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对于深化马克思伦理学革命及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对于破解当前中国社会的伦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西方传统伦理学形而上学模式的颠覆,为现代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存在论基础,伦理学的目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其二,现代道德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原子化以及伦理精神失落的全面透析,是对现代道德中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分裂本质的深刻指认。其三,伦理共同体性谋划。共产主义是对资本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生态伦理难题的化解,它使得人类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共同体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雪们"通过学习从农村走了出去,在从集体化向"去集体化"转变的路上实现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但"觉醒之后怎样"的追问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去集体化"后中国乡村共同体的严重危机。我们或许应该返身回望集体化时代那种劳动中产生的"诗意",因为"个人意识"无论觉醒到何种程度,它只有根植于乡村文化之上才会具有成长性。  相似文献   

3.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亚杉 《世界哲学》2023,(3):135-145
现代性社会在“祛魅”的过程中逐渐兴起,人类走出了由神灵鬼魔支配的力量,重新确定了源于自我本身的理想和共同体背景下的道德秩序。如何平衡个体对正义的捍卫和真实自我体验的追求与共同体中社会身份和伦理目标的认同成为现代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下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霍耐特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以泰勒为首的北美学者在此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但均未能形成承认理论中个体和共同体的有机结合。通过梳理承认理论的逻辑谱系后发现,存在一个全新的模型来论证承认理论的道德—伦理和本真—自主维度,它们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中对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产生影响,最终促使个体在共同体中达到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从而向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靠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医疗改革突出的难题在于如何实现保健资源的公平公正.影响河南医疗改革公平的因素是产权改制的方向偏差,道德异乡人的利益博弈,资本和技术对医学的剥蚀,医学、医疗自身发展的失衡.实现医疗改革公平的对策建议是显化政府责任伦理,重建医患利益共同体,整合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推行医学整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分析了欧洲近现代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规范伦理的具体成因、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并对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说明.笔者认为,麦金太尔在重建传统生活共同体基础上恢复古希腊美德伦理的主张只是一种道德乌托邦幻想,我们应当在努力完善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和规范伦理类型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启蒙运动所开创的现代性事业,而不是一味地吁求回归传统.  相似文献   

7.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内蕴伦理意涵、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的伦理共同体。把人类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主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是加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也是体现和彰显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价值共赢的伦理原则。作为建设健康世界和保护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根本大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蕴和贯穿着对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以及生态利益与生态责任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是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安全一体化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梅萍 《道德与文明》2010,(6):135-138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均衡与权利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关键性因素。当前中国的利益失衡状况已经引发了人们心理失衡、价值失衡、社会失范等伦理无序现象。构建和谐伦理,需要直面现实社会的利益失衡困境,建立权利平等的伦理原则、分配正义的伦理秩序、和而不同的伦理心态,从理念和规范上促进利益的和谐共享。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百年的发展,心理传记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逐渐被认可。然而,在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视角下,作为分支学科的心理传记学当前还面临以下两大困境:研究对象的非匿名性和知情同意难以实施使得研究的伦理风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该领域如何实现学科共同体间的代际传递……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回顾解决该领域伦理困境的相应方案和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如何获得学科共同体的社会承认的尝试性方案,并为推进该领域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支学科范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村庄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结构特征和指向意义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伦理共同体特征。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传统乡村伦理共同体走向式微。转型期乡村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应通过村庄经济发展、人际关系协调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操作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建立在有机团结基础之上并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新型乡村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罗国杰开展伦理思想研究已经形成了科学范式,这可以从积极推动伦理学科学共同体建设、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恪守合乎中国道德国情的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的学术人生和治学精神具有示范意义,值得中国伦理学界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科学活动中的道德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科学活动,正在经历着由个人的事业向社会的事业转变的过程。当科学价值中立不能成立时,也就不可能避免伦理问题。科学活动中道德选择的标准是以终极目标为取舍的,它受制于科学家的个体道德意识,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和全社会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3.
康德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共同体思想对于马克思思考共同体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启蒙意义。不过,康德对于伦理共同体的论述基于人性善恶的考量,马克思却要把这种考量转换成为现实生活的批判。康德尽管从形式上看特别想超越私人性而追寻普遍性进而构建一个伦理共同体,但这种共同体实际上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虚幻的。为此,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这个理念。"真正的共同体"具有双重规定,即"真正的共同体"不是"自由人的对立面",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王超 《哲学动态》2023,(5):47-56
作为全球政治伦理重要内涵的和平理念与规范,在形成初期是一种低阶的、消极的底线伦理,表现为西方大国基于现实实力差异而塑造的全球霸权与均势体系,是大国利益共同体的附属物,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权力与权利的非对称性及责任的不平衡性等问题。随着全球交往关系的显著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不断生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人们形成了对以和平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理念与实践的自觉共识,将其视为自身应当主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全球政治伦理增添了高阶的、积极的底线伦理新内涵。这种新型的全球政治伦理在未来全球化进程中能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的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超越,它所内蕴的"从实体性出发"的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的道德弊端。  相似文献   

16.
朱平 《伦理学研究》2017,(4):132-134
2017年5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伦理学会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以及共享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德责任”学术研讨会暨湘苏粤鲁伦理学年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来自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及山东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此次大会.与会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涵、人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建构共同体的主要伦理问题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复苏的药物应用现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复苏药物应用研究的现状,运用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对现代复苏药物临床应用研究中的医学和伦理难题进行了理性分析,阐明了理论,逻辑思维,哲学思考对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乡村公共伦理建设的难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现代化运动提出了建设支持“人的普遍联系”和公共生活的公共伦理的历史性要求、致力于乡村公共伦理建设,必须寻求解决三类难题,即基础难题、结构难题、操作难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蕴含着个体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三重伦理自觉。个体性伦理自觉要求“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利益的享有者;民族性伦理自觉认识到美好生活新时代并不是在所有民族都能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提供了制度保障;世界性伦理自觉揭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许多危机和挑战警示人们,各国人民只有团结互助、携手合作,才能共建真正共同体并且共享美好人类未来。这三重伦理自觉,对反思传统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建设美好生活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体现了现实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何尊铭文的“宅兹中国”是目前可知“中国”一词最早的考古实证,印证了先秦文献中的“中国”含义,同时也反映了西周的政治伦理建构。西周的伦理关系已溢出宗法格局,不仅协调宗法体系内部,而且面向各个族群。西周时“中国”一词有地理疆域、王朝正统、文化伦理和华夏共同体的含义。西周的政治伦理以血缘为基础、以周天子为中心、以伦理为纽带、纳夷夏于一体,是协调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西周建构了五个系统的伦理关系,确立了五服之制的治理理念,提出了彝伦攸序的伦理规范。西周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特质,其整体主义取向和华夏共同体意识对后世大一统的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范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