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2.
对涉及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状况: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信教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和信教的原因: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来自书籍、课堂和亲朋好友。多数信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选择信教,信教原因具有多重性;(3)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活动特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大学生信徒对基本教义、教理的理解程度高,参加宗教活动热情高。更倾向于团契活动;(4)信教后对大学生的影响:信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且他们在思想倾向上存在消极性;(5)对策建议:认为应多管齐下,包括有开设相关课程和加强对非法传教活动的管理。这些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无神论的观察视角:部分研究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部分研究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3.
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同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心理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和宗教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是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1882年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的第一篇宗教心理学论文《对儿童的道德与宗教训练》作为现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开端,西方的宗教心理学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回顾西方宗教心理学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有神论思潮在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而具有无神论倾向的宗教心理学家的声音十分微弱.这种状况至今仍在延续。本文拟就百年以来西方宗教心理学中无神论与有神论话语权的争夺状况作一简要梳理.并就与此相关的学术文化对策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从宗教伦理回应全球危机──从《全球伦理宣言》看世界宗教趋向张志刚《全球伦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在“世界宗教议会第二届大会”(1993.8.24~9.4.美国芝加哥)上公诸于世的。它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各宗教所认同的最低限度的伦理纲领”,因...  相似文献   

6.
格洛克,查尔斯(CharlsY.Glock,1919一)美国社会学家,长期担任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领导人。自50年代末起,格洛克开始探讨关于宗教性的经验研究方法论问题。他根据这种研究划分出对宗教性的五种测定法:(1)宗教经验(...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87.7%)大学生不信仰宗教,超过六成(6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少数民族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父母信教的大学生、家乡宗教氛围浓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相对更高。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消灾祈福”,而且主要是受父母亲戚的影响。此外,85.0%的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在高中及以前,但是只有15.4%的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较高,68.0%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参考。使用自编调查问卷,随机对10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7份,调查发现大学生有宗教信仰者64人,占被试的7.65%;其中大学生的信仰宗教排名依次为佛教、道教、基督教:信教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原因主要是:承袭家庭传统占37.5%,寻求心灵寄托占35.94%,受信仰群体的感染26.56%;大学生去宗教场所的主要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1)祈福占51.73%;(2)参观浏览,占49.34%;(3)陪同他人参观,占44.68%;(4)好奇,占32.38%;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92%的信教学生对不同宗教信仰者持好感和理解态度.另有89%的无宗教信仰学生对宗教信徒持好感和理解态度;无宗教信仰的学生中有8.12%A-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有10.51%人没有参加宗教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仰人群。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理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贝拉,罗伯特(RobertBellah,1927-)美国社会学家,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系学系社会学和比较研究教授。其主要著作用以阐述宗教社会学问题。60年代、他积极研究东方宗教(中国、日本),特别继承了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传统,试...  相似文献   

10.
访谈录     
本文是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9《对话》节目记者采访了美国国际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常务理事,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著名的无神论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访谈录。丹尼特教授就“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明”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编辑部摘编了这篇采访的内容。这篇访谈录,对于我们了解9·11事件以来,西方出现的关于宗教与文明是否有冲突的争论,给予了多视角的回答,对于我们了解宗教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理解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12.
Once More. . .     
Short notices of reissued books:
Ken Parry (ed.),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Eastern Christianity
Rowan Williams, Arius
Colin E. Gunton, Becoming and Being: The Doctrine of God in Charles Hartshorne and Karl Barth
Leszek Kolakowski, Religion. If There Is No God. . .: On God, the Devil, Sin and Other Worries of the So-Calle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Once More . . .     
The New Testament: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 Third Edition, Bart D. Ehr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0-19-515462-2), pp. xxxvi + 506, Pb £21.99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Middle Ages , Walter Ullmann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George Garnett. Routledge 2003 (0-415-30227-7), pp. xix + 339, Pb $19.99
Showing of Love , Julian of Norwich, translated by Julia Bolton Holloway, DLT 2003 (0-232-52503-X), pp. xxxiv + 133, Pb £9.95
The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 Volume 3 (J-O), Erwin Fahlbusch et al. , Eerdmans 2003 (0-8028-2415-3) / Brill 2003 (90-04-12654-6), pp. xxix + 918, Hb £65/$100
Approaches to Auschwitz: The Holocaust and its Legacy , Revised Edition, Richard L. Rubenstein and John K. Roth (eds),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3 (0-664-22353-2), pp. xi + 499, Pb $29.95  相似文献   

14.
ONCE MORE. . .     
Books reviewed:
A.J. Heschel (ed. and trans.), G. Tucker. Heavenly Torah as Refract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Reviewed by David R. Blumenthal
Robert Murray. Symbols of Church and Kingdom: A Study in Early Syriac Tradition. Reviewed by Augustine Casiday  相似文献   

15.
16.
A. G. P. A. News     
Therapist interventions in group therapy are not usually considered in terms of criteria for their validity. Such criteria hinge on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therapist. In a psychoanalytic group context, 10 validating criteria are presented in broad areas relevant to affec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group cohesion. Other issues, such as timing, are considered, and illustrative clinical material is presented. Ongoing clinical hypothesis testing in the work of therapy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7.
18.
U. S. A.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35,3(3):241-244
  相似文献   

1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  相似文献   

2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