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三十题》是在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和异化问题》重要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从史与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抽象人性论”,“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资产阶级的“自由观”、“价值观”,“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权力异化论”,“社会主义异化论”,以及对人道主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作用,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关系,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现实意义等都作了进一步的剖析和阐发。该书还附有名词注释40条。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首先明确地提出,人道主义概念有两种不同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对于长期关于人道主义问题上的争论,是一次科学总结,在理论上是新的突破。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含义,它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决不可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相混淆;更不能以此来“补充”或“代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因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观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由此引伸出来的一系列的理论原则,都是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相对立的、不科学的。但是,作为一项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可以批判地继承下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3.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1983年9月28日发表章海山《浅谈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文章。指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资产阶级反封建神学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产物。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主张以人为中心,用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的价值、人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资产阶级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为了挽救垂死的资本主义,从历史上搬来人道主义、人性论作为理论斗争的武器来对抗马克思主义。但是,没落的资产阶级在同革命的无产阶级进行决战时期所使用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理论武器,和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所标榜的人道主义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个人自由主义与“个人尊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6.
现代修正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大肆鼓吹“人道主义”,他们把科学共产主义的概念和“人道主义”的概念等同起来,说什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最人道的意识形态”(《苏联共产党纲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最完全的人道主义”(加罗迪),有的人把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人的哲学”(沙夫)。但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关于“人道主义”的“理论”谈得越多,也就越左右支绌,他们内部的意见越来越分歧混乱。今年法共刊物《新评论》上所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论争,暴露了这种情况。正如M·西蒙所说,许多参加讨论的人虽然用的是同样的词句,引证的是同一文献,所参加的是同一运动,而说的却不是共同语言,实际上也没有站在共同立场上。这场论争是由阿尔杜赛尔所引起的。阿尔杜赛尔在意共刊物《马克思主义评论》1964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这是他准备在美国出版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论文集中的一篇)。《新评论》杂志于今年三月号重新发表了这篇文章,同时发表了J·桑普伦和F·戈昂的文章,在四月号上又发表了M·西蒙的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论争。阿尔杜赛尔的主要论点是: 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个词中的两个概念在理论上是严重地不相称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而“人道主义”则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非科学的)概念。二、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过一个以“人的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上的“人道主义”时期,这又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由自由派的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第二个是由费尔巴哈的“共性的人道主义”占支配地位的阶段。但是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就与“人的哲学”彻底决裂,批判了任何哲学上的人道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把人道主义规定为“意识形态”。三、从严格的理论观点来看,1845年以后的马克思的理论是“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里面,可以看出关于人的世界本身及其实际变革的(肯定的)认识所必须的(否定的)绝对可能性的条件,只有在把哲学上(理论上)关于人的神话化为灰烬的绝对条件下,才能认识与人有关的某些事情。但是马克思的这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并不取消任何人道主义的历史“存在”,并且承认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必然性。四、十年以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只在一种“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形式下存在,现在则有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阶级的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仍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如中国等)的“人道主义”形式;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个人人道主义”,这是无产阶级专政已经消亡的国家(苏联)的“人道主义”形式。它们是适应于两个必然的历史阶段的两种形式。“阶级的人道主义”必将发展到“个人的人道主义”。阿尔杜赛尔说,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时期,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无产阶级专政的“滥川”、“非人道的东西”——恐怖、镇压、教条主义等联系起来。现在苏联虽然已经进人无产阶级专政消亡的时期,本来应当直接从新的意识形态上提出人道主义的问题,但是苏联的哲学家们却纠缠在“人的哲学”的那些概念上,求助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那些概念(如“异化”概念)。他认为这是过去的“理论条件”(包括“斯大村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的遗产所造成的。他认为现在应当以严格的科学概念去阐明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的策略意义。桑普伦的文章根本反对阿尔杜赛尔的意见,逐条予以驳斥。他对所谓“斯大林主义”时期进行了更恶毒的攻击而为苏共二十大的路线辩护。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从1843年以后就一直贯彻着“现实的人道主义”。戈昂的文章主张从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的总体中去把握社会主义。他对“个人迷信”时期的具体分析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反对把这个时期的一切全盘否定,他肯定了那个时期的促使人类进步的方面,并认为当时的消极现象有它的经济基础上的原因,他反对有一种本来就有,后来丧失而终于被“恢复”的人性。西蒙的文章,大量地引经据典,论证了阿尔杜赛尔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他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哲学上的“人道主义”,但又认为“人道主义”所表示的某种事实对于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实践的共产主义都是主要的东西。这几篇文章翻译时都作了删节,西蒙的文章只译出了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任务是“分析现时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人道主义本质问题上所进行的斗争”。作者说:“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这样的学说,它研究作为最高价值的人,研究全体社会成员、因而每个个人获得充分的物质福利、自由、社会平等和全面发展的途径。”作者说,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极其重要的人道主义问题就是防止世界性的热核战争,另一个尖锐的人道主义问题,是消灭殖民主义、消灭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建立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作者说,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纲领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纲领,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始终不渝的体现者,是为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英勇地和奋不顾身地斗争的战士。作者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绝大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求使人道主义概念失去其社会政治的意义和内容,把人道主义问题归结为心理的、抽象伦理的、宗教的和其他一些纯精神的问题。由此出发,作者批评了存在主义者、人格主义者、新托马斯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神学家的人道主义观点。最后,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和“工业中合乎人道的关系”这样一些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原载美国《科学与社会》今年春季号。这里译出的是该文全文(原文有许多脚注,有的略去未译,有的则作了删节或合并)。作者在本文中对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东欧新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解释作了批评,但他自己的观点也同样是荒谬的。他认为人道主义思想有其久远的历史传统,他从古希腊的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直讲到当代的人道主义思想,着重介绍了从亚里斯多德、经过托马斯·阿奎那和约翰·穆勒到杜威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作者说,亚里斯多德认为“人的最高幸福在于纯瞑想的生活”,而奴隶、工匠和劳动者生来就是“从事于力役”的。他说,托马斯·阿奎那修改了亚里斯多德的伦理标准,认为“混合的生活”比亚里斯多德的纯瞑想的生活更为完善。作者认为,由于阿奎那“修正了圣·奥古斯丁主义”,“重新肯定了自然的价值”,而成为西方中世纪封建时期人道主义的主要使徒之一。作者认为穆勒发展了人道主义传统中的博爱主义思想,而杜威的人道主义则“发展了穆勒哲学中的社会含义”。他说,杜威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十分接近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可是,用作者的话来说,杜威认为,“成长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和社会的改建的过程,就是有秩序的改变而不是暴力,是积累而不是破坏,…最终的目的既不是理想的完人,也不是理想的无阶级的人,而成长本身才是唯一的道德目的”。作者在本文中还用了不少篇幅谈到马克恩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著作下仅有意歪曲,而且加以恶毒的攻击和污蔑。接着作者谈到并表示不同意弗劳姆在《马克思的人的概念》一书中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一些看法。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谈到萨特尔和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最后,作者列举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对传统人道主义的五项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道主义和异化劳动论视为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论和人的本质异化的残迹的观点,这是对形成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我认为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论和实践的人道主义主要不是从对经济范畴的道德评价上所获得的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探讨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宣传抽象人性及以抽象人性为理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错误倾向曾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思想战线要清除精神污染的战斗任务后,理论界有更多的人起来批判这种错误倾向,并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了初步探讨。现将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批判简介于后。一怎样看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他的《人的人性》(《The Humanityof Man》)一书的第一章。该章共分五节。在第一节里,作者对人道主义下了如下的定义:“人道主义是由自然人和他的超越的可能性所构成的一种二重性,”“人道主义…是把人加以理想化的一种行为准则、文化运动或教育纲领,”“人道主义把人看作值得赞美的对象”等等。作者避而不谈人道主义所“理想化”了的人究竟有怎样的阶级属性。培里不是把人理想化了,而是把人抽象化了,抽象为一种没有阶级内容的超阶级的虚构。这样就掩盖了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思潮的阶级实质。在这一节里,作者又说,“当代的人道主义……在颇大程度上是作为对其他某些思想的抗议而发展起来的。”作者所列举的几种思想之一是:“共产主义的泛滥促进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这就一语暴露了人道主义的反动本质:所谓当代的人道主义,也就是反对无神论、反对唯物主义的反共主义。同时培里又特别抬出了“自由”的幌子作为反共主义的“武器”。他说什么“人的什么东西被认为是值得赞美的?……人所特有的尊严乃在于他的鉴识自由的能力。”在第二节里,作者鉴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威望,极力强调人道主义与自然科学、与科学的决定论相一致,以避免人道主义因反对自然科学而被削弱。作者又说,“我们……生活在变化、行动、暴力和混乱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是“设计一种全人类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敌对的信仰被允许在和平竞赛中。……证明自己是真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通过所谓“全人类的”“和平竞赛”来达到反对共产主义、巩固帝国主义制度的目的。在第兰节中,作者论到人道主义与技术的关系。他说“反对或低估技术,会使人道主义注定成为废物。”他吹嘘人道主义“就像它适合于原始动力的时代那样,它也适合于核子能的时代。”在第四节中,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只要不把道德同禁欲主义等同起来,“把道德设想为对欲望加以组织以去掉冲突而代之以合作”,把道德理解为“不反对欲望本身而只是反对欲望的放纵”,那么“人道主义与道德之间的对立就不再有任何根据了。”总之,作者极力要把人道主义与道德说成一致来为人道主义吹嘘和辩护。在本文的最后一节里,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功利主义”、“快乐主义”以及与宗教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因而不需要认真对待。本文通过对《古巴的社会主义与人》等文本的分析表明,“新人”思想是在回应20世纪60年代古巴社会的现实要求,并与古巴革命历程中的游击战密不可分,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此外,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还可以在阿根廷社会主义思想家阿尼瓦尔·庞塞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秘鲁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的《清晨灵魂》等著作中找到渊源,它是拉丁美洲思想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认真对待。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沉渣泛起的今天,“新人”思想所承载的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有各种不种的理解和解说。最早对这一理论提出异议的是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卡列也夫。  相似文献   

14.
经历十年动乱之后,我国思想界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过去把人道主义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人道主义,有的甚至说,马克思主义是最高的人道主义。另一些同志虽然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于人道主义,但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人道主义是无疑的,等等。为了弄清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必须明确什么是人道主义,各讲各的“人道主义”,是难以使讨论深入开展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人的学说的研究和探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正在向前推进。《国内哲学动态》曾就人的本质和人性等问题作过一些简介,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情况再作些介绍。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 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我们决不能把人道主义这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其理由是: 1、从人道主义这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产生于文艺复兴以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才第一次出现。因此,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人把人道主义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把奴隶占有制、封建制时期的各种论人的言论也放到广义的人道主义范畴里去,这就抹煞了人道主义的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16.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时代当之无愧的无神论者,应该是同时接受科学精神培养、接受人文主义理念熏陶的人,是有理想、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的高素质公民,而不是思想贫乏、内心空虚的精神侏儒。“无神论是理论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无神论的深厚人文关怀性质符合真正的人道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说,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们总是喜欢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成年时期的马克思加以割裂,并且以青年马克思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言论来歪曲马克思,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本质的异化现象。但青年马克思在谈人道主义时,总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非人的生活状况为对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造世界和人的学说为基础的。文章说,早期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的言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当时提出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创举,表现了马克思的崭新的大胆精神。并说,列宁在后来发展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学说,俄国工人阶级首先把这种思想变成了现实。马克思谈过“异化”问题,但这个“异化”概念是他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借用的概念。马克思使用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在有剥削的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丧失人的特性,人的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愿活动,而是强迫劳动。劳动者所创造下的东西成了劳动者的对象化,劳动者的产品剥夺了劳动者的族类生活。文章说,人的异化现象的消除只能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这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时代人类的基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想:“人人皆兄弟”。文章接着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的制度而斗争的无产阶级的具体的人道主义口号。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中说:在历史上,人道主义既与唯物主义哲学有联系,也与某些唯心主义流派有联系。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人道主义哲学恰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同在经济、社会和精神上使人解放出来的斗争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它把资产阶级关于人道主义的神话和现实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立起来。对于人来说,人是最高的价值。这是马克思所宣布的一条伟大的人道主义原则。为了使所有的人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这个原则作为准绳,就必须从社会上清除一切贬低人、侮辱人的尊严的事物,清除一切使人的生活失去价值的事物,也就是必须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统治、等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性质,最充分、最全面地表现在它与共产主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它不是口头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实际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现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它体现出人类的最光明的、最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其中包括资产阶级的优秀革命家们在过去所提出的理想。这篇文章原有四节,这里译出的是第一、三节,第二节“决定论和自由”和第四节“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资本主义现实”未译。  相似文献   

20.
Ⅰ.现代印度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第一、奥义书的吠檀多主义、《薄伽梵歌》和佛教的实证主义,以及承认现实世界存在的理论的复兴。在这些古典哲学理论中,有几个概念是现代印度人道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a)人的概念。按照吠檀多主义(不二唯心论或绝对唯心论),人的概念是由承认一个精神的“绝对”或一个人格化的神的遍在而构成的。人是重要的,但他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是神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是无限的精神意识的一种体现,或者说,是超验的宇宙真理的一个形式。其次,按《薄伽梵歌》的深有启发意义的理论,人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改造;一个人既是他自己的朋友,又是他自己的敌人。佛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