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师在其艺术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尝试体现传统艺术意境和文化传承。巧妙和谐地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这类作品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当下环境艺术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模式的创新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提高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发展,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不仅造园艺术精湛,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其目的是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互作用,实现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含蓄性及和谐性特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分析法等,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入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杨子阅 《美与时代》2014,(12):40-4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还要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元素,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艺术设计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文章将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具有代表性的构思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国历史中各种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重要展现,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所传承和发展的重点,具备十分显著的民族文化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和近现代文化相比,传统文化在具备显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在各个领域中实现更有效的传承与发展。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开展也是一项具备显著时代性的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一致性发展,并在当前社会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现阶段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上不仅仅要做到和时代特点的结合,同时还要在创新工作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从而对各种优秀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将现代设计方式和传统艺术设计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我国环境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将对当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居装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借助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可以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凸显其文化艺术魅力。文章从传统民居装饰入手,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解析了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理论进行了丰富,可以有效促进中国特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艺术设计在新世纪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地注意到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等的传承与再开发。而归结到一句话,即是如何真正做到有中国特色。因而,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再开发做初步讨论,期望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人们对所生活的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所居住生活环境具有较高的舒适度,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美观性和文化内涵,为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文章首先简单分析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归纳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常见应用方法,然后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的现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结合、渗透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是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国民族独有的艺术门类,代表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海报设计,是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制作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用于宣传的艺术设计,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不断碰撞的今天,文章将中国传统书法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以个别案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对比和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书法在海报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动漫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承与艺术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动漫动漫艺术设计缺乏民族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导致了我国动漫艺术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传统文化与动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当前动漫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有效创新,旨在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环境艺术属于新兴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就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同时极富现代气息。尽管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数量偏少,但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对于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已经非常重视。文章主要论述在设计现代环境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融合运用中国传统元素。  相似文献   

12.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运用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既能够增强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又能够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增强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开拓全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就环境艺术现状进行分析,传统文化符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化符号在大众交流过程中起到信息传达载体的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到积极作用。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语言,也存在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形式进行阐述,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分析,探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郁 《美与时代》2014,(7):28-28
环境艺术是一种具有多学科、全方位、多元素特点的空间表现艺术。在继承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风俗的基础之上,现代环境艺术继续吸纳国外优良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以促成自身的发展创新。本文从环境艺术特征入手,介绍了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那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元素。闽南红砖厝是福建一带老式建筑的统称,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其艺术特征以及表现形式不仅具有超高的美学价值,还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闽南红砖厝元素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悠久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文化全球化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发展机遇,西方现代主义在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今天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根据审美主张和语言表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流派,这些西方现代主义流派都会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产生强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在艺术设计方面就表现为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内容上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融合现代元素的公共艺术设计风格就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青睐。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然后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融合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最后探讨了传统文化应用于公共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对艺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现代艺术教学观念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使人们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0.
康鄢 《中国宗教》2023,(10):78-79
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相融合,经长期发展,最终演化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承、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