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涉及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K-ras基因是与肿瘤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一种癌基因,其功能异常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研究已发现K-ras基因的突变激活是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本文拟对K-ras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及在结直肠腺癌形成与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胞信号转导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至今已获得10次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通过叙述细胞信号转导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及今后的预测,说明细胞信号转导与诺贝尔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发生涉及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K-ras基因是与肿瘤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一种癌基因,其功能异常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研究已发现K-ras基因的突变激活是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本文拟对K-ras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及在结直肠腺癌形成与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行为观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较少注视他人眼部。近年的眼动研究发现,ASD个体面孔加工中的眼部注视不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与脑电技术相结合的眼动研究进一步发现ASD个体的面孔认知加工障碍与眼部注视不足存在关联。该障碍的潜在认知神经机制可能既源于原生性的杏仁核激活异常,也源于次生性的社会脑发展异常。然而,ASD个体的杏仁核是过度激活主动回避眼部还是激活不足被动忽视眼部尚无定论。今后研究者应横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研究层次,同时搜集眼动与神经生理数据,开展横向比较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抑制控制在言语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口吃的原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成年口吃者存在与抑制控制相关的脑区(右侧额下回)的过度激活,但在口吃儿童中没有。此外,关于口吃儿童抑制控制的行为研究只运用了按键任务,结果也存在很大争议。故本研究运用出声Go/Nogo任务检验口吃儿童在言语产生中的反应抑制能力。结果发现,口吃组与对照组在击中和虚报的反应时、漏报率和虚报率上均未表现出组间差异,而且口吃组的这些指标与口吃程度也没有显著相关。在排除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后,上述结果支持口吃儿童在言语产生中对发音运动的反应抑制并不存在普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成年口吃者右侧额下回过度激活的补偿解释。  相似文献   

6.
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过度应激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应激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活动的增加。社会支持通过改变或抑制应激相关脑区的活动,缓冲了应激引起的ANS和HPA轴活动,使机体快速恢复到应激前水平,避免应激引起的内稳定失衡对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反刍思维是一种重复性的消极思维, 会让个体将注意集中在消极痛苦的事情上。研究表明, 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虽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注意脱离损坏会预测个体的反刍思维以及反刍思维有关的注意脱损坏可能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同时, 反刍思维的类型和自我相关性在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关系中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 注意脱离有关的训练明显地改善了个体的反刍思维。并且, 杏仁核的过度激活,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自我相关消极信息的调节异常, 右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动异常以及与注意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相互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适宜的和过度的紧张一般认为:一定的紧张有助于高水平的操作,这是从倒U形假说发展而来。该假说认为:一个人只有达到适宜的心理激活水平后,才会有最佳的活动效果,心理激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活动的效果。倒U形假说在运动界也为Bunker和Routelle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心境一致性认知偏向指的是抑郁病人的认知加工偏向负性情绪效价, 简称认知偏向。大量行为学、电生理学以及脑成像学的研究显示该认知偏向主要包括知觉偏向、注意偏向、记忆偏向以及解释偏向。该认知偏向以加工偏向负性、积极偏向缺失以及认知控制受损为特点, 且是杏仁核等边缘系统对负性信息过度激活、纹状体对正性信息激活不足以及额区激活模式异常三个相应脑机制协同作用的产物。目前此领域存在各认知偏向之间联系不清楚、认知偏向和抑郁症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以及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等有待回答的问题, 这些重要问题值得引起该领域未来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