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春秋战国和古代希腊大体处于同一时代。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和赫拉克利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1619—1692),我国古代伟大哲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末清初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尖锐而激烈的时代。他以峥嵘巨笔,从事著述,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一笔财富。人们可以从他博大的思想体系中,看到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看到我国古代理论思维发展的可贵经验及教训。本文仅就王夫之历史哲学的内在逻辑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识的对象和层次,从起源和产生的先后,从发展中出现的学术分化,从存在形式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同于哲学辩证法和一般政治思想。指出在战国后期和西汉时期,已出现了较为集中地阐发辩证性政治思想的专门著述。在与中西方同类思想的比较中,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特点。文章还论述了这项研究对于认识和发展哲学辩证法、深化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形成政治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现实的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医学,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家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汲取了天文学、物候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以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方法;以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辩证学说、预防学说、治则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及医学心理学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是战国后期的赵国人。荀子是先秦时期一位集学术思想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处在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他心理学思想的辩证因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道教“美—恶”辩证论王知非道教美学的哲学基础,无疑建立在先秦道家哲学之上,而道家哲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特征。这就使道教美学带有先天的、“遗传”的辩证因素。道教哲学又十分重视吸收上古的辩证思想因素(如《易》),且在汉魏以后多次与外来的宗教辩证思...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也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尤突出的是他将其气本论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运用于人道观,创立了极具特色的人学理论.这一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既继承了儒家思想传统,又从新的思想高度对传统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人性理论进行了批判总结,从而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因此,认真地探讨王夫之的人学理论,对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及其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都将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两”与“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既古老而又重要的辩证法范畴。它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始终,许多哲学家都对两、一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证和阐释。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张载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两、一范畴的内涵以及两、一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前人更为深刻的阐发,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张载关于两、一范畴的理论,不仅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继承中国古代哲学优秀传统的宝贵遗产,而且也有利于科学地界定张载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以阴阳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重要著作,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我国创立象数推演逻辑的重要著作。西汉杨雄和宋代邵雍都曾对《周易》的象数推演法作了一定的研究和发挥。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注重于《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对于《周易》及后来扬雄、邵雍的象数推演逻辑却很少作认真的探讨。1983年11月,中国逻辑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上,温公颐先生和陈正英同志分别写出了《扬雄的数的演绎逻辑》和《试论邵雍的象数推演逻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象数推演法,陈正英提出了“象数推知法是古老的中国式的数理逻辑”的重要论点。  相似文献   

10.
把古人现代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挂在古代哲学家(或著作)的名下,把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说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差不多,《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和该书《续一》、孔子讨论中的某些文章表现得很突出。最近东方明撰文批评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趋时"思想。"趋时"主要有几方面的含义:第一,"趋时"是对季节变化规律的遵循;第二,"趋时"是对时势主动性的适应和创造性的顺应;第三,"趋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既坚守原则,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权变。"趋时"思想包含深刻的哲学意蕴:表现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包含人类协助天地生养万物的观念;包含人与天地有机统一的整体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趋时"思想为我们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一切活动都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有变革创新的精神;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色地阐述了朝鲜的哲学遗产。例如,著者剖析了日本人也熟知的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肯定它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哲学基础及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中医学、易学及形象思维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经验和早期的医疗实践 ,以《内经》、《伤寒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体系一直以辩证法和整体观为核心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而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为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医学初成的先秦汉初 ,因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体的各种现象及关系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假测 ,形成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的各种哲学观如精气论、阴阳学说、五行论、运气论、形神论等 ,对连缀古代医学经验、阐述生命规律乃至创制中医学基本结构予以指导和…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1619—1692年)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大哲学家。他在经过一段艰苦的抗清斗争以后,即退隐山村,潜心著书立说。通过对历史思想资料系统的冷静的钻研,在对以往各派哲学思想总结性地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使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别开生面。他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体系的结构是十分宏大的,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本文只就王夫之哲学体系中的认识论思想作一简略的探讨。认识论是考察人类认识一般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它涉及人是否有认识的能力?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纵横家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横家不仅有自己的学术,而且还有他们的哲学理念,尧舜以来的历史积淀与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酿就了纵横家无视鬼神天命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强调对立面转化的朴素辩证法和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所有这些又蕴化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玻尔互补性构架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物理学哲学中争议最多的棘手问题之一。由于玻尔互补性思想的具体内容与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辩证法似乎相去甚远,因而许多人不承认其为辩证法思想。然而,我们认为,互补性思想与一般辩证法的关系只是一个个性与共性的差异问题。众所周知,实际上辩证法思想已经有木同的具体型态,如印度佛教的辩证法思想,中国周易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因而似乎也可以有尼尔斯·玻尔的量子辩证法。我们认为、玻尔的互补性构架是从哲学和逻辑角度充分刻划了量子力学描述自然的特征方式,它是一种对量…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管理哲学,是指《管子》通过总结治国经验,所信守的有关国计民生问题的管理准则以及在此指导下所提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思想,它鲜明地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哲学观点,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和务实精神,是《管子》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亮 《现代哲学》2002,(2):41-48
本文是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的一个历史性注释,它证明: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原本只是阿多诺本人一种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话语,只是在具体的历史发展情境中,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方才获得充分发展,成为否定的辩证法,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晚期哲学纲领而为人所知,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与否定的辩证法是存在基本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 --科布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来 《哲学动态》2005,(9):38-41
问:科布教授,很感谢您就"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这一话题接受我的访问.正如您所知,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国一些学者试图充分吸取现当代哲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大的理论视野对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及其哲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在您看来,在辩证法与过程哲学之间,是否存在可沟通和对话的思想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沟通和对话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