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主义,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政治思潮与实践。以E.拉克劳与C.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生态主义政治立场、对启蒙运动的批判以及后结构主义方法,为生态主义实践的深入扩展提供了方法。一生态主义实践生态主义可以追溯到绿色和平运动在西方的兴起。生态主义深受卢梭和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欧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生态主义被定义为在生态学中建立和嵌入(embed…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整体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反之,“尊重自然”、“平等仁爱”、“责任意识”、“人际和谐”等精神内核必将有益于解决“五位一体”中的生态困境,并发挥“生态位”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照,立足人道主义,反对以单纯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企图转嫁生态矛盾的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想摆脱已经上升为人和自然之主要矛盾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建立“无增长的”经济模式,倡导“劳动闲暇一元论”和日常生活的“简朴主义”,根除虚假需求,克服异化消费,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变控制自然为解放自然,提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使生态学充满人道主义,而且需要根除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动机,杜绝独裁主义的政治和生产逻辑,反对技术法西斯主义,最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非极权的、更易于生存的、以实现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稳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发展主义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主义”作为一个反讽性词语,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按照学界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发展主义”指的是那种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进步先决条件的信念。因而,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确立以及对唯经济增长论的质疑,“发展主义”便进入了被批判的行列。“发展主义”作为一个总的概念,下面又有若干亚种,这些亚种因为承诺了发展主义的信念,自然也遭到了批判。在对发展主义及其各个亚种批判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纠缠不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发展主义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坚持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承认经…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因此,我们应该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这一新创举,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c2‘社会的存在是一种系统的存在,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是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当代西方的工业社会或向后工业社会迈进的国家,一方面是科技、生产高度发展,有了丰富的物质消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遇到了人的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以至被称为“病态”的社会。正…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林理玲 《现代哲学》2001,(4):126-128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形式上来说,个人主义几乎一直是所有西方国家思想的核心。然而,它的实质却未得到充分分析和明确认识。“个人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意义上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许多不同方面。美国意识形态所论及的“粗犷的个人主义”(rugged in-dividualism)是对那种具有单独竞争能力的创业者的赞美,然而这种创业者至多只是过去所谓善于处理经济事务的人物而已。更广泛地说,个人主义具有肯定的含义,即强调个别人的独特性和利益。有时,它具有否定的含义,但这种含义在当代英语社会中并不十分普遍。有时个人主义适用于那些排斥社会利益特别是那些自私自利、只关心他们个人利益的人。  相似文献   

10.
列宁称为“資产阶級剝削底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和“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的太罗制,关于它的主要著作的中譯本在1916年出版以后,資本主义国家的“应用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陆續被介紹到我国来。这类介紹性的文章在1934—1936年的一段时間內数量最多。一部分心理学者抱着“工业救国”的心腸(这是民族資产阶級的立場)提倡“工业心理学”以为它对发展工业会有所帮助。另一部分人則有意識地企图用它为官僚資本剝削和  相似文献   

11.
曹瑜  何利君 《学海》2023,(6):15-21
启蒙以降,工业文明与环境危机的“辩证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自然、社会、科技等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西方生态伦理学率先以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为依据,建构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社会生态学等思潮基于环境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论证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同构性;马克思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揭示了贯穿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中的精神生态向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两个结合”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基于“五位一体”的生态伦理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进路及其新时代形态,既是人类现代化进程及其文明新形态的再现与预示,也是人、自然、社会、科技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时代智慧。  相似文献   

12.
统合主义在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拓展以及"极权主义"模式在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现象时的不足从两个不同的面向推动了统合主义与中国研究的交汇.本文主要围绕国家-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统合主义中国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议题,并对国家统合主义、社会统合主义、地方统合主义等次级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事实上,统合主义自身的"统合"尚未完成;而围绕分化还是整合,分权还是控制的分歧与争论则构成了研究的基本线索.这种分歧在根本上源自于统合主义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与公正等不同价值诉求的承载.但不可否认,统合主义为理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思考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张向达  程雷 《伦理学研究》2012,(1):54-58,141
父爱主义是19世纪后期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观念基础.公民权利取代父爱主义,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发展出一系列新的趋势、特点和问题,罗尔斯等人对社会分配正义理论的提出,将社会保障的价值诉求导向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对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全民国家     
这篇文章,发表在英国共产党理論杂志《今日馬克思主义》今年三月号上,美国共产党理論杂志《政治月刊》今年四月号全文轉載。作者杰克·柯汉(Jack Cohen)在这篇文章中重复了赫魯曉夫修正主义集团关于“全民国家”的一些濫調,竭力为修正主义的謬論辯护,幷且歪曲我們党在这个問題上的論点,指名攻击我們党。作者认为:阶級斗爭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經“不起作用”,当馬克思和列宁談到資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时,他們所說的共产主义“指的是以其第一、低級阶段开始的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作者武断地說:“中国同志强調国家的‘阶級性’,意思是要特別强調它的强制性”,并且断言我們党“沒有看到”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在这个社会进入共产主义建設时期的期間会发生“辯证的转化”。作者还把我們党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毫无例外地存在着阶級和阶級斗爭的正确論断,曲解为“阶級斗爭随着社会主义的进展而尖銳化”的說法;幷且牵强附会地說,这个思想“是从斯大林那里拿来的”,但是“早在三十年代末期斯大林本人也抛弃了”。接着,作者否认苏联产生新資产阶級分子的可能性和事实,理由是,在苏联,“‘产生’資本主义分子的社会基础的小所有制,事实上已經消失了。”作者还硬說我們党“把全民国家的概念当作主张‘超阶級国家’来攻击”,“把两个不同的观念学究式地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6.
计算主义是当前蓬勃发展的一种新世界观,但其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尚待论证。以科学哲学和SSK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总结科学理论被成功提出并被广泛接受所需具备的社会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计算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考察后发现:当前的人类科学正面临着一种整体的范式困境,亦即科学范式危机,与此同时,计算主义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成功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能性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因此,在较大可能性上,计算主义在未来会取得越来越好的发展,并最终成功。目前,这一理论体系尚待完善自身并向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哲学新书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系统地评介了现代西方最主要的和最新的哲学流派,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新哲学”、反实证主义。该书对这些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流行情况,它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人的思维领域究竟提出了那些哲学问题、解决得怎样,它们同以往哲学形态的联系和演变情况,它们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超国家主义”的产生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少有一种技术能够像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一样唤起公众如此的热情,激发整个社会对未来的想象力。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不是单面的,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电子信息网络把整个人类统合为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只有依赖网络才能正常高速运转的所谓“网络信息社会”。而网络所构成的社会统一体,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物理”社会在结构和形态上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它打破了现有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理”和“国境”界限。在网络上,人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化技术创新的人本伦理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伦理学性质生态化技术创新是指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或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途径,将技术转化为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的动态过程,它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同时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化”并不是单纯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化,而是指事物之间的平衡相依、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状态和过程。生态化是技术创新追求的目标。(彭福扬等,第121-123页)“生态化”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追求,也是技术创新的价值向度,它规定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告诉人们应朝什么方向开…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后发展”,即非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属于“后发展”范畴。实际上,整个当代社会发展理论都是在“后发展”的层面上展开的。无论是“现代化”理论、“发展主义”,还是“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都是“后发式”的现代化,即“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