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香》是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它模仿《易经》,采用了以“数”谋篇布局的叙事方法.《林兰香》八卷六十四回,六十四是《易经》卦数之总.《林兰香》叙事以八回作为一个单元,每八回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主题.这个故事或主题又往往孕育着与之不合谐乃至对立的因素.《林兰香》“倚数”结撰,其谋篇布局之法,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艺术上则形成了“循环往复”之美.  相似文献   

2.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易传》的哲学体系与《乐记》的文艺理论体系之 间的关系。一是《乐记》对《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把握;二是《乐记》对《易传》 对立统一辩证观及其思维方式的承袭;三是《易传》的哲学和谐观与《乐记》的艺术和谐 观。总之,《易传》以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思维方式观照和影响了《乐记》的文艺理论 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儒家经典《诗经》中,“奄”字共出现十次,除了两次用在人名中(《秦风·黄乌》中的“子车奄息”、“维此奄息”)外,其余八次,均出现于动词之前。一、《大雅·皇矣》“奄有四方”二、《大雅·韩奕》“奄受北国”三、《周颂·执竞》“奄有四方”四、《周颂·臣工》“奄观艾”五、《各项·门窗》“奄有下国”六、《鲁颂·门窗》“奄有下土”七、《鲁颂·阁官》“奄有龟蒙”八、《南领·玄鸟》“奄有九有”《大雅·皇矣》“奄有四方”,毛传:“奄,大也。”高亨日:“奄,包括。”(见《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下文所…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08,(1):F0003-F0003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为实现“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做了不懈的努力,使这份国内仅有的以专门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职志的刊物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6.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出“八法四知”说,确立了其理论构架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对其研究大多是建立在技法层面的论述之上,而对于其中所存在的气韵意识却并未有足够的探讨。因此,在通过从其写生观念以及与《小山画谱》下卷立论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论述邹氏“八法”中的气韵意识。  相似文献   

7.
律历与《易经》[泰]郑彝元中华文比的产生与律历有密切关系。律与历观测对象不同。《史记》八书律与历分立。因同样为制定历法所依据,故《汉书》将之合而为一。“律居阴治阳”。《虞书》说:“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汉书》说:“虞书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  相似文献   

8.
士心 《天风》2006,(7):18-19
我们必须首先要与家人和谐,夫妻相爱,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正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细胞。第二我们要与邻人和谐,消除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咫尺天涯”,达到人人和谐的美好境地。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广泛记录了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轶事,为我们研究魏晋清谈及人物品藻提供了很多材料。魏晋时期,河东装氏是与琅蚜王氏齐名的世家大族,时人以“八裴方八王”。从《世谢新语》中对裴氏人物的记录,我们能够看出魏晋清谈品藻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0.
鱼凫图腾与道教的三官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三国志·卷八·张鲁传》记载有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三官手书”;三官崇拜反映了道教的核心观念“不死”与“仙化”,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探讨道教起源的可能。道教起源于巴蜀早期原始宗教,前人于此已有所论及,可惜语焉不详。本文欲蜀的鱼凫图腾崇拜考察其渊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大学》原系《礼记》普通的一部分,因二程的极力表彰而亭有“圣人之书”、“入德之门”的封号。朱子更视之为儒学之第一门径,并一度给出《大学》→《论》→《孟》→《中庸》→《诗》→《书》→《礼》→《乐》→《易》这一详细的读书次第①。他重订章句,分《大学》文本为“经”、“传”两部分,并补缀以“格致传”。于是便形成了“三纲”、“八目”、“三纲释文”、“八目释文”这一完整的《大学》文本结构。《大学章句》由此而收纲举目张之效用。《大学》终与《论》、《孟》、《庸》并列,钱穆云:  相似文献   

12.
《易经》与“易算”郭俊义一、引言今天我们读《易》和研《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和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3.
《管子》的“九惠之教”是管仲相齐的九项惠民政策及教令,探讨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齐国的礼俗、风尚及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且帮助了解管仲怎样兴德教民,顺俗而治。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所谓“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管子·入国》)具体内容如下:所谓“老老”,就是敬养老人。规定:年在七十以上老人,一子免除征役,每年三个月由官家供养肉食;八十以上的,二子免除征役,…  相似文献   

14.
《指物论》是层次分明的说理性论文而非对辩体文字,“指”在《指物论》中的基本含义是作为“指谓”产物的“指称”。“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是《指物论》的理论归宿,这一理论归宿的主体论证环节是两次假设前提的推证,即分别假设“天下无指”和“天下无物”以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具体又包含八个推论,最终得出了“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这一在“离”物的层面上谈论“指”的抽象普遍性结论。“指非指”的命题是对《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引申和提炼,其中两个“指”的含义并不相同,“指非指”强调的是语言表达中物类指称和性状指称结合的“指”(“指与物”)不同于单纯的物类指称。公孙龙严格区分指称之间的差异性,乃出于“正名实”的需要,与《庄子·齐物论》对“指”的批判和解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刘一明,一生著书颇多,其中部分著作,后人编辑成《道书十二种》,在道教界和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神室八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篇幅很短,但却是刘一明“尽其生平所得”创作而成。《神室八法》前有一序,正文以“刚”、“柔”、“诚”、“信”、“和”、“静”、“虚”、“灵”8个字为纲,详细阐述其各自的精神实质,揭示  相似文献   

16.
<正> 《论语》由于年代久远,所用的语录体又很简要,加之历代一些注家的臆测附会,有些地方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极须详辨。《论语·八佾》有这样一段文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人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解释这段话时,一般把它看作集中体现儒家文艺思想的章节。因为“绘事后素”这条准则,已成为中华民族古典美学的特点之一。然而,我们今天在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对《八识规矩颂》新译释的几个方法和义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提起李白,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诗歌本身的美学风格;提起柳宗元,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寓言。但同为在政治上拥有远大抱负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一个是想八仕却报国无门的“仙人”,一个是少年得志却多次遭贬的“寓言家”。一首《行路难》道出两位诗人心中的无限哀愁,也显露出他们政治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三月十七日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降下了帷幕。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大会五中全会提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的通过鼓舞了全国人民共建祖国未来的信心,使全国人民热情地投入到了建设中。一个繁荣、富强、稳定的国家正在一步步地到来。 “科教兴国”是《纲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会迅速地发展;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普遍提高。本来我们宗教与科学是很要好的兄弟,但是一百多年来他往往被人们同迷信相提并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20.
《精神现象学》第七章的标题是“宗教”,第八章的标题是“绝对知识”。这个“绝对知识”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黑格尔哲学的完整体系,或者就是黑格尔后来在《哲学全书》中详尽阐述的“科学”。因而,在第八章,谈论的已经不是绝对知识的内容,而是作为“财富”的这个知识本身了。应该描述这个知识必须是什么,以用完整的和恰当的方式显示出实存的存在的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必须是什么。特别应该描述这种哲学式的绝对知识同在基督教的启示中以及由其产生的神学所包括的也被绝对地称为知识的那种东西之间的区别。第八章的重要论题之~,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