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选取5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记忆和心理韧性测验来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应激组,应激组大学生的整体记忆成绩更差,且应激组中的高应激反应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比低应激反应者的记忆成绩更差;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应激反应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心理韧性者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低心理韧性者。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加工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视角讨论了心理应激、心理韧性与记忆功能三者间的关系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多重记忆系统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场活跃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认为记忆是单一统一体的观点,而把它看作由多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记忆系统所组成。章主要从心理和生物这两种分析水平来对多重记忆系统进行阐述,并着重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不少问题,现就《记忆》一章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请同行和专家指点,以进一步提高《心理学》课的教学质量。(一)究竟哪一个定义好?“记忆”既包括种族的记忆,又包括个体的记忆。前者主要是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后者才是心理学所研究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或过程)的记忆,可以从各个方面来给它下定  相似文献   

4.
来源记忆不同于项目记忆,它更容易受年老化的影响,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因素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前额皮层功能老化是影响老年人来源记忆的生理因素,而注意分配困难以及记忆加工困难是影响老年人来源记忆的两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心理的结构、地位和作用邓福庆社会心理不仅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一、社会心理的结构。社会心理是指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民族、特定职业阶层中普遍流行的、没有经过职业思想家加工制作的精神状态。它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不自觉、不...  相似文献   

6.
次声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有伤害。本文旨在探讨次声对动物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次声对动物的记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次声作用下,小鼠步入暗箱或步下平台的潜伏期缩短或明显缩短。并且,它们的错误次数增加或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自我相关未来思考是个体产生自我相关未来想法的心理加工,它包括未来情景思考和未来个人语义思考两种基本类型。两类思考都需记忆、自我和主观时间三种主要心理成分参与,但参与的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未来情景思考可能主要依赖于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自我知识和语义自我知识、经验时间;未来个人语义思考可能主要依赖于语义记忆、语义自我知识和知道时间。三种主要心理成分在两种思考类型中的作用可能是相同的,其中,记忆是原材料,自我起引导作用,主观时间是先决条件。将来可以参照思考未来公众抽象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自我和记忆在未来个人语义思考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探究不同心理成分内部及成分间的交互作用进而了解各成分在自我相关未来思考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在 2 0世纪 5 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神经衰弱症是城市机关职工、学生常患的一种慢性疾病 ,由于涉及思维、记忆等心理功能而产生的悲观、焦虑甚至绝望的负性情绪 ,患者不间断地寻医求治 ,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使疾病持续不愈。195 8年至 195 9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们进行了综合快速治疗 ,前后两批 (117人 )取得了全部好转、其中痊愈和显著好转占 93.2 %的疗效[1,2 ] 。综合快速治疗的指导思想是 :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 ,它不…  相似文献   

9.
吴振云   《心理科学进展》1989,7(1):11-142
六十年代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毕生发展观,它把人的一生看作一个整体,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以这种观点,研究从胚胎直至老死整个一生的心理发展。近年来,认知训练的研究已成为探讨成年至老年智力或记忆发展的一个活跃领域,表明了认知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概述了一种记忆术——“轨迹法”的由来,它的基本原理与作用,并结合西德马普人类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的有关工作,例证“轨道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经典心理学一般地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或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用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则可描述成:对输入信息的编码,整合和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而记忆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储存.记忆的结构基础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舍别尔教授,应用新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人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脑是由5000多万种细胞构成的,细胞总数约为1000亿个。而与输入信息的编  相似文献   

11.
其次,是对知识论中关于知觉、他人心理,历史、归纳等问题的一种有益的图式化表述,这些问题起源于那种由于各种信仰(关于物质事物、过去事件,他人心理、自然规律的)和用来证明它们的唯一证据(感觉材料,记忆及其痕迹、行为和观察到的规则)之间的鸿沟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和这种图式的其他支持者一样,艾耶尔认识到了对待这些鸿沟的四个基本途径。一是直觉,据称它可以直接到达鸿沟的另一端;二是关于一般原则的理论,它可以用作跨越鸿沟的桥梁;三是还原主义,它可以通过定义那些被断定用来证明它们的事物填平这一鸿沟;四是怀疑主义的忧郁选择。艾耶尔还想像出第五种被称之为“描述分析法”的途径,它似乎承认这种鸿沟,但又对它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人们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形式来记住感受到的信息,这是近年来心理学界关心的课题。美国心理学家H.A.塞蒙,在1980年来华访问时所作的学术报告——《信息的存贮系统——记忆》中指出:“一般认为,说西方语言的人看见书上一句话,不是直接就了解它的意义,而是要先变成声音,然后才了解它的意义。有几种方法可以检查上面这种说法。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被试重复出来的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例如一个打字员所打的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如果他完全根据视觉来打字的话,他所出现的错误就会是在形状上类似的或意义方面的错误;如果他事先把视觉的东西变成听觉的东西的话,那么他就会在同音词方面容易出  相似文献   

13.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二)徐向东二、心理学说明和精神过程的本质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获得关于精神状态的知识,一种方式是内省;另一种方式是分析精神状态在行为的产生和说明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精神状态的了解上便呈现出一种不对称性:一方面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内容和感觉经验的直接接近,另一方面我们只能通过可观察的资料(行为标准)来推断他人的精神状态。内省、自我知识以及精神状态的第一人和第三人的接近之间的不对称性的问题,曾是60、70年代心灵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尤其与维特根斯坦在规则、标准和私人语言上的观点有关。①一些争论(如这种不对称性是否成立、内省知识是否是不可错的)至今仍在继续着。②不过,可以肯定,精神状态不仅是内省的直接对象,而且也是在行为的产生和说明中起着作用的状态。这个事实为我们判定关于精神状态本质的竟争理论施加了约束。反过来,心理学说明也对我们个体化精神状态的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80年代心灵哲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围绕着心理学说明的本质所展开的一系列争论,这个争论的焦点恰恰就是两种个体化精神状态的方案之间的冲突。大致说来,这里有两派主要的观点。一派观点认为常识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宗教崇拜的社会心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崇拜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特殊的社会行为,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内涵。由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心理功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或不解,因而大大增加了宗教崇拜的神秘性。宗教崇拜既有与其它仪式行为和宗教行为相一致的社会心理功能,又有着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特殊心理需要,由特殊心理机制导致的特殊的社会心理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宗教崇拜所具有的“心理慰藉”、“社会教化”和“社会认同”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道家"复归婴儿"认为发展健全的人格及保养身体应学习"婴儿"淳朴、凝聚、无欲等饱满的精神状态。此思想可以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死亡原因与施治手段。通过林黛玉、王熙凤及贾瑞之死分析其不良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欲望对健康的影响,结合道家所提倡的六种婴儿状态:"营魄抱一"、"涤除玄鉴"、"见素抱朴"、"绝学弃智"、"知足知止"以及"知和知常"分别对此三人的心理疾病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邻家的女孩今年大学毕业.从她憔悴的面容可以看出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一日和她攀谈起来,才知道她寝室的8位室友最近都很不如意,原因是年后的几次求职都以失败告终.今年7月,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这段时间,她们一直都在为找工作的事忙活.然而,一个多月,跑了数家单位,她们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从攀谈中可以得知、不是她们成绩不好,而是六种心理阻断了她们的就业路。  相似文献   

17.
前瞻记忆研究评述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赵晋全  郭力平 《心理科学》2000,23(4):466-469
1 引言  前瞻记忆 (prospectivememory)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1 ] 。例如 ,要记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几张邮票或一小时后给朋友打个电话等等 ,前瞻记忆是相对回溯记忆 (retrospectivememo ry)而提出的 ,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过的事件或行为的记忆 ,如关于早饭吃过什么或昨天看过的演出有哪些节目的记忆 ,这是传统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70年代以前 ,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记忆任务的一种 ,没有独立出来成为和回溯记忆互补的一个记忆研究领域。 70年代…  相似文献   

18.
灵感初探     
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地融合,使问题获得迅速地解决。灵感同其他心理想象一样,也是人对各种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否认灵感的存在,或者把灵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不应回避对灵感的研究,而应该科学地探讨它,逐步阐明灵感的规律。本文拟对灵感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灵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捕捉灵感的心理条件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状态     
如果事实不能用来说明脱离肉体的精神,我们就可以争辩说,关于心灵和肉体的二无论是个无用的累赘。为符合每一精神状态(无论转瞬即逝的状态还是持久的智力活动状态),二元论者必须承认肉体状态的存在,这一状态就在某一精神状态出现时就出现了。在二元论者自己的术语里,肉体状态是很容易说明的,它仅仅是存在于那精神状态中的心灵所引起的状  相似文献   

20.
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作用,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机理是,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人类心理意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发展象征性的语言,能触及人所不知的心灵感受,并能创造性地将它们整合到人格里,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