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3.
金相文 《学海》2002,(4):147-152
本文认为发生于 16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宗教改革 ,首先发端于对罗马教廷的专制和腐败的批判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原罗马天主教统一局面及宗教权威的打破 ,形成了众多教派和教派之间的纷争。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时期 ,是社会资源在封建贵族、教会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重新分配时期。世俗势力与宗教纷争的汇合 ,使得宗教改革最终带着血腥味从宗教冲突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之后的宽容观是这场宗教改革留给历史的最宝贵财富 ,因为这种宽容观使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增加了世俗的意义。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 ,在随后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对早期世俗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应德国国家教会(EKD)、芬兰信义会和瑞士信义宗世界联盟的邀请,以高峰会长为团长的中国基督教访问团前往欧洲参加2017世界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活动。一6月10日德国国家教会在威腾伯格举办宗教改革世界展,这里,蓝天白云,威腾伯格披着节日的盛装,喜迎各国前来参加宗教改革500周年纪  相似文献   

5.
赵鑫 《天风》2014,(6):46-47
<正>门诺·西门(1496-1561)再洗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强调教会要回归到圣经教导、初期教会的纯洁中去,否定婴儿洗的有效性。他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在后来的浸礼宗、公理宗、贵格会的教义中,并通过这些教派对英美两国的基督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个派别,他们受新教主流派和天主教两方面的攻击与反对。人们常常给这个派别以激进派的称呼,但在对这个派别进行详细、认真的研究后发现,他们的信仰根源于圣经,尤其是新约的教导,期望回到原始的、使徒的纯洁,这个派别被大家称为"再洗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4,(3):56-56
促进宗教间和平与合一的会议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以“促进和平与合一”为主题的第一届非洲信仰教派间高峰会议已于2003年10月间在南非共和国的约翰内斯堡举行。这次会议是信义宗世界联盟促成的。参加的包括非洲的各种传统宗教领袖。  相似文献   

7.
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宗教改革和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律文件,它所规定的教派共存原则被后人概括为“cuius regio,eius religio”,这一拉丁文表述在中文里有“教随君定”和“教随国定”两种译法,二者不仅有着较大的语义差别,翻译上也各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两个中文短语的分析比较,梳理了自宗教改革时代以来的宗教和政治观念演变,尤其是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及其在现实政教关系中对于保护宗教多元和宗教宽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近日拜读了张永庆同志的《改革为了适应,适应必须改革——浅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改革》1一文(以下简称《宗教改革》),文中仅“宗教改革”及有关宗教方面的“改革”出现了近50次之多。对其他宗教,笔者不甚了了,但就基督教而言,“宗教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使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即指16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theReforma-tion),由是产生了脱离天主教教会的新教教会(即中国所称的基督教)。此后,基督教内部虽然有过种种探索或突破,变革或更新,但均不再被称为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在中央19号文件2中…  相似文献   

9.
正元明以降,由北宋张伯端初起端绪,至南宋白玉蟾集其大成的一系道教传承,习惯上被称为"道家南宗"或钟吕金丹道"南宗"。如果按照中国学术综核名实的传统来考究,这个称谓是名副其实的,称宗立派的冠名方式是被普遍接受的,以致历史记载中从未发现任何异议。这个称谓属于典型的实至名归,因为它是由教派之外的学者,尤其是儒家学者所称述的,并不是这个教派自命的。儒家学者称述一个道教教派为"宗",或许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但在心理上,毕竟要首先承认这个教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1,(11):35-35
信义会在宗教改革500周年前寻求更全面的合一。宗教改革将于2017年迎来500周年,信义宗神学家及页袖纷纷表示,力求在信义宗世界联合会各成员教会间加虽联系。为在2012年前推动全球团契7000万成员的合一,关合会将举办一系列的圣经研讨会,会议将疏理对圣经不司诠释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罗马天主教与圣公会是基督教会两大主要教派.信徒遍布世界,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圣公会自16世纪宗教改革时代脱离罗马天主教自成一体,并且作为英国国教在英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对立冲突到接触对话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两个教派交往历史的回顾,进而对其两者关系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简称“亚宗和”)2006年执委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等“亚宗和”16个成员国的执委、观察员以及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的观察员共50余人出席了这次执委会会议。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组成了以“中宗和”秘书长、中国伊协副会长余振贵为团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办公室主任、“中宗和”副秘书长邓宗良为副团长的代表团一行6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正在改变整个世界 ,也使基督教获取得了新的天地。在目前成千上万的基督教网站中 ,属于基督教新教各组织、机构的为数堪称众多。还有的网站内容则搜罗了基督教的所有派别 ,包括新教在内。笔者之所见极为有限 ,这里仅就我平常在搜寻、游览有关站点过程中所各积累的一些材料 ,将新教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状况和研究资源作一简单的介绍 ,遗漏在所难免 ,期待得到读者的教正。新教的教派组织众多 ,它们基本上都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网站。这其中 ,既有各大教派 ,如长老宗、浸礼宗、公理宗、归正宗、信义宗、循道宗等的大型网站 ,也有一些规模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繁多的教派 ,其思想极为复杂 ,不可一概而论。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各个教派不免相互影响 ,于是形成了具有共通性的思想特质 ,如“三阳劫变”说。本文即重在考察“三阳劫变”说的内容、思想来源及其流行的思想背景 ,希望借此厘清“劫变”说与佛、道二教 (主要是佛教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新教六大宗派现状董霄汉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支派之一,为1517年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陆续产生的一批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各教派总称。它伴随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而产生、发展,又随之侵略扩张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社...  相似文献   

17.
<正>导论:今年是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500周年。尽管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为了对抗罗马天主教会,改教家们明确地维护唯靠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信称义"是路德恩典教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总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要反对天主教的官方立场及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要反对改教阵营中的激进改教派。可以说,路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4,(9):44-46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7月2日成立。成立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大会由丁光训主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讲话。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张声作局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到会祝贺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的负责人。出席会议的除在京的“中宗和”委员外,还有各宗教信众共200余人。 “中宗和”  相似文献   

19.
英国罗拉德派运动性质初探毛丽娅英国罗拉德派是中世纪西欧名目繁多的异端教派之一。关于罗拉德派运动的性质尚有争议,本文否定了罗拉德派运动是一场农民平民运动的观点。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罗拉德派运动是14世纪后期约翰·威克利夫宗教改革运动的继续,但在形式上更为激...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2,(1)
本刊讯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七人(包括佛教代表二人、穆斯林代表二人、基督教代表三人),应邀出席了1981年11月7日至11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简称“亚宗和”)第二届大会。“亚宗和”组织是由十七个亚洲和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