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什么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标志和发展方向?这是研讨现代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发表的《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以下简称《同步》)一文断言,“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或“伦理本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 “在历史的进程中,家庭关系随着所有制关系和发展时期而经历过变动,因此,私有制的废除也将对家庭关系产生极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9页)社会主义社会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实现了男女平等,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应是一种全新的家庭。由于婚姻不再以私有财产的继承和女子经济上不能自立而从属于男子为基础,因而爱情成了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的基础。这样,社会主义制度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的家庭危机  相似文献   

3.
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婚姻的基础是由爱情的、经济的、政治的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其中经济条件决定婚姻的选择。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提供了社会保障,婚姻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文化现代化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修正主义、改良主义往往认为,因为农民数量较多,东方国家只能效仿西欧的现代社会发展,走资本主义道路。列宁则认为,东方国家的现代社会发展,唯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够真正保障俄国农民的利益,塑造、引导、提升俄国农民的文化,进一步促进俄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列宁认为,农民的文化现代化关涉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存亡,必须在经济基础、党的领导和社会政策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提升农民文化,才能在社会主义政权的领导下"成为现代",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指示和判断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是非的准则和规范,是现实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对婚姻道德的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受现阶段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婚姻基础构成,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实际。同时,其建设也不能忽视民族心理的影响以及与现阶段精神文明水平相联系的群众可接受性程度。婚姻道德的探讨,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在本书中,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  相似文献   

6.
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肖雪慧(一)在任何社会,婚姻、家庭问题都很重要。但在不同的伦理背景下,这种重要性的含义相去甚远。在社会本位的伦理背景下,往往着眼于维护特定秩序来强调其重要性;而在注重个人的伦理背景下,这个问题之所以重...  相似文献   

7.
选取北京389对夫妻,采用婚姻压力、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问卷,探讨了婚姻压力和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现状,以及承诺和支持在压力对婚姻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丈夫的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及提供信息支持的水平显著高于妻子。(2)婚姻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夫妻各自的婚姻质量,但只有妻子感知的婚姻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3)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即自身和配偶的承诺和支持水平,只能在妻子的婚姻压力对自身婚姻质量的预测中起到调节作用,而丈夫身上并未发现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初,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将诞生的前夜,列宁集中精力研究了社会主义的宗教问题,写下了《社会主义和宗教》、《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等名篇。列宁提出了一个复杂、敏感,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安定的政治难题:社会主义制度与其它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与一切唯心论(包括有神论)相对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如何对待宗教,宗教又如何适应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如何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抵…  相似文献   

9.
一、婚姻自主权的不完全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这就为实现婚姻自主权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人们便首先在主观上比较普遍地获得了婚姻自主权。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存在多种经济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差别,上层建筑也不完善,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都必然对婚姻过程发生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婚姻自主权是不完全的。婚姻自主权的这种不完全性特征,影响甚至制约着婚姻过程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艳鑫 《天风》1994,(收录汇总):36-38
现代社会婚姻满意度持续下降,离婚率增高,在教会中亦如此.为此,笔者想从大卫的家庭来分析原生家庭给婚姻带来的影响,以期给因婚姻问题而软弱的肢体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苏联历史学博士Ю·Н·谢苗诺夫著《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由蔡俊生译、沈真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现已公开发行。全书二十三万九千字。这是一本吸收了现代的民族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的新的科研成果,基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著作。该书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以及发展,其中对于摩尔根的一些已经过时的概念作了某些修正。谢苗  相似文献   

12.
高祖权 《天风》2003,(11):56-56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择偶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当今的许多人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常常对婚前准备不足,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草率成婚,结果婚后组建的家庭并不如自己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于是,曾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资产阶级的所谓“爱情”)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的基本要求是使纯真的爱情和崇高的义务辩证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当前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着十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强  魏凤莲 《管子学刊》2011,(2):110-113,11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男女两性通过婚姻构建起来的。但是,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很低的,她们被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受到诸多礼教的束缚。对比这两个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我们发现,同先秦社会一样,古希腊社会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虽然那时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都有“妾”的存在,但是作为“妾”的“悲惨的妇女”所处的境遇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李艳鑫 《天风》2023,(8):36-38
<正>现代社会婚姻满意度持续下降,离婚率增高,在教会中亦如此。为此,笔者想从大卫的家庭来分析原生家庭给婚姻带来的影响,以期给因婚姻问题而软弱的肢体带来一些帮助。大卫的原生家庭关系大卫是耶西最小的儿子,当撒母耳奉神的差遣要去膏立新王时,耶西叫他七个儿子都从撒母耳面前经过,却没有叫来大卫,直到撒母耳问起,他才打发人去叫了大卫来(参撒上16∶6-12)。可见,大卫并未得到父亲对待兄长们同样的器重。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中,耶西忽略了大卫。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一个国家内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而世界上其他国家仍然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当时俄国反动资产阶级和外国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疯狂地向苏维埃政权进攻,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列宁提出了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对这个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里的“建成社会主义”,是指建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发达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不发达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从来都被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缠绕着的婚姻问题,在恩格斯把感情确定为它的道德基础之后,似乎显得单纯而透明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法的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先进科学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及取得它的条件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者——弗·伊·列宁的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由于运用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而得到具体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列宁破天荒第一次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有可能首先在一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结婚了,首先恭喜你;如果你结婚10年了,那就有登门求教的必要了。尽管中国目前的离婚率对美国而言只能望其项背,但仍不可忽视。婚姻关系虽没有达到岌岌可危的程度,可是离婚的风险正一路飙升。我们无法回避社会给婚姻带来的种种压力,只能求助于把婚姻的地基打得更深,筑的更牢,不至于让婚姻矛盾出现一道道裂缝,最后发展到土崩瓦解的难堪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