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梗塞、脑出血病人外显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糊字辨认、自由回忆和再认的方法分别测试脑梗塞、脑出血病人(实验组)与无脑部病变者(对照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外显记忆降低,内隐记忆存在。提出病人其记忆功能呈外显记忆损害,内隐记忆保存的特点。这种记忆功能的双重性为此种病人记忆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外显与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Yonelinas等双加工信号检测模型对再认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分离的方法,以9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诱发抑郁与非临床抑郁状态下外显和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诱发抑郁组和非临床抑郁组对抑郁词的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亦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且显著高于控制组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在非临床抑郁个体和诱发抑郁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状况。方法 采用修正的加工分离记忆实验程序,分别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记忆能力。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记忆功能存在广泛的缺陷,而内隐记忆功能缺陷只在概念驱动下的测验中出现。(2)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显记忆成绩均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阴性症状严重程度与外显记忆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功能相对完整,而外显记忆障碍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30名被试,采用任务分离实验研究范式探讨不同表面特征图片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以32张动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其中鱼类和鸟类图片各半。两类图片中一半为黑白图片,另一半为彩色图片,所有实验材料用E—Prime软件呈现在电脑上。结果表明:(1)不同表面特征图片的再认成绩(外显记忆)显著好于偏好再认成绩(内隐记忆),即外显记忆成绩好于内隐记忆;(2)在再认测验和偏好判断测验中,再认成绩和偏好再认成绩在图片表面特征的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控制组的偏好再认成绩显著好于实验组的偏好再认成绩,即控制组的内隐记忆好于实验组。结论: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既是外显记忆的内容,也是影响外显记忆的重要因素;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高度依赖于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是影响两种记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再认记忆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郭力平 《心理学报》1997,30(4):357-363
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对再从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成分与内隐记忆成分的贡献进行分离,考察了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心境一致性记忆倾向。结果表明: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倾向,而内隐记忆不存在心境一致性倾向,表明心境一致性记忆需要精细加工机制的参与。另外发现,抑郁个体存在外显记忆缺损而没有出现内隐记忆缺损。最后就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增龄性记忆改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虹  程灶火 《心理科学》2002,25(4):402-405
本研究用多维记忆量表对280名50~91岁的老年人做了测查,同时收集了一般资料,以探讨增龄性记忆改变的规律和年龄、教育和职业等因素对增龄性记忆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各记忆组合分和分测验成绩均呈下降趋势,外显记忆成绩在70岁后呈快速下降,内隐记忆和日常生活记忆在75岁后才有明显下降;记忆总分、外显记忆和日常生活记忆均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内隐记忆不受教育的影响。结果提示老年人记忆随年龄增长呈渐渐下降,不同记忆功能开始下降的年龄和下降速率不同,教育对增龄性记忆改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隐记忆是从记忆测验中分离出来、相对于外显记忆而言的一种新的测量记忆的手段,近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利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观点虽众说纷纭,却促进了记忆分离研究的不断发展。 Warringten和Weiskrants(1970)通过对健忘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尽管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直接测验中的成绩受损.  相似文献   

8.
记忆分离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岩 《心理科学》1993,16(2):118-120
内隐记忆是从记忆测验中分离出来,相对于外显记忆而言的一种新的测量记忆的手段,近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观点虽众说纷纭,却促进了记忆分离研究的不断发展。Warrington 和Weiskrants(1970)通过对健忘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尽管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直接测验中的成绩受损,但在词干补笔、知觉辨认等时间测验中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Light 和Singh(1987)的研究证实,年轻人在回忆与再认中的成绩明显高于老年组,但两组被试在完形与知觉识别中成绩相同。后  相似文献   

9.
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