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风险儿童的神经异常有助于找到阅读障碍的早期神经标记物,对实现阅读障碍早期预测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风险儿童的横向研究显示,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存在异常。具体表现在风险儿童感知语音及非语音诱发的失匹配波(MMR,MismatchResponse)波幅更小,潜伏期更长,在阅读的腹侧和背侧通路功能和结构存在异常。相比于学龄前横向比较,追踪到学龄后的研究可以发现与阅读发展相关的神经变化,揭示阅读障碍的早期神经标记。纵向研究显示,语音加工诱发的MMR、左侧颞顶区、视觉词形区功能异常及左侧弓状束结构异常是阅读障碍的早期生物学标记。此外,风险儿童大脑异常的纵向研究相对稀少,同时较小的样本量也会降低结果的可信度。未来需要强调更大样本量的纵向研究,同时关注汉语风险儿童的大脑异常,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认知神经风险因素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语音意识缺陷是DD的核心缺陷,本质上由更基础的听觉加工缺陷所引起。节奏作为听觉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发生于个体生命早期,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指标之一。梳理已有研究发现,DD儿童表现出节奏异常的行为和神经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个体解码效率更低,阅读理解更吃力,书写质量也更差。DD儿童节奏能力异常可以预测其阅读加工层面的缺陷。因此,可考虑将节奏异常特点作为DD儿童正式入学前的潜在识别标志。未来研究可将节奏异常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DD儿童节奏异常的个体差异以及汉语DD儿童节奏异常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更具生态效度的节奏测量工具和提高D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效率提供实证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阅读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机器学习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逐渐被应用到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中,在标准化心理教育测试、眼动追踪、游戏测试、脑成像等多个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获得了更加精准高效、灵活可靠的分类结果。然而,机器学习在对象选取、数据采集、转化潜力和安全隐私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学龄前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系统的科学性,同时积极构建多模态数据库、在多种算法中寻找最佳算法以获取最优参数,最终实现临床实践中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阅读障碍,ERP,语音缺陷假说,Oddball范式。行为实验已经发现,语音能力的缺损是拼音文字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核心。然而近年来行为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基本知觉障碍有关。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简称ERP)作为一种独特的电生理学研究手段,从一个更为直观的角度验证了行为实验的结果,推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进展。语言认知水平ERP研究表明,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存在语音加工和信息整合的缺陷。感知觉加工层次的ERP研究结果则不尽一致,有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存在着基本的听觉加工缺陷;有的研究则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言语声音加工的缺陷,而对非言语声音的加工与正常读者没有显著差别;有的研究支持大细胞通路受损假说,发现阅读障碍在低对比度和低空间频率上存在视觉加工的缺陷,有的研究结果则没有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与正常读者在不同对比度和空间频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测试-判断”的三阶段实验范型,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猜谜任务中对谜底答案(单个汉字)识别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语义识别与字形识别下,汉字刺激均诱发了明显的N1、P2和N2成分,其中语义识别下的P2波幅表现为更加正性,可能与汉字语义的早期加工有关;随后,300-400ms内,语义识别比字形识别诱发了一个更加正性的ERP成分,该成分可能属于P300成分,反映了对汉字语义的进一步整合加工;最后,500-600ms内,语义识别比字形识别同样诱发了一个更加正性的ERP成分,可能反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以阅读水平匹配组为参照对29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英语国家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语音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有更多的语义错误,对声旁中的部分语音线索不敏感;快速命名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依赖声旁语音线索,表现出阅读发展的一般延迟;双重或多重认知缺陷型是阅读损伤最严重的亚类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行为实验和神经生理学实验都发现 ,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基本知觉障碍有关。在视觉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巨细胞障碍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阅读障碍者视觉神经系统中的巨细胞障碍导致他们对某种类型的视觉刺激加工存在困难 ,进而影响阅读。在听觉领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加工快速、系列、短暂呈现的声音刺激存在障碍。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者加工快速刺激输入障碍反映了普遍的时间知觉障碍。这方面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理论观点非常明确 ,并且直接与内在的神经机制相联系 ,形成了与传统的“语言障碍”理论迥然不同的“知觉障碍”理论。“知觉障碍”理论综合了行为、认知和神经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反映了神经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认知加工模块化理论的渐渐衰退。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个体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书写与阅读关系密切,阅读障碍者常常表现出书写加工缺陷。在行为层面,阅读障碍者书写缺陷表现在书写质量差、速度慢和停顿多等多个方面。在脑机制层面,脑成像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书写加工缺陷与字形加工脑区活动,以及字形与运动区脑功能与结构连接异常有关。总体而言,阅读障碍者书写过程中的字形通达缺陷的证据比较充分,但字形与运动编码的衔接以及运动执行是否存在困难,尚缺乏研究证据。相对于字母语言,书写与阅读的关系在汉语中更为紧密,汉语阅读障碍的书写研究将为开发汉语特色的诊治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相似文献
11.
汉字识别中形旁亚词汇加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语义相关判断 ,探讨儿童和成年人在汉字加工中是否存在形旁的语义激活。目标字是语义透明的合体字 (如“姐”) ;启动字选用两种与目标字语义无关的字 ,一种是共用形旁但语义不透明的合体字 (如“始”) ,一种是在频率、笔画等方面和共用形旁字匹配的无关控制字 (如“收”)。结果发现与无关控制字相比 ,儿童和成年人在共用形旁字上的“NO”反应得到了延迟 ,说明形旁可能被分解加工 ,其语义被激活。而且不同年级儿童和成年人的效应量不同 ,表明形旁的自动分解和语义激活可能存在着一个从非自动化到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与前人的诸多研究相结合 ,说明儿童和成年人对汉字的加工一样 ,是亚词汇与词汇加工并行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汉字识别早期知觉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7画、10画、13画上下、左右结构低字频宋体汉字为材料,以整字或成字部件为检测目标,在0~1.5、0~2.0、0~2.5、0~3.0周/度空间频率条件下探讨整体-局部加工的关系.结果发现,空间频率一定时,整字辨别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汉字识别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作者认为,知觉过程由整体加工水平向局部加工水平的转换使部件辨别时间延长、正确率下降;刺激图像中整体性空间信息比较丰富,细节信息相对不足,进一步促成了知觉辨别的整体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2013,14(2):201-22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trast children's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with those of adults in an item recognition memory task. Four-year-old children and adults were presented with pictorial images, one half of which had been previously shown, and were asked to indicate whether each picture had been seen before. In both samples, an old-new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ERP, namely that responses to correctly recognized old pictures elicited more positive-going ERPs than responses to correctly rejected new pictures. Howev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s ERPs with respect to the asymmetric scalp distribution and the time course of the old-new difference. In adults, the ERP differences between old and new pictures were bilateral, whereas in children the differences had a tendency to be stronger over the right hemisphere. In addition, children's ERP effects for correct discrimination between old and new pictures began around 400 to 500 msec later than it did in adul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ld and adult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that may be mirrored through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ERPs. 相似文献
14.
以汉字为实验材料,实验操纵两种部件结合率: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position-specific radical combinability,SRC)和不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position-general radical combinability,GRC)。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方位判断的同时记录被试脑电的变化。其中,实验1以假字作为填充刺激,结果发现SRC的变化引发P200效应,而GRC的变化引发了大脑半球右侧化偏向的N400效应。实验2以简单几何图形作为填充刺激,结果发现SRC所引发的P200效应消失了,但GRC所引发的大脑半球右侧化偏向的N400效应保持稳定。结果说明部件结合率可以在汉字加工中产生作用,但是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在汉字加工中容易受到假字所引发的注意偏向的影响;而不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在汉字加工中的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实验考察汉字识别中语音对字形加工产生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视觉呈现材料的词汇判断法,没有发现如同英语研究中的同音字效应,实验二采用视、听跨通道的实验范式,首先呈现汉字的语音,然后进行视觉的词汇判断,结果发现,当出现的汉字为低频字时,其同音字越多,词汇判断的时间越长。这说明汉字的识别过程中,语音对低频字字形的加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部件亮度条件下的汉字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命名作业法探讨在不同汉字部件亮度条件下的字频效应、笔画数效应及部件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字频效应仍非常明显 ,但没有笔画数效应 ;2在上下型汉字的识别中 ,其上半部的作用比下半部更为重要 ,而对左右型汉字而言 ,其右半部的作用比左半部更为重要 ;3部件亮度条件对命名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但是否可以称为“部件亮度效应”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汉词与图画材料再认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表现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使用经典“学习一再认”实验模式对2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同时记录EEG,离线处理后对汉词及图画再认诱发的ERP波形主要成分及新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材料的再认均诱发出了明显的新旧效应。顶区新旧效应头皮分布基本一致,但图画再认该效应波幅大于汉词再认;两种材料诱发的额区新旧效应有所不同,图画再认该效应为正走向,而汉词再认此效应表现为负走向趋势。结论:汉词与图画再认既存在某种共同的神经加工机制,叉分别涉及一些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合体汉字字形识别过程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合体汉字和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 ,结果发现 :(1 )部件字、真字和假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 ,字形刺激的特征加工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 ,对字形的识别加工过程受字形熟悉性和字形结构方式的影响 ;(2 )在左右型字刺激和上下型字刺激中 ,经常首先从右部件或下部件中提取笔画或笔画组合 (称首特征 ) ,而且首特征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 ,字形结构属性在字形识别加工的最初阶段先于特征获加工 ,字形熟悉性则对首特征提取后的特征或部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字表象加工中的心理位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谢帕德等首次进行心理旋转实验以来,表象加工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旋转、心理扫描和认知地图等方面,而作为另一种加工方式的心理位移尚未有研究。本研究以人造汉字作为研究材料,试图证实在表象加工过程中存在心理位移加工方式,结果证实心理位移是表象的加工方式之一。在心理位移过程中,反应时间与构成新形象的两种刺激表象之间的呈现距离成正比;汉字构字过程中心理位移所需加工时间的临界点可能是0.5-1秒。 相似文献
20.
Hemispheric predominance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e visual perception of alphabetic words. However, the hemispheric processing of lexical inform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ading performance are far from clear. In the divided visual field paradigm,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judge the orthography, phonology, or seman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were presented randomly in the left or right visual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a right visual field/left hemispheric superiority in the phonological judgment task, but no hemispheric advantage in the orthographic or semantic task was found. In addition, reaction times in the right visual field for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task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ading test sc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hemispheres involved in the orthograph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at the left lateralize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s important for Chinese fluent rea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