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最近联合召开“社会转型期与价值观”学术研讨会。近 5 0位专家教授到会。围绕着 5个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1建国 5 0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年价值观研究的成就和问题 ;2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重塑 ;3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和人生哲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戚攻 《学海》2003,3(3):105-110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因国家目标转向现代化和选择市场取向 ,中国社会变迁步入新的转型期。这一变化不仅具有社会结构发生局部性变迁的性质 ,而且引发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非政府主导的社会流动。伴随转型期社会顺态发展的社会流动 ,客观上支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并体现出尊重人的价值选择的社会进步 ;但是 ,与社会结构局部性变迁和修复性制度化相对滞后相联系 ,社会分化的异质性、不平等和社会地位多样性 ,也从转型期社会流动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罗筠筠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和《东方丛刊》编委会主办的“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5月28日─31日在太原召开。在这次讨论会上,与会者围绕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文化现象和问题,对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维度,论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独特学术价值。在研究对象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以无神论心理的培育为根本,以有神论心理的引导为主线,以反邪教心理的对策为补充,这样就和为有神论心理辩护的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以横纵结合的视角,揭示宗教心理的起源、本质与功能,以及个体宗教心理的发展趋势、年龄特征和影响因素,这样就与西方宗教心理学中形形色色的有神论主张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高举守正创新的旗帜,强调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在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同时鼓励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集成式创新,这样就和西方宗教心理学中片面追求“实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医学哲学范畴是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概念,是人们把握生命和健康问题的认识纲领,是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维形式.医学哲学范畴是哲学与医学之间多重学术关系的统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结合,体现了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等多重价值.医学哲学范畴研究以创新研究为灵魂,以基础研究为根本,以应用研究为标的.  相似文献   

6.
刘红 《中国道教》2007,(1):16-23
二、当代道教音乐研究之检讨1.研究价值和意义上述道教音乐研究成果的出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是重大的,尤其是其独特、珍贵的学术价值更是引人注目。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当代道教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孙星衍是乾嘉学派重要学者,少以诗名,后转向考据,其学术取向的确立,体现着时代主流学术精神。孙星衍从学术游幕到学术幕主的双重经历,为我们了解乾嘉时期学术幕府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提供了范例。孙星衍治学以博通著称,治学范围几乎涉及了乾嘉学派的各个领域,且在各领域均产出了代表乾嘉学派水平的重要成果,其研究方法也是典型的乾嘉学派的路数。这样的学者是认识乾嘉学派的重要窗口,具有典型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改变了逻辑研究的发展方向,打开了逻辑通向社会生活的道路,他将逻辑的思想价值引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中,体现其逻辑所特有的思想内涵:为摆脱精神危机寻求思想方法基础;为清晰论证思想提供有效方法;为突破思想的有限性拓宽逻辑进路。实现由逻辑方法向逻辑精神的转化、由逻辑精神向精神文化的转化。为当代逻辑的发展走向开显出思想路径,也为社会转型期激发思想活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晚清以来,研究者围绕着齐学与鲁学的含义、典籍、差异、冲突及其联系进行探讨,形成了一些共识:汉代齐学与鲁学的内涵应当从经学派别的角度去界定,它们各以不同的典籍为载体,在学术旨趣上有很大的不同,进行过四次交锋,又因同属儒学和今文经学而具有融合的天然联系.但是,在五经中一些典籍的学派归属、齐学和鲁学的特点与齐文化、鲁文化特点的关系等问题上,研究者之间还存在差异.共识是学术积累的体现和学术进步的基础,差异则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西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文化权威和学术优势也是慢慢确立的.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近代医院的普遍建立、西医教育的日益勃兴、西医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的迅速发展、文化权威对中医界的浸透.进而,西医执业制度和文化权威逐渐为中医界所欣羡和模仿.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周易研究》2003,(5):66-71
在杨向奎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中,易学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周易》的来源和性质,关于《周易》和易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关于中国易学的发展等问题,杨先生都有所探究、有所创获。杨先生的易学研究是多视角、全方位的,既有对《周易》和易学文本及其相关材料的具体而微的开掘、考证和阐释,又有对易学史及其相关问题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杨先生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象数与义理之分。而是将二者熔为一炉,融会贯通,综合超越,始终注意将易学问题置于宏大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流变中来系统考察,将易学研究建立在文化史、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展示了易学演变的脉络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庆历易学"指庆历前后学坛易学,以往学界对这个易学派别未加注意,实际上该学派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宋易系统之先河.首先,"庆历易学"开宋学重<易>风气之先.其次,"庆历易学"开宋易系统解<易>风气之先.最后,"庆历易学"开纯以儒家义理解<易>风气之先."庆历易学"重<易>、解<易>风气的实质是学术范式的转换."庆历易学"是以范仲淹为核心的学者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力图融会程、邵易学。他深研邵雍易学,提出“性善之义具于《易》”,并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学源流及有关分歧作了进一步考证,得出图书相通的结论。魏了翁重世教,学术以济世为旨。  相似文献   

14.
张浚把<易>作为载道之书,重视对义理的阐发,同时把义理建立在象数的基础上,这体现了其易学的特点.张浚的易学影响到其子张栻和朱熹这两位著名理学家,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杨时易学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时主要继承了二程的易学思想,注重从义理释<易>,同时也认同画前元有易,推崇先天学,融义理、象教为一炉.然而,杨时的易学旨趣却在于用易,不流于空谈易理.他主张反身而诚,学<易>必须心通的为学之方.由于受到当时学术背景和社会政冶的影响,杨时的易学思想理论建构并未超出前人范畴,但其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桂榛 《周易研究》2005,19(2):52-57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乃得益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学术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大规模分离.而汉以来"独尊儒术"的实现,<易>作为儒家主要经籍以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宏大叙事与终极关怀,影响了经学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兴趣,导致他们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以史学为主的"人事"中而非自然事物的研究对象与形而下的研究路径.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或无何可比性: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只有在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自我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中才能得到解释,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亦复如此.至于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由单一性地归结于<易>或儒家经学,这未必符合历史的因果真相与思维的有效推理.  相似文献   

17.
西汉易学始于田何,传至孟喜而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动因是一部"<易>家候阴阳灾变书".由于此书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其内容具体如何不易断定.但我们可以根据孟喜的学术背景来对此做一番考察.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孟喜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春秋学家和礼学家,由此可以推断孟喜的思想应该受到其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孟喜才诈造了一部"<易>家候阴阳灾变书",对易学进行了革命.其以<月令>的十二月时令为基本构架,融合了春秋学的阴阳灾异思想,以六十四卦来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卦气说.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易>学象数学内容.<内经>吸纳<易>学的"三才"之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基础,蕴含着天人同构、天人之气相通的"天人合一"理念.天人相应是通过动态的阴阳的消息、四时的更替、五行的运转、八风的常正转换、及五运六气的运行来具体展现的.医、<易>皆注重"时"的作用,但<内经>更注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而<易>则更重阴阳之间的对待与流行.<内经>理论与八卦"卦气"说有内在的联系.医、<易>皆注重天人合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注重天地自然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而后者注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开天文以立人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两种"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非但没有根本的矛盾,而且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可以同时追求人与天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合一.  相似文献   

19.
刘彬 《周易研究》2003,(1):19-26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象数,采用了“义理本于象效”、即“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象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象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象”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20.
陈坚 《周易研究》2000,(2):44-54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教在与儒学和道学相沟通的同时却不与易学相沟通;(二)我们没有重视宋明以后存在的大规模的易佛沟通现象。本文以素描的方式勾画出了一幅被学者们忽略了的易佛关系图,有理有据地对疏忽易佛关系的研究状态提出了警策,并以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为例,说明了易佛关系是不应该被疏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