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夏伟东在《新视野》上撰文认为“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强调在道德建设上首要的就是要反对指导思想上的虚无主义,以及自发论和代价论,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既使道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又使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道德服务,二者...  相似文献   

2.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拓新之作读《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张晓飞由唐能赋教授与他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课题《经济伦理学——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问题研究》一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作了较...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必须扬弃传统经济道德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重要作用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基本原则 ,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文阴》创刊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间,我们从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步步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经历了建国以来道德生活中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实施,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争论的一个热点。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文(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何文”),以对话论述的方式,试图为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确立“当归上帝的归上帝,当归凯撒的归凯撒”的合理态度和行为,以避免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扩散到其他人类活动领域,而产生金钱尺度独断化的拜金主义,或免于重蹈过去经济领域伦理化,而构成道德尺度独断化的泛道德主义。但何文在矫正偏差的同时,又否定了市场经济行…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2001年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制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研讨会评述绍村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2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邀请了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参加。现就会议着重讨论的几个问题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相伴随的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标准,使人们的荣辱观在某些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及时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核心价值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这已为理论界所共识。然而,集体主义道德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倘若可以统一,两者通过哪些渠道衔接起来?集体主义道德在作用于市场经济中,又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思想内容上重  相似文献   

11.
温克勤,男,1936年9月生,天津市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师院(现为首都师大)政教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学习通讯》杂志社、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学所工作。1996年11月退休。退休前曾任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常务副主编、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天津市社联常委、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著)、《伦理百科辞典》(合著)、《伦理学简编》(主编)、《中国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所著《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论文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1991年获天津市"八五"立功奖,1992年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幸读到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等几位教授合著的新作《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作为江苏省政府十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全著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力求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该著的学术优长是:首先,紧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着力探讨相关的重大道德问题。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文件中,多次强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问题。作者以伦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兴起了关于经济伦理的研究热潮 ,其主旨在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伦理学学科 ,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文明的同步建构提供核心的道德理念。为此 ,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发表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 ,在我国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教授 ,继发表了《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等一系列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并极具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之后 ,又推出了他的力作《道德之维 :现代经济伦理学导论》一书 (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呼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呼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方永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引起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体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包括价值观在内的伦理道德体系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社会上对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伦理学学会为努力宣传十三大精神,促进重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1988年5月初开始,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理论与实践》节目里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专题广播讲座。讲座共16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为中心,密切结合实际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政  相似文献   

16.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循着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互动逻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双重否定”式的“路径”选择:第一重否定是市场经济之物化的主体精神对计划经济之抽象集体主义的否定;第二重否定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否定后者利己拜物的自发倾向,并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主体精神与社会本位主义的有机统一,使集体主义道德摆脱抽象性,从天国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途径李淑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序的经济,它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导致市场行为的失控和混乱。而对市场经济行为的控制,除了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陈根法在《复旦学报》1995年4期上发表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问题,是当今道德建设的难点。不论是从理论上、逻辑上讲还是从实践上讲,市场经济并非必然伴随着道德堕落。尽管市场经济可以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伦理学研究》创刊十周年暨第七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部理论版、《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报刊的主编或编辑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确认新集体主义为主导的观念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演变的基本趋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形态分析,可看到尚未完善、发展尚不充分的市场经济引发出种种令人担忧的消极倾向。由此可以认定,现阶段道德观念演变的现实出路,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确定社会主义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