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讯二则     
《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刘文英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关于梦的研究,在近年的文化史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弗洛伊德对梦的精神分析以及《释梦》一书已为很多学者所熟悉。那么,在中国古代对梦的迷信和对梦的探索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李香莲 《现代哲学》2022,(3):108-114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中期,人类学家Stewart 研究马来西亚丛林中的土著Senoi 部族时发现,这些土人对待做梦十分认真,他们相信梦境和现实生活同样真实。每天早晨,家人和邻居都要讨论夜间的梦,针对各人梦中出现的情况,决定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儿童从一懂事就学会汇报自己的梦境并接受成人的指导。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每天都要检讨梦境。譬如,在梦中对某个朋友不礼貌,或吵了架,就得找到这位朋友道歉,送点礼物,  相似文献   

4.
徐凯 《心理科学》2015,(6):1525-1530
汉字释梦是根据梦像的视觉形象构造,寻找书写结构与其相对应的汉字,再依于汉字的本义把握梦的意义。首先依据现代心理学探讨传统梦学中汉字释梦的思想;然后对汉字释梦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梦和汉字都以表意为首要目的,都采取象形的表达方式,进而提出汉字释梦的操作思路;最后结合案例展现了汉字释梦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和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以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梦这个精神现象的考察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中国医学和哲学范围内的几种释梦思路反映出对精神状态的一贯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联系身体观念才构成完整的体察。中医把梦视为身体疾病的信号,道家的"至人无梦"说和宋代理学对"孔子梦周公"问题的讨论则涉及两种释梦思路间的转移,即从视梦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修养的指针到兆示吉凶的征兆。脱离身体的精神化解读暴露的中国古典身体观念和崇圣传统之间的张力,是造成这一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程度上讲,梦境对绘画有特殊的意义,梦与画有着内在联系,它们都源于人的潜意识。梦中含有符号性的"隐意",这种"隐意"背后的潜意识所显露的思想,体现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艺术家利用绘画的形式将"隐意"中所反映的心理活动进行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7.
梦境描写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以及作家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鸣凤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历史时事剧,真实再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可见作者的超人胆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杨继盛"梦祖"情节历来不被重视,但是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包含了"覆宗绝嗣"的焦虑和"祖先崇拜"等思想,揭示出了"祖先之梦"可能存在的共同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平日积积埋埋的喜怒哀乐,可能会不自觉间游进梦中。梦境能反映现实,透露内心秘密,更能展示你的爱情状况。要爱情生活掌握得好,不妨先从解梦下手,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藉梦中人批评爱侣梦境:听见旁人在议论你的情人,你虽感到怀疑,但却又深信是事实。心理:做梦者本来心中已对爱人存有疑惑,所以藉着梦中人来向爱侣作出批评。对策: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尝试一下信任你身旁的人。洗澡比喻赎罪梦境:这种梦通常都没有什么色彩,整个画面只有沐浴情节,而且浴中水流还十分急,像洗也洗不完似的。心理:洗澡比喻赎罪,做梦者最近可能做了一些不正当的事  相似文献   

9.
维持是必要的。从梦的实验研究发现,“梦剥夺”的人反而会出现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许多睡眠障碍患者由于对梦的错误理解而焦虑、紧张,他们频繁地使用各种安眠类药物,但是无济于事。通过梦的分析治疗,使他们对梦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不再害怕做梦,结果因为“心安理得”而安然入睡。由于梦主要发生在眼球快动睡眠期,这时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灶依然在活动,但因这些兴奋的脑细胞群之间的联系已不能正常进行,所以梦的内容往往是离奇古怪的。做梦这种现象就像夜晚大部分人都要收工休息,而少数特殊行业的人却要在夜间上班工作,这些夜间工作的人就是…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关于梦的观点建立在他对梦的语法分析上。一方面,梦境报道不是对梦经验的描述,对梦经验的回忆不能作为梦境报道的成真判据。另一方面,造梦者清醒后的反思判断是梦境报道的成真判据,梦境报道的意义在于对它的使用。关于梦的实在性问题,维特根斯坦既是实在论者又是反实在论者:他对梦经验的存在问题持实在论立场,但对梦境报道的实在问题则持反实在论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