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2019,(7)
王阳明"四句教"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其理论前提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心体作为无限感通的一体之仁,超越善恶的相待性,此即"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应物起念处即是意,一体之仁遂有感通与阻隔之别,此即"有善有恶意之动";而一体之仁的感通或阻隔,皆能为良知所自然明觉,此即"知善知恶是良知";行事上磨练之工夫,涤除私欲执着之障蔽,以恢复心体之感通,此即"为善去恶是格物"。可见,"四句教"对于"恶"之问题有着完整而清晰的阐明:心体无恶,表明"恶"为非本体性的存在;意动有恶,表明"恶"具有因缘和合的性质;良知知恶,表明"恶"能为主体所明觉;格物去恶,表明"恶"能为工夫所破除。其间涉及道德本体之确立、伦理责任之承担、自由意志之可能、道德行为之价值等问题。由此,王阳明不但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修证体系,亦构建起了心学之道德形上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阳明后学的研究视域,根据"天泉证道"的主要记载,"天泉证道"的"追述义"值得思考。此可以从"求证前"与"求证中"两个环节进行探讨。这两个环节皆从多层面显示出阳明一传弟子相互争辩的特征,从而呈现出"天泉证道"区别于"发生义"的又一重属性——"追述义"。探析此"追述义"还须对之进一步明晰与定位。 相似文献
3.
湛甘泉多次对王阳明"四句教"及相关内容予以回应并作出了系统性改写。湛甘泉、王阳明虽然都肯定了心体的无滞性,但甘泉更坚持心体的实有性、至善性和持续发用性,对"四句教"容易引起本体虚空化、价值虚无化及流入佛老等风险有高度警觉。甘泉的改写避免了对首句的误读及歧义的发生,维护了儒家的立场,但对人向上一机的激励和诱导作用弱化了。阳明着重从理上讲"知善知恶"是良知的性能,而甘泉强调良知本有不代表良知现成,良知的自然发用在现实层面不一定能充分实现,必须要有"达"的工夫,"知善知恶"一路扩充就是"达"也就是"致",所以他合讲后两句,替阳明补上了"致良知"的宗旨,彰显了本体与工夫合一之义。另外,他反对阳明释"格物"为"正念头",认为"格物"是一切工夫,落实于意心身家国天下,并非"为善去恶"所能涵盖,而第三句"心之神"的提出指明了道德实践的依据和动力,建立起与前两句的内在联系。甘泉改写后的四句构成了一个义理浑沦的理论体系,可称为"甘泉四句"。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黄大仙民间俗信近世以来在粤港的兴盛离不开地方性社会传说的融入与互动,有着较为独立起源与流变系统的罗浮山黄野人传说是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中介。通过文人笔记、诗文吟咏、地方志载与田野研究,可以看到道教改造、民众臆想及附会创造对野人传说演进的作用,并使得罗浮野人地方性传说成为今天中国黄大仙信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平冈治的治地所在,文献记载并不统一。目前一般以杜光庭的说法为准,即成都新津;在处理文献记载前后不统一的问题上,则倾向认为这是由于平冈治屡有迁移所致。本文以对《道藏》、方志、题铭等相关历史文献的文本批评为基础,结合田野考察获得的新证据,认为平冈治的迁移说并不成立,杜光庭的新津说似为孤证,平冈治的治地一直在今夹江南安乡。 相似文献
14.
“dialectic”译名讨论——以贺麟、张东荪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alectic” ,即现在所说的“辩证法” ;它是中国知识界放眼看世界后从外国引入本土的一个概念。从历史看 ,这一译名无疑是成功的。它已经融入国人平时的思维活动和言说习惯中 ,成为最常用的概念之一。然而 ,在它被译介入本国时 ,并不是一片叫好声 ,其中亦不乏杂音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异姓且比邻而居,故常相与通婚。鲁庄公二十四年的"公如齐逆女",鲁成公十年的"齐人来媵",鲁宣公九年的"齐高固来反马",分别体现了婚礼中的"亲迎""媵妾""庙见"风俗。通过对这些风俗的考辨研究,一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出它们在春秋时期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政治学的角度揭示出它们背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所谓“通俗讲经”一说。不过,就唐五代时期的僧讲、俗讲和斋讲三种讲经来看,僧讲是安居月对僧人的传法讲经,俗人不得参与。俗讲是在三长月举行的以劝人输财为目的的佛教讲经法会,只要能达到目的,讲经的内容和方式并不固定。斋讲是僧人受斋食后应施主之请的讲经,按照佛在世时即制订的规定,要如法当机。因此,佛教没有专门的“通俗讲经”。所谓俗讲是通俗讲经的说法,本无的据。 相似文献
17.
18.
“四有”的整体性、非均衡性和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培育‘四有’新人”的任务 ,需要综合把握“四有”的整体性、非均衡性和层次性。“四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有所忽视。但“四有”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平列的关系 ,我们应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时时把握住“四有”教育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环节。“四有”在公众中会有高低不同的梯次性的表现 ,对先进分子和一般群众 ,在具体要求上也不能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有自己特殊的习俗,如礼拜、食物禁忌,土葬习俗等。5.12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灾难特大,国家在一开始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无暇顾及穆斯林灾民的一些特殊需求。四川省"伊协"在党和 相似文献
20.
先秦政治哲学的完备性结构不是"个体—公民社会—国家"三重域,而是"身—家—国—天下"四重域;这一四重域式的完备性结构实乃先秦诸子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观念前提。与儒家强调四重域的连续性、一贯性不同,法家将四重域通约为"身—国"二维结构,且以国这一维度为终极目的。在法家思想中,"家"并不具备独立的伦理道德属性,而仅仅具有被整合重塑的工具性地位。反对"亲亲互隐"的法家并不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而是为了更好地追求君国的利益。在儒家所强调的四重域的连续体下,"家"不仅是德性主体(身)自我确证的第一场域,更是政治秩序和谐与稳定的基源所在。儒家所主张的"亲亲互隐",在道德与法律的张力之下,实现了道德的可能性与法律的正义性之间的两全。线性地认为"亲亲互隐"危害社会正义,从而强制性普遍规定"大义灭亲"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反讽与悖谬地走向其初衷的反面,进而在实际社会效应上妨碍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