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刀与鞘     
我有一个喜欢收藏的朋友,很多年前我感情不顺,愁肠百结,这位朋友约我喝酒聊天,给我讲收藏的经验。他说他很小的时候得到过一柄非常漂亮的刀,不但刀漂亮,而且刀鞘也很漂亮。于是他专门制作了一个木架,像博物馆陈列展品一样,将刀和刀鞘分别置放。这么过了几年,有一天当他想把刀试着插回刀鞘的时候,发现刀鞘已经变形,刀与鞘根本不配套了。  相似文献   

2.
一把打铁的铁锤铁锤打过无数的铁,打造过无数的刀,可打出的刀几乎都是次品和残品。每每出了次品和残品,铁锤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要么怪打铁师傅的技艺太差,要么怪打刀的铁质地不行,要么怪火炉的火候不够。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那年,他觉得自己是一把锋利无比、所向披靡的刀。这把刀先“杀”向职场,被磕出第一个缺口。原先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他,被领导认为是“绣花枕头”,从未被重用,偶然有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还骄傲失街亭,让人“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那年,他觉得自己是一把锋利无比、所向披靡的刀。这把刀先“杀”向职场,被磕出第一个缺口。原先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他,被领导认为是“绣花枕头”,从未被重用,偶然有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还骄傲失街亭,让人“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5.
双关图形给我们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和奇特的审美享受.作者构思巧妙,在点线面的设计以及彩色画面的用色上煞费苦心.要把创造的视线放到人和物的广阔天地中去,可能偶然得之,偶然识之,偶然悟到某个画面与某人或某物相似,同时必须精心设计,灵活变化.  相似文献   

6.
磨刀石     
孩童时期,常见妈妈做篦梳活。把粗壮坚硬的毛竹变成一把把齿纤而匀的篦梳,其间的工序很多。妈妈先要将竹片的四边按规格削平。为此需要用到两种刀:一种叫"挤门",就是两把一定弧度的弯刀,装在木架上,将竹片的两边按规格削平;另一种是"平刀",是负责将竹片的上下两端削平。经过这两个程序,竹片会削得十分光滑,梳头时竹刺就不会刺到头皮。"削竹"对刀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上讲,刀磨得越快,柴就砍得越多。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磨刀的样子:霍霍声里,刃越来越薄,磨刀者偶尔会停下来,以试刃,指头与刃相触的刹那,甚至听到“吱吱吱吱”的摩擦声,仿佛一只松鼠正跳荡在银亮的雪地里。接下来,只见那个手持利刃者,在柴林里大显身手,而那些没把刀磨快的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一捆一捆的柴火背下山去。如此说来,能把刀磨快,真的是  相似文献   

8.
剁肉的哲学     
某日,我到一家广东餐馆买烧腊,掌刀的是位年轻的小伙计。他从挂钩上取下我要的烤排骨,放在砧板上,用一把又厚又重的刀,将排骨剁成小块。这位伙计的刀法看来并不差,他每刀下去都用了很大的力量,能立即将坚硬的骨头平整地剁开,同时剁得大小都一样。但美  相似文献   

9.
每当翻开报纸杂志,看到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时,总觉得像有一把锋利的刀直刺我的心底,让我产生一种冰冷深痛的感觉。每到此时,也总会想起一位老干部对我如何教育孩子的指导:“营造一方无染的空间,给孩子一缕纯净的阳光。”这句由衷之言,想必是把她自己两个孩子先后培养成优秀大学生、留美博士后的一生的真切感悟和总结吧。其实,“无染的空间”就是指健康的家庭环境。纵观一例例青少年失足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扭曲的心灵大多是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衍生出来的,如残缺的家庭、失职的父母、无知的引导、暴力的教育……都是导致青少年灵…  相似文献   

10.
战玉志 《天风》2005,(9):45-45
生命,到底有没有一个极限?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残”与“废”两个字连接在一起使用,好像残者即废,无可救药。难道残者就是废人吗?在我认识的许多伤残孩子中,就有这种观念,因着身体上的缺陷而自卑自怜,自怨自叹,甚至自暴自弃。我总喜欢介绍几位残障者基督徒,如何从生命的主、全能的上帝那里得着生命的秘诀,靠着那加力量、凡事都能做的神,克服了种种障碍,奏响了一曲上帝为我们而写的生命乐章。  相似文献   

11.
数年之前,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故事发生在巴黎。那时有一位老清洁工名叫夏米,他的朋友死去了,留下来一个名叫苏珊娜的小女孩,朋友要求夏米帮助他把小女孩抚养成人。为了让小姑娘过得更快乐,夏米时常讲故事给她听,曾经讲到了一个关于金蔷薇的故事。他告诉苏珊娜,金蔷薇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珊娜离开了他。10多年后的一天,他们偶然相逢。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种了一株葫芦藤,结出的葫芦特别大,如果要破开它当瓢,这瓢就大得没有地方能搁下。惠施觉得葫芦长得太大反倒没有用处,就把它们都摔碎了。庄子对他说:“你有五石容量那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起来做成腰舟呢?这样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浮游在江湖之上了,你反倒说葫芦大了没地方放,可见还是你头脑不灵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春天来了,楼前田野里桃花开得灿如云,春意比酒还浓。从前的日子,小静喜欢拉我去逛街,我们妆扮得春天般漂亮,看别人回首的目光,装作视若无睹,但心里却很受用。但有那么一个春天的晚上,我一直装着哲学家般深沉,皱着眉思索人生,身边的风有着暖意,有着若有若无的花香,于是我做出一个决定:把自己藏起来。说得文雅点叫归隐江湖,和文字相伴。于是,我去了平日里仅有一只硕大狼狗陪伴的机房,机房长满花草的院子  相似文献   

14.
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在的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大德,形体上的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形残德全”的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形残德全”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金庸是蜚声中外的武侠小说大师,他生于1924年,今年是其90华诞。金庸一身江湖侠义之气,可谓江湖群龙之首。虽已年过九旬,可他仍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到处讲学游历,这与他坚持独到的养生秘笈密切相关。金庸保持了一份顺应自然的心态。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虽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应该去帮助别人,心平气和的,讲究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6.
古遗址总是有一种撼动人心的残缺美,这 是废墟独有的魅力。 中国的废城墟多得数不胜数,而以石头城 特色驰名于世者却只有3座,其中新疆的塔什 库尔干石头城最为偏远、险要、神秘,留给我们 太多的未知和诱惑。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3)
<正>一次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一组漫画,题为"励志漫画:上帝是不公平的"。一张张漫画,附上了以下一些文字:"自打娘胎,有些婴儿健康强壮;有些婴儿先天残缺。有些小孩生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有些小孩生在贫困山区,乞讨度日。有些人生来貌美,容易得到垂青;有些人生来貌丑,想拍一张漂亮照片都难……""上帝是不公平的,当他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医学整形技术通过报刊传媒推介至晚清中国,实现残缺身体的修复与再造,备受时人关注。晚清女性欲借助医学科技调整体态容貌,进而把身体改造得更有价值,由此引发了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安。晚清文人认为医学科技的发展应有道德伦理价值导向,"毁体修容"是对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和妇容观的背叛。随着民国电影业的发展,医学整形技术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一种全新的美容观念引发了社会对中国传统身体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创伤截肢后的假肢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使当地许多伤员肢体残缺,对伤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帮助这些伤员尽快走出阴影,使他们在灾后能够最大程度的身心康复,重新回归社会,假肢的装配和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使假肢能够更好地替代残缺肢体的功能,应当从截肢前着手,包括患者截肢平面的选择、残端的正确处理。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畸形发生,尽可能早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配合适的假肢,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假肢,使其能够成功地回归社会,增强截肢者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记得那年一次偶然的因缘,我同可林一行数人,乘火车南下,参加庐山东林寺的念佛会。时值春夏交接,百花繁茂,灌木丛生。五月的天光云影,把庐山装点得清爽宜人。将近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寺院。暮薄苍苍,烟岚四起,西边的山头,那昏黄的斜阳正半衔着香炉峰,一派悠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