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先后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虽然,道德革命的口号是二十世纪初提出来的,但是道德革命的历程实际上伴随着我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在十九世纪末就开始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道德革命,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的道德革命虽有偏激之处,但主导精神还是理性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批三纲而未正面触及五常;虽对传统的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作了批判,但并未离义而言利,并呼吁节欲;虽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但所提倡的乃是合理利己主义和健全的个人主义;虽然学习西方,但对西方又有所反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道德研究的新探索——评《中国传统道德举要》王颖自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道德革命”之后,如何对中国传统道德遗产作批判继承,便成为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大历史课题。今天,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逐步深化,这一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  相似文献   

5.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的道德继承论浅识●温克勤在近代史上,梁启超以批判封建旧道德,宣传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著称,他的“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情感”的道德文章“别具一种魔力”(见《清代学术概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者、维护者。他...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及西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伦理觉悟""道德革命"的主张,传统道德成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打破的桎梏,性道德变革作为道德革命的一部分,成为知识分子探讨的重要内容。近代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开始建构现代性道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倡导性自然观,肯定性的正当合理;批判传统性道德的禁欲和愚昧,主张性解放,宣传性科学;反对包办婚姻,提倡恋爱和婚姻自由;抨击封建贞操观,强调女性作为人的性权利。近代基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建构的性道德为现代性道德奠定了基础,为当代性道德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推动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伦理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念批判封建专制,破除对圣贤的迷信,揭露了三纲五常和旧道德规范的封建内涵,否定了封建伦理政治。革命党人又从国家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层面,指出清政府与国际社会的不相容,以及它的非法性质及弊政,阐述了改换政府的合理和必要,揭示了革命反清的伦理依据。革命党人看到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国民道德,除了政治信仰和理念等基本要求之外,还提出敢于牺牲、无私奉公、团结守纪等规范,并对传统道德概念进行了具有近代性质的改造。辛亥时期的革命伦理观,是中国伦理思想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发动的“道德革命” ,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学者论及“五四”的道德革命 ,重点大多是它对旧道德的批判清算 ,及其所造成的震动、影响 ,而对它所提倡的新道德则涉及较少。本文拟对此稍作评介 ,以求对“五四”的道德革命有更全面的认识。概言之 ,“五四”所提倡的新道德 ,其基本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而其理论基础则是“求乐免苦”的人性论、伦理观。现按其逻辑顺序分述如下。一“五四”道德革命是戊戌时期道德革命的继续。在戊戌时期 ,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方向更为明确。其三,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这对近代道德革命向健康方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事业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努力建设新时代的新道德。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导源于殷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百家的讨论与宣扬,逐渐成熟,到汉代而确立下来,其本质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道德。这种道德,在历史上虽也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受到比较深刻的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道德的权威,提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道德。但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个人主义思潮——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权利个人主义主要是感性的,它强调个人获取和占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洛克)以及得到个人安全的权利(霍布斯)。这种个人主义实际上主张权利高于责任,权利优先于责任。道德个人主义主要由康德建立,在康德的笔下,个人上升到了道德人格的层面,他超越了欲望满足阶段,在内心中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法。这种道德法是具有理性精神、获得了独立、能够自主自律的现代人给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个人主义主张责任高于权利,责任优先于权利。在当代中国,权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个人主义"芳踪难觅"。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公民社会。具有公民精神的中国人将同时坚持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并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徐少绵、许建良在1992年第5期《江海学刊》上发表的《论贯彻道德原则过程中的双向选择》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是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相对立的道德原则,其根本特征是个人利益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改革及其与改良、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新生产力已经出现,社会制度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出现某种代表新生产关系的社会改革。但是由于改革者的阶级局限,不能提出根本推翻旧制度的主张。中国近代的戊戍变法就属此列。戊戍变法发生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封建制度行将就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经过五四运动,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16.
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看,中国雇员特有的组织承诺特征可以总结为五点:一是从结构模型上的理想因子显现;二是情感承诺更加影响中国雇员的组织行为;三是承诺指向上级而非组织;四是离职动因注重在位能得到什么;五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通过对各个特征进行道德追溯,我们发现,“理想人格”解释了理想承诺,“仁”造就了中国雇员的情感承诺,“忠”的思想使承诺指向上级,离职动因在于“谨慎”思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改变了传统道德集体主义的提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当时道德状况的考察及其探索"中国出路"的目的,李达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道德的来源、特点、本质以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而且用自己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中国化。研究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道德革命的发展历程,而且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与近代道德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发生一百周年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运动.这次运动虽然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残酷地扼杀了,但是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文化上提倡和推动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则试图对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在提倡和推动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转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 ,在思想启蒙、西学东渐大潮中 ,梁启超审时度势 ,积极主动地向国人介绍西方主要伦理学家的著作 ,传播边沁、康德等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同时又在研究、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 ,注重中西伦理思想的融合 ,力求建构具有新时代、新特点的伦理学说 ,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愧是中国近代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