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黎光 《天风》2022,(6):11-12
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说的.在《赞美诗(新编)》的序言部分,"圣诗中国化"一栏说:"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中有些前辈如赵紫宸……就在教会圣诗、圣乐中国化方面做过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近年以来,中国信徒创作圣诗词曲的越来越多了.从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为止,我们收到各地信徒的来稿已达423批,共计2256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的序言中也说道:"共收到稿件2301件……共有赞美诗200首,其中61首是中国同工、同道的创作."所以,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要有中国信徒创作的圣诗.中国圣诗的曲调、走向、节奏等,要有中国民族音乐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圣乐,我们的赞美,在教会里既是圣工,又是事工,也是加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和教会兴旺发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天父的恩赐,感谢圣乐委员会在圣灵的带领、充满下,于1982年3月经过一年的辛勤播种挑编、创作了400首赞美诗和42首《短歌》。这本(新编)内容丰富,形式内容多样、多彩,比较广全地推介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色彩的赞美诗(西方创作298首,我们创作102首),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她带领我们众信徒走灵程已有16年了。通过我教众信徒唱诗,教唱诗班唱诗,如今,众弟兄姊妹们都强烈要求圣乐委员会再出一本《中国赞美诗》,因为圣乐当有时代语言。  相似文献   

3.
《天风》编辑部:弟兄姊妹去世了,教会组织弟兄姊妹去送葬,本是没有异议的。我们这里如有弟兄姊妹去世,人家已经买好了棺材、花圈等葬品,但个别教牧人员不高兴,不给送葬,必须按照自己指定的专卖店购买,(包括葬礼车辆),现在形成了不讲民主,不经全体教牧人员研究统一意见,一人独断专行,大包大揽操办葬礼。真叫人不理解!想不通!我们不明白,是否有这方面的规定?是否舍乎神的旨意?请指教。一信徒  相似文献   

4.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参与编辑《赞美诗《新编》补充本》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圣洁 《天风》2009,(12):48-50
从“新编”到“补充本” 30年前,当教会重新恢复礼拜时,圣经和赞美诗是最急需的出版物。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以后首先主持这方面的工作。当时编辑部为了使《赞美诗(新编)》(以下简称“新编”)及早出版,曾经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和杭州思澄堂集中工作。感谢神的恩典,“新编”出版后已在全国各教会广泛使用。其中有些新创作的赞美诗(如“基督永长久”、“与主同去”、“圣夜静”、“早起赞美”等)且被外国教会诗本所采用。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1,(3)
[问]我所在的教会主日崇拜程序中有一项"感恩献礼",通过此环节鼓励信徒将自己的财物献给上帝,有弟兄姊妹强调在金钱奉献方面要严格遵守十分之一的原则。我想知道其中缘由。刘嘉靓姊妹[答]刘姊妹,你好!你提的关于奉献的问题涉及圣经根据、教会需要与信徒本分等几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董存义 《天风》1995,(4):21-21
汪占一老弟兄是呼和浩特教会归主多年的信徒。他有唱诗的恩赐,他的嗓音圆润、吐字清晰。同样的一首赞美诗,经他唱便使弟兄姊妹很受感动。他说:“唱诗不但发音要符合曲谱。  相似文献   

8.
吴志福 《天风》2016,(8):32-3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日益多元化,具有轻便、环保、易于查阅等优点的电子书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在当今教会中,不少弟兄姊妹在聚会、查经、灵修时,也纷纷使用电子版圣经、神学书籍、灵修著作等。电子书也改变了基督徒聚会的方式,十几年前,主日崇拜中,信徒翻着圣经,捧着《赞美诗》,而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低着头,指尖划过屏幕。这种现象引发了教会内部的一些争论,不少牧者同工思考、辩论着纸质书与  相似文献   

9.
周永慈 《天风》2022,(6):12-15
圣诗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尝试,并结出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相遇后的佳果.例如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意味着中国"本色圣诗集"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先后出版了《赞美诗(新编)》(1983)和《赞美诗(新编)补充本》(2009),其间收录的中国作品占总数的1/4.这些圣诗的创译见证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但由于圣诗中国化是一个动态、漫长的过程,在新的语境和文化中会遇到新的矛盾与冲突、挑战和需求,因而需要新的表达和融合.我们要继往开来——在承接传统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突破原来创作上的不足与局限,为中国教会创作更多的本土圣诗,以表达我们的信仰,塑造与提升信徒的灵性生命,同时为普世教会做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天风》1999,(12)
我是哈尔滨市教会青年团契的平信徒,近两年参与教会侍奉。教会是神的家,我们都是被基督宝血洁净成为神的儿女,见面称呼一声“弟兄姊妹”。你、我、他都是神家中的一个成员,对这个属灵的大家庭都有责任。请问你是一名有责任的基督徒吗?黄雪芬姊妹虽是一名平信徒,在疾病中用灵修日记的方式写了《乳香》  相似文献   

11.
曹圣洁 《天风》2016,(10):5-7
正(一)1982年,我开始负责《赞美诗(新编)》(下称《新编》)编辑部的工作。当时,我们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和圣诗编辑委员会主任郑建业主教的领导下,定下了这本赞美诗的编辑方针:它不仅要收集信徒普遍熟悉的赞美诗,还要有历史性、地域性的代表作,以表示中国教会尊重历史传统,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中国教会的现状,要贯彻联合礼拜  相似文献   

12.
王广发 《天风》2006,(23):25
在这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的季节里,河东教会教堂落成了。信徒从四面八方来到新建的礼拜堂参加庆典。教堂坐落在浑河北岸,水岸绿化长廊显得格外醒目,高高的十字架闪闪发光。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总投资199万元。弟兄姊妹济济一堂,引吭高歌,谢主宏恩。来自全市各教会、聚会点的代表近4100多人参加庆典。河东教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信徒队伍不断扩大,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增加,成为一支声誉很高的宗教团体。原教会只有336平方米,信徒不足300人,发展到现今信徒达到3400多人。原教堂不能满足信徒主日崇拜的需要。为此经请示市政府,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教会扩大了2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与中国信徒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1983年出版的《赞美诗(新编)》产生于我国教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了中国基督教在圣诗中国化方面的努力1.《赞美诗(新编)》收录了贾玉铭牧师(1880-1964)的作品:55首《赞美主恩歌》、58首《生命活水歌》、64首《主行新事歌》、129首《信徒相爱歌》和152首《主恩日新歌》共五首,前三首和后两首分别属于"崇敬颂赞"主题和"教会生活"主题.这五首诗歌原载于《圣徒心声》(1943)26首、84首、85首、195首和30首,《生命活水歌》和《主行新事歌》的原题分别为《生命运河》《沙漠流江河》.贾玉铭牧师是著名的教会领袖、神学家、著作家,他创作的圣诗有540余首,他的圣诗曲调多为教会通用曲调2,他的作品主题丰富,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学创作手法,展现了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在圣诗中国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文试以《赞美诗(新编)》中贾玉铭的作品为例探讨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赞美诗(新编)》的使用状况当代中国教会中有两个最权威的信仰文本,其一是《圣经》,另一个就是《赞美诗(新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教会重新恢复聚会以来,  相似文献   

15.
弟兄姊妹们,你们可知道内地贫困地区教会的艰苦!我曾听到一些贫困教会的信徒无钱买圣经,而几个人合读一本圣经。于是常有外面偷运圣经到内地的事。中国有1000万基督徒,曾印刷出版近2000万本圣经。在经济好的城市和地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在老一辈侍奉主的同工中,唐守临弟兄是蒙圣灵赐给文字写作恩赐者之一。给过许多弟兄姊妹以信心、安慰、扶持与勉励的《荒漠甘泉》,现在已经有几种译本。但最早的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译本,则是由唐守临弟兄翻译的,当时署名为唐醒。 最近由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出版的《圣经提要(上)》,是唐守·临弟兄的遗作之一,是帮助同工和信徒阅读圣经旧约部分的“提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天风》2009,(11):2-2
<正>有读者来信来电询问,信徒可以向《天风》投稿吗?我们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天风》的作者从来不设门槛,只看文章质量是否符合本刊的需要。因此,我们热烈欢迎广大弟兄姊妹踊跃投稿,把你在教会及灵性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院校动态     
《天风》2010,(8):34-34
浙江神学院举行“让赞美飞扬”圣乐班毕业巡演 浙江神学院圣乐班全体弟兄姊妹带着对上帝的崇敬,对学院老师及众教会弟兄姊妹的感谢之情,在班主任郑银燕老师带队下,在飞花喷绿、莺舞蝶飞的六月,开始了浙江各地教会毕业巡回演唱。所到之处留下了和谐的美好见证,展示了圣乐崇拜给信徒灵性所带来的震撼。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位两年前受洗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问起《2021年崇拜灵修记事手册》刊登的大斋期灵修内容,他们对此不是很明白,有的弟兄是第一次了解,有的姊妹问大斋期是不是与别的宗教一样要守斋吃素……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就不一一罗列了。总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弟兄姊妹不了解围绕基督事件产生的教会传统节期、礼仪……经过简单的解释后。  相似文献   

20.
张晓武 《天风》2023,(2):54-56
<正>引言《依傍十架歌》选自《赞美诗(新编)》第214首1。歌词由美国牧师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ald,1820—1901)于1870年创作,曲调由美国圣诗作曲家费希尔(William G.Fischer,1835—1912)谱写。作品号召信徒要来到十字架前承认自己的罪和有限,从而祈求主完全的救恩,并奉献身心灵永归于主。这首赞美诗被全世界许多教会广泛唱诵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