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5月3日至5日,"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回应--中国哲学与方法论之反思与探索"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等地的3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正在香港作短期学术访问的笔者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了会议,兹仅就会上以中文发言的部分内容作一简要的介绍并谈一些观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纪略戈生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的“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台湾花莲举行。这是台湾辅仁大学继去年之后所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哲学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20位大陆学者,与来自台...  相似文献   

3.
杨芳 《现代哲学》2006,(1):133-134
2005年10月17至21日,“第十次全国俄罗斯哲学(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中俄哲学家论坛”在湖南省湘潭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中国苏俄哲学专业委员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6位哲学家与国内各地研究俄罗斯哲学的专家和研究生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经过4天的交流与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全部议程。会议共收到俄文论文6篇,中文论文20篇,各位学者分别就俄罗斯哲学以及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11~13日,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筹建中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协办.来自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各地的40多个哲学、宗教学研究学术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及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从提交的近百篇  相似文献   

5.
王青 《哲学动态》2005,(10):70-71
"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的转型"国际学术会议于2005年8月6~7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日本哲学学会及延边大学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提供后援.出席会议的中国、日本、韩国学者们围绕"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的转型"这一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9日至12日,中国哲学大会(2004)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次大会由国内47家科研机构、高校和党校共同发起,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大会的主题为"新世纪的哲学和中国",下设三个分主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和"科技与人文".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各学者均以文参会.会议方式为全体会议与分组会议相结合.会议期间共举行各种会议近80场,约有400余人次发言.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云南省行政学院主办的题为"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在昆明召开.来自英、美、日、韩、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近7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了56篇学术论文.会议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9~12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与台北鹅湖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共有140多位。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一、牟宗三哲学牟宗三思想是本次会议讨论最为集中的子题。郭齐勇从牟宗三以西学改造中学,凸显知性与制度,与现代化相调适;借取西方哲学的智慧阐发中国哲学,使传统哲学转化为现代哲学;批评反省西方哲学(特…  相似文献   

9.
谭群玉 《哲学动态》2006,(12):68-68
2006年7月14~15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来自中、英、澳三个国家九所大学的2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论文共18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叶汝贤教授、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系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教授做大会基调发言,中西方学者讨论和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具体问题和未来走向关于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中国学者提出了三种主…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科共同发起,"第二届中韩哲学讨论会"于2005年1月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1~3日,“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120多人与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冯契哲学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会学者首先对冯契先生的高尚人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冯契先生在中国当代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全兴教授指出,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12.
朱彦明 《哲学动态》2005,(12):59-60
从2005年3月份起,一系列纪念萨特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全世界展开了.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主办的"萨特与当代法国哲学"国际讨论会于9月4~6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2月18~19日,中日"东亚生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日本东京大学COE"死生学"研究基地、中华日本哲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协办.与会的中日两围60多位学者围绕生死学的基本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0 2年度湖北省哲学史年会于 1 2月 2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首义校区 )召开 ,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全球化与中国哲学的创新” ,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与中国当代哲学的创新问题的讨论郭齐勇教授认为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各文明间的冲突和融合的辩证统合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出土文献的涌现 ,为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哲学在中西哲学互动整合的发展中 ,新的趋势将是进一步世界化和现代化 ,把自己特殊的地域性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由澳门中国哲学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哲学与中医研讨会"于2004年6月13日至16日在澳门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地的30余位中国哲学与中医理论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15位代表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在庄严、神圣的澳门主教府会议厅里,代表们就中国哲学与中医关系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成中英教授,是在国内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海外华裔学者之一。他自1956年赴美留学时起,就立志要“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以“重建中国哲学”。他所创立的“本体诠释学”,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并进而探寻创建未来“世界哲学”的道路。1992年6月19、20日,笔者随导师方克立教授在北京访问了成中英先生,就有关本体诠释学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问题同他作了比较充分的交谈。下面是这次谈话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韩、日三国的伦理学者围绕"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4日~17日在兰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协办,并得到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的惠助.国内外学者50余人与会.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育川 《哲学动态》2001,(10):22-24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于 5月 2 7— 30日在广州召开。 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这次研讨会中 ,代表们充分肯定会议的价值 ,但对于会议的标题 ,不少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必须作出严格的区分。“马克思的哲学”概念清晰 ,直指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主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包括马克思之外的思想家 ,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