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需要"局灶触发",其触发灶一般位于肺静脉开口附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同时需要"局灶触发"和心房的.异常基质"两个因素.也有人认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根本不需要触发灶.因此.可靠的肺静脉隔离可以治愈绝大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而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则需要进行迷宫手术或与其相似的肺静脉隔离基础上的心房附加隔离线.近年来外科消融发展很快,其原因是该方法可达到与迷宫手术相似的高成功率,而并发症低以及手术时间短则明显优于迷宫手术.外科消融可采用的能量很多,有射频、微波、冷冻等.因为外科一般为永久性房颤的患者,肺静脉开口加左房后壁消融是其基本的消融线.考虑到没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房颤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同时外科消融可能出现的某些重并发症,例如左房食管漏、冠状动脉损伤等,不推荐广泛应用外科消融来治疗孤立的房颤.但时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房颤,无论是永久或阵发性房颠.均应常规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经过近20年发展,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根治的主要手段。肺静脉是房颤发生的最重要触发灶,肺静脉隔离已被广泛接受并被视为房颤消融的基石,实现长久肺静脉电隔离可提高单次手术消融疗效。本文旨在重温肺静脉在房颤中的作用机制,强调肺静脉电隔离,及应用新技术实现持久电隔离,提高房颤单次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已列入I类推荐,慢性房颤射频消融也列入Ⅱa类适应证。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慢性房颤消融的基石。但由于慢性房颤病因不一,机制更加复杂,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外,还需进行心房基质改良,其消融策略、术式、终点还存在若干争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已列入Ⅰ类推荐,慢性房颤射频消融也列入Ⅱa类适应证.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慢性房颤消融的基石.但由于慢性房颤病因不一,机制更加复杂,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外,还需进行心房基质改良,其消融策略、术式、终点还存在若干争议.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1.
心房解剖及电重构基础上的多发子波折返是慢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支持线性消融策略;导管消融有关的操作逐渐标准化;盐水灌注导管和三维标测系统等新器械不断进展;慢性房颤消融策略的争议逐渐减少,采用肺静脉隔离加线性消融者越来越多;消融终点更多的以肺静脉隔离和线性阻滞为主,以直接终止心动过速为终点者减少。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时机已经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慢性房颤机制认识的深入以及消融方法不断探索,经导管消融在慢性房颤治疗的地位逐渐提高。尽管在适应证、消融策略、获益风险比及远期疗效等还存在一定争议,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根治慢性房颤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sustained cardiac arrhythmia occurring in 2%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hile the assuming projected incidence in 2050 will rise to 4.3%.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criteria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monitoring th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 of patients who have received treatment for AF. The model classifies the patients in seven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pse risk, on the basis of seven criteria related to the AF type and pathology conditions, the treatment received by the patients and their medical history.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n extension of the UTilités Additives DIScriminantes (UTADIS) metho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two‐stage model development procedure that minimizes the number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isclassification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116 patients who had pulmonary veins isolation in a Greek public hospital.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best fitted models scores between 71% and 84%.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发展,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医学上的消融成功并不一定等同于永久性治愈,且由于心房颤动的复杂性、消融终点多元性、不规范的术后随访制度和医疗体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导管消融成功率往往被无意或有意夸大,术后可能会因为达不到患者期望值而产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前,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及复发率均不尽人意。由于缺乏统一术式,慢性房颤消融采用的是肺静脉隔离、电图靶向消融及线性消融等多术式综合策略。在房颤消融策略上,既要坚持肺静脉电隔离原则,又要体现消融术式选择和实施的个体化,阶梯消融综合术式的推出就是这种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病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