作者本身必须要有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2)
<正>春节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曾指出:"佛教产生于古  相似文献   

8.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7,(12)
<正>研习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在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成绩显著。如《天风》刊登如何过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及  相似文献   

10.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2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3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刊稿约     
《孔子研究》2015,(3):161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②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③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热点问题,约稿组稿。  相似文献   

12.
正据当地的史志记载,白兔寺所在的村名为"白兔寺村",附近小学名为"白兔寺小学",村、校以寺名,既反映出白兔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能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印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内涵,传播佛教文化正能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追求美的理想的文化复兴之梦。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以复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手段,以审美救赎、精神自由和人格塑造为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其美的理想。立足现实,重新审视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为了探索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路径而进行的美学理论的探寻。从而确立"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必须"之间的内在联系;突显出个体完满人格的塑造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理解中国化?当今中国哲学不可能离开两大实践背景,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经,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灵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  相似文献   

17.
张其昀在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争论中开始"文化自觉"。他肯定孔子、孔学维系"中华一统"的社会价值,总结孔子确立中华民族理想人格典范、构建中华文明价值传承体系、开中国数千年文明教化先河之功,同时重述孔学的知识与思想谱系。他既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息,是因为有一以贯之的道统,孔子是中国文化道统的中心;同时也主张突破狭隘的儒学道统观,以中国文化大传统为中国社会的新道统。当代中国人应该在继承孔子思想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价值理念,为中华文化开出新道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理当由全体中华民族共同来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发展,既不能与传教相混淆,也不允许假借文化之名进行传教活动,但亦不能因为佛教文化有宗教的一面而将其排除在全体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外。因此,适当区分"宗教"和"文化"就十分有必要。宗教对信众有绝对的意义,文化则对所有大众都有普遍价值。基于此,佛教在当代社会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就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作为宗教,承担起延续佛陀慧命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作为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化资粮。作为宗教的佛教和作为文化的佛教,其实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但两者各有所侧重,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中,它们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此,人们在许多场合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太愿意甚至不敢明确地提弘扬优秀中国佛教文化的现象就能逐渐得到扭转,中国佛教文化在社会中被广为研究和传播,既不会有传教之嫌,也不会导致佛教的"泛文化"化而影响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一起,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将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全体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四个讲清楚"等系列讲话精神及对文物工作做出系列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山东省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将"齐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工程区的建设"纳入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近些年来,考古发现与考古学研究成果突飞猛进,在满足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研究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中,做出了诸多贡献,考古学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