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正>试想你某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为新冠病毒疑似阳性,然后被防疫工作人员带走隔离,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空间,进行日常的核酸检测,限制你的自由,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有人可能会很低落,只是简单地描述“我感到很糟糕,整个人都不好了”。而对于有些人,你会惊叹于他会用许多词语表征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我被带走,好担心自己会不会确诊”,“每天一个人待着,我好孤独”,“我感到很沮丧,还有点焦虑”。同样的情绪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进行描述时会如此的不同?这种能准确区分不同情绪的能力,被巴雷特等人在2001年定义为情绪颗粒度,也被称为情绪分化。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十年以来,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傅小兰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我的研究以中文词语为学习材料, 分别考察了在编码过程中和编码结束后诱发情绪对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当情绪在编码阶段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负性情绪增强自由回忆, 但正性情绪只呈现出增强自由回忆的趋势。2)负性情绪降低总体再认记忆, 但正性情绪对总体再认记忆没有影响。此外,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记得”反应的正确率; 然而, 负性情绪降低了“知道”反应的正确率, 正性情绪对“知道”反应的正确率没有影响。3)正性和负性情绪均对来源记忆(即对词语字体颜色的记忆)没有影响。当情绪在编码结束后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对女性被试而言, 负性情绪增强了项目记忆的巩固, 然而, 对男性被试而言,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项目记忆的巩固。2)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被试, 正性和负性情绪对来源记忆的巩固均没有影响。本研究的上述发现对建立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 对如何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情绪诱发促进学生的记忆巩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树文  罗瑾琏 《心理学报》2020,52(9):1121-1131
基于人-环境匹配和资源保存理论, 研究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 从二元视角分析了领导情绪评价能力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对员工建言的影响路径与边界。通过对43位领导与182位下属的配对问卷调研, 结果表明:(1) 相较“低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 在“高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2) 相较“高领导-低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 在“低领导-高下属”情绪评价能力不一致情境下, 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更高; (3) 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情绪评价能力一致与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相较领导-下属性别相同, 当领导-下属性别不同时, 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更强。研究从情绪评价能力、性别的二元匹配视角揭示了员工建言的前因, 为领导与下属间交互影响提供了更多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2个行为实验探讨了自我损耗对利他惩罚的影响。实验1采用“Stroop”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并考察愤怒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2使用公正敏感性量表选出高低两组被试后采用“划e”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两个实验均用最后通牒博弈考察被试的利他惩罚行为。结果发现:高损耗组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比例显著高于低损耗组;愤怒情绪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公正敏感组中出现了明显了自我损耗促进效应,低公正敏感组不存在。证实了自我损耗对利他惩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躁狂症”;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自卑是“数字恐惧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心理学专家将这种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你的耳朵去哪里了,妈妈和你说话呢,怎么没反应?”“非要我发脾气大声吼,你才听得见我说话吗?”相信这是不少家长朋友的烦恼吧:对孩子说话仿佛就是耳边吹过风,风过而无痕。但其实对儿童来说,比起听到的内容,他们最先接受的往往是面孔的情绪,而且家长更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准确接收了刚才的情绪,即正确识别面孔情绪。情绪是个体与客观世界互动时,  相似文献   

7.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中的事件记忆产生影响,但是事件后情绪环境如何影响记忆加工仍不清楚。不同的情绪环境理论—“唤醒偏向竞争理论”,“拓宽-建构理论”,“记忆中心的积极情绪促进理论”支持情绪促进的不同本质。已有的研究表明,注意在情绪记忆中有重要作用。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讨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语义加工与内源源加工和外源源加工的影响。与中性环境相比,积极与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外源源特征的加工; 与中性环境和积极情绪环境相比,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内源源特征的加工。实验结果支持“唤醒偏向竞争理论”,同时表明“评估”和“注意放置”在情绪环境影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追求成功的人,你满意目前的工作吗?有意就任新的适合你的工作吗?为了成功的理想该不该冒险“改变”呢? “康契尔成功步骤” 心理学家康契尔花了25年的时间,同3万多名曾改变命运的人进行晤谈,他特别注重研究成功者是如何做的,井归纳出7个步骤: 1.敏感察觉负面情绪。人的身体或情绪会在无意间,传达出你对工作的满意度,譬如常头痛或感冒不断,或者经常说出“再熬一天就是周末了”、“再忍几分钟就可以吃中饭了”…… 如果这些情况持续一段时间,表明你的工作可能出了问题。 2.找出问题。首先问自己:“究竞是什么让自己…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天津师大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对江西省4072名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应对风格现状及其发展特点,以及性别、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对应对风格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应对风格倾向“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较少采用“注重情绪表达的策略”;在初一年级前后,个体采用的应对方式最为多样化;男女生的应对风格差异在高中后较为明显,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城镇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农村学生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倾向于针对问题本身的策略;家庭收入只对“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产生影响,高、低两端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是否独生子女在应对风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晚期阻断理论考察词汇唤醒度对情绪标注效应的影响,研究选择情绪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借助ERPs技术,以命名后的LPP波幅为指标,考察词汇的唤醒度对情绪标注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进行情绪标注时,与使用低唤醒度词相比,高唤醒度词条件下的LPP波幅更小;而进行非情绪标注时,差异不显著;无论词的唤醒度高或低,情绪标注与非情绪标注差异显著,情绪标注下LPP波幅更低。结果表明:进行情绪标注时,情绪词唤醒度越高抑制情绪的效果越好,而进行非情绪标注时则无影响;结果支持了晚期阻断理论。  相似文献   

12.
汪勃呈 《天风》2023,(9):18-19
<正>经文:诗42∶11“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诗42∶11)《诗篇》卷二记载了流亡异乡者的祷告,诗人在异国他乡过着极为痛苦的生活,以致他在祷告中两次感叹:“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参诗42∶5、11)诗人出现了负面情绪,使他对眼前的际遇提出了质问。许多时候,情绪会误导我们的行为,负面情绪一旦筑成营垒,  相似文献   

13.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玄”字在老子著《道德经》七章中出现了十二次(包括重复出现的章次)。如:第一章:“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略去与第五十一章重复的一次。)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与第十章重复出现。)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六十五章:“常知稽(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  相似文献   

14.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对170名儿童(实验组:101人;对照组:69人)进行为期两学年的追踪,旨在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状态及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前测成绩为协变量,后测时实验组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在“积极重新关注”、“计划”两维度上的情绪调节策略得分增量(后测-前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激情对话”,就是婚后生活中的“唱高调”。好比一首歌的定音定调,一开始定低了,就唱不起情绪来。一方将情绪提高八度,另一方也会打起精神来.  相似文献   

17.
诡辩是种技巧,自然,能玩诡辩的孩子特别聪明。不信,请细细思考以下事例。其一:爸爸对睡懒觉的孩子说:“快点起来,早起好”。儿子问:“为什么早起好?”爸爸回答:“因为小鸟起得早才能捉住小虫。”儿子反驳:“可是,如果小虫不起那么早,不就安全了吗?”爸爸哑然。其二:妈妈对兵兵说:“千万别跟丁丁玩.”兵兵问:“为什么?”妈妈回答:“因为丁丁是个坏孩于。”兵兵问:“那么,我要是听您的话,我就是个好孩子了,是吗?”妈妈点头:“是的。”兵兵又问:“那——是不是大家都应该限好孩子玩?”妈妈点头:“是的。”兵兵;“…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专业认同、学业情绪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对积极学业情绪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只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在专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低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  相似文献   

19.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淑蕾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哪一种情绪劳动的效果更积极?该项研究结合“情绪调节”和“双任务”的实验范式,以指导语引起不同的情绪劳动,以电影片段诱发负情绪(以悲伤为主),同时测量情绪劳动过程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成绩和自我真实感检测情绪劳动对后续工作和心理上的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深层动作引起更多的精力集中;(2)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都可以减弱已被诱发的悲伤情绪,深层动作引起了更大的生理激活(R-R间期增加较小);(3)表层动作导致后续工作成绩降低,自我真实感减弱。结论:如果需要在负情绪(悲伤)状态下展现正情绪(微笑),深层动作是更积极的情绪劳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尹华站  张丽  李丹 《心理科学》2023,(2):491-499
时距知觉情绪效应指个体时距知觉因情绪影响而相对扭曲的现象。这一效应基于研究者所持“情绪观”的差异而被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论解释。情绪离身观主张情绪产生基于对情绪刺激本身维度的加工。离身观下的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单一唤醒机制、单一注意机制、单一工作记忆衰减机制、唤醒和注意共同受唤醒度调节机制以及唤醒、注意及工作记忆受目标时间长度动态调节机制等进行解释,情绪具身观主张情绪产生是身体和情绪信息共同参与的结果。具身观下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具身化调节内部时钟速率、内感受性强度以及神经能量高低等机制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其一,基于离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明确“唤醒”、“注意”在具体研究的含义,操纵并观测“唤醒”和“注意”等变量主效应及其他变量(机体或环境变量)的调节效应。同时,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的判定标准,并为情绪刺激时距知觉分段综合假说提供佐证;其二,基于具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澄清内感受性强度、神经能量在具体研究中的内涵,然后,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产生机制的因果链,并为情绪刺激具身化调节时距知觉假说提供佐证。其三,需要在解释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之前首先确立应该持何种情绪观的前提条件,然后再探索何种因素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