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莫雷  李利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05,28(6):1288-1293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词义决定任务条件下,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一);在词汇决定任务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二);在学习阶段完成概念任务、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的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三)。总的实验结果表明,熟练中-英双语者可以不需经由汉语对等词而从英语单词直接获得概念表征,这一结果支持了概念调节模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杰  侯友  王凤梅  姜淞秀 《心理科学》2013,36(2):350-355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与概念表征特点。选取165名非熟练蒙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条件,因变量为任务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词汇判断任务中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语义判断任务中产生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在概念判断任务中语言内启动是对称性的,说明语言内启动可能发生在词汇水平;而语言间启动效应是非对称性的,即英-蒙条件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蒙-英条件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支持修正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激活状况。实验1和实验2使用词汇判断任务, 实验3和实验4使用概念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英文, 在每个实验的第二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中文。实验1和实验3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有没有自动激活; 实验2和实验4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语义有没有自动激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加工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时, 非加工语言(要求被试忽略的另一种语言)会自动激活, 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 其语义不会自动激活, 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都会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4.
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考察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的语义和词汇表征的特点。在完成语义判断任务时,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且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同语言和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同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跨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未学词,未获得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藏-汉双语者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词汇表征独立存储;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语义和词汇表征模式相同;藏-汉双语熟练者比非熟练者跨语言启动更快。  相似文献   

5.
语言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嘉文  王瑞明  李利  范梦 《心理学报》2011,43(11):1263-1272
运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 探讨熟练和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与抑制。实验1探讨双语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中文进行图片命名任务时, 非目标语言英文概念层面的激活与抑制情况, 结果发现, 两种熟练水平的被试均没有出现重复启动效应; 实验2探讨双语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英文进行图片命名任务时, 非目标语言中文概念层面的激活与抑制情况, 结果发现, 熟练双语被试没有出现重复启动效应, 而非熟练双语被试出现了重复启动效应; 实验3探讨非熟练双语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英文进行图片命名任务时, 非目标语言中文词汇层面的激活与抑制情况, 结果没有出现重复启动效应。综合三个实验的结果可以表明, 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产生过程中在概念层面上就对非目标语言(不管是一语还是二语)进行了抑制, 而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使用一语时可以在概念层面上抑制非目标语言(二语), 但使用二语时不能在概念层面上抑制非目标语言(一语), 要在词汇层面上才能抑制非目标语言(一语)。  相似文献   

6.
熟练中-英双语者三语词汇的语义通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08,40(5):523-530
通过两个实验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考察熟练中-英双语者对不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的语义通达方式。实验1以三语为日语的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2以三语为法语的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两个实验都发现了显著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熟练双语者尽管已经形成了直接通达二语词汇概念意义的语义通达方式,但其并没有将此方式迁移到对三语词汇概念意义的通达,他们仍然需要以一语词为中介从而间接通达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综合先前系列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第二语言的熟练水平是影响晚期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主要因素,晚期双语者记忆表征中的语义通达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英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的启动效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志  刘明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4):40-44,55
采用不同加工水平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来探讨中英双语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大学生38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英双语者来说,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  相似文献   

8.
王悦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3,45(3):298-309
以中、英文的多义词为材料, 采用跨语言隐蔽启动的实验范式, 考察在无语境条件下熟练中–英双语者对多义词的早期识别。结果表明:(1)熟练中–英双语者表现出显著的隐蔽翻译启动效应, 当目标词是主要翻译对等词时, 启动效应更加显著。(2)翻译对等词的性质、多义词的义项联系程度以及是否是词类歧义词都影响熟练中–英双语者对中、英多义词的早期加工。(3)在无语境条件下, 词类信息在意义通达的早期就已经激活, 并且同语义信息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根据研究结果, 扩展和修正了分布式概念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DRM范式以112名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进行了跨语言的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实验。实验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根据学习通道和测验通道的不同,把被试分为4组,用由汉语与英语单词组成的DRM词表进行学习和测验。结果发现,⑴在非熟练中-英双语被试中存在错误记忆的跨语言现象;⑵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的错误记忆存在很强的语言特异性,表现为相同语言条件高于不同语言条件、汉语高于英语;⑶在学习与测验相同语言条件下运用校正的再认分数——敏感性指标Pr,进一步探讨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发现了跟西方不一致的结论:即无论汉语词表还是英语词表,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视觉通道上的错误记忆明显高于听觉通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造后的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层面,以及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实验1考察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是否自动激活,实验2探究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语义层面能否激活。结果发现: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不管为中文还是英文,都能自动激活,但激活层面会受到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当非目标语言为二语时,熟悉度高的二语词能激活到语义层面,熟悉度低的二语词只能激活到词汇层面;当非目标语言为一语时,不管词汇熟悉度高还是低,都能够激活到语义层面。  相似文献   

11.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11,34(4):799-805
先前很多研究表明熟练双语者可以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非熟练双语者需要借助一语词汇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这很可能是双语者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考察了双语者对不同熟悉程度的二语词汇的语义通达方式。实验1以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2以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总的结果发现,无论非熟练双语者还是熟练双语者,其在通达二语词汇概念意义时采用哪一种方式受词汇熟悉度的调节,当词汇熟悉度较高时,选择直接通达,当词汇熟悉度较低时,选择间接通达。本研究进一步支持和丰富了晚期双语者双语记忆表征中的语义通达方式从本质上属于经验性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熟练维-汉双语者汉语语义的通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跨语言非掩蔽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通过变换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关系,研究了熟练维-汉双语者两种语言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无论是维语作为启动刺激,还是汉语作为启动刺激,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无论是翻译关系,还是联想关系,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识别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两种方向的启动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熟练掌握维、汉两种语言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表征上,还是在概念表征上都建立了很强的联系,两种语言间词汇通达的不对称性已接近消失,支持了Kroll等人提出的整合的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13.
麦穗妍  陈俊 《心理学报》2014,46(2):227-237
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 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 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 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 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 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对L2的启动量比L2对L1的启动量大。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 启动词亦能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L2与L2→L1的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语义共享表征; 第二方言的词汇能够直接通达语义表征, 不需要以第一方言的词汇为中介, 但双言的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仍然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跨语言启动的范畴判断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熟练潮-普双言者在听觉通道内和听-视跨通道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州话词语为启动词,还是以普通话词语为启动词,当词对具有高语义相关时,启动词均对目标词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在听觉通道内,两种语言之间的启动量无差异,而在听-视跨通道条件下,L2对L1的启动量显著大于L1对L2的启动量。这些结果表明,熟练潮-普双言者共享语义(概念)表征,词汇表征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L1与L2的词汇均能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但其联系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均存在通道差异性。整个研究结果支持Kroll等人的修正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15.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英文单词)与目标刺激(汉字)采用4个实验研究了中-英非熟练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63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文单词)的中文对译词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是翻译关系时,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两者之间是语义联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二);当两者之间是形似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三):当两者之间是同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第二语言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roll(1994)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实验1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结果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说明早期双语儿童可以直接通达概念意义,但是二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要弱于一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运用图片命名的范式,结果发现了命名的语言效应,进一步说明早期双语儿童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双语儿童在记忆表征中建立了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直接联系,其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在本质上是机能性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中和高中生英语语义通达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启动刺激为英文,目标刺激为中文),采用两个实验,通过变化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考察了初、高中生英语的词汇表征是如何通达其概念表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两组被试来说,他们的英语都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Kroll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