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是最常见的高血压损伤靶器官,首先引起左心室肥厚,然后导致心功能下降,并可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左室肥厚(LVH),可致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增加,病死率升高,是猝死、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信号。QT间期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预测恶性室性心...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病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3.
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收集缺氧性肝炎患者41例,其中死亡18例(死亡组),生存23例(存活组),病死率为43.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缺氧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74.7±12.5)岁,以70岁~89岁患者居多(占73.2%),并发于感染性休克者占70.7%;死亡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AST、LDH、INR、Cre、Bun、乳酸水平分别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H、HCO_3~-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合并酸中毒者的百分数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缺氧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44、4.59,P0.05)。可见缺氧性肝炎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并发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5.
如何遵循指南,结合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变.恰如其分地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获益最大化,而风险最低化,是每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追求和面临的问题.应正确和严格选择冠心痛患者PCI适应证,合理运用PCI的各种手段,牢固树立冠心病全面治疗观念.PCI仅仅是冠心病全面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心脏是最常见的高血压损伤靶器官,首先引起左心室肥厚,然后导致心功能下降,并可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左室肥厚(LVH),可致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增加,病死率升高,是猝死、冠心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信号.QT间期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重要指标;Tei指数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定量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QTd、左室Tei指数及左心功能,探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用Mar-quette Case16型活动平板系统测试,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结果显示,偶发室早在单支狭窄和多支狭窄中无明显差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多支狭窄中较单支狭窄明显增高.冠心病患者出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病变严重或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包括年龄在80岁以上的)同时存在此两种疾病的情况正在逐渐增加.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密切的联系.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的选择仍有一定的争议,而在合并冠心病时合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也不多.本文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资料提出了可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合适的降压策略和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研究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研究对象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87例,检测其尿白蛋白/肌酐浓度值(ACR)、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指标,并与35例冠状动脉造影为非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冠心病组lgACR及lg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gACR与lgCRP呈正相关(r=0.275,P=0.005),且均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清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加.ACR、CRP均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低度炎症(CRP)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即使是经过了治疗,仍较正常人有较高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缺血性事件。阿司匹林是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可降低首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有关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国内及国际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应用阿司匹林。随着卒中预防领域内几项关键性的临床试验(ESPRIT、CHARISMA及WHS)的公布,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写作委员会对2006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结合新的临床试验的证据,对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更适当地应用阿司匹林,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缺血事件,提高人口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