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写本一切经的资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史概观 本世纪汉字文化圈的佛教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敦煌佛教遗书的发现是一个划时期的事件。明年是公元2000年,正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在这一百年中,对敦煌遗书的研究,除了佛教领域外,语言文字、文学、天文学、道教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被总称为“敦煌学”。佛教遗书占据全部敦煌遗书的一半以上,其研究依凭着新资料而不断深化,加之各地所藏遗书的不断缩微化与不断刊布,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一研究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另一方面,以《高丽藏》为首,各种刻本一切经影印本的积极出版,使研究者可以…  相似文献   

2.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3.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4.
敦煌遗书中的《法华经》注疏方广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译出的经典浩如烟海,其中,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不过十来部,《妙法莲华经》就是其中之一。该经叙述佛陀出世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给众生开显人生之实相。因而宣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归一(佛乘)之微...  相似文献   

5.
宏度 《法音》2008,(5):7-10
一、《心经》与《大般若经》的关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属于般若类的经典。在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经》第403卷的〈观照品〉和第429卷的〈功德品〉以及鸠摩罗什翻译的《大品般若》的〈习应品〉第三之一和〈劝持品〉第三十四中,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6)
《心经》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略称,中略为《般若心经》,为般若之心要。《心经》言简意深,汉文(玄奘译)全文只二百六十字,念起来省时间,背诵琅琅上口,对于一个终日忙碌的人,以此经为日常功课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正《心经》是大乘佛教重要典籍《大般若经》的核心要义,自东汉末年翻译、介绍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尤其是玄奘法师翻译的260字汉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意境深邃,显密俱备,已成为传诵、传唱、传抄最广的佛教经典。但当下能诵会写的人多,能解会用的人少。实际上,如同一切经典一样,《心经》中蕴含的智慧具有超  相似文献   

8.
《大智度论》是相传为龙树所作、诠释《大品般若经》的著名大乘佛教论典,堪称《小品系般若经》及《大品系般若经》最早的及规模化的一部注疏著作,在大乘佛教思想史上也向来有"百科全书"的美誉。本文根据《大智度论》末卷阐释般若、方便二种菩萨道辩证关系的疏文,揭显此论在般若经诠释及大乘佛教教法思想建构方面的特殊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2,(2)
《心经》是一部《大般若经》的提纲,又是这部经的总结,文约义赅,为佛家讲说、诵读最广的一部经。因此,它的译本也比较多,现在知道的就有十三种,常见的有以下七种;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玄奘译;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般若共利言等译;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道教试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敦煌遗书中有关敦煌道教的文书,评述了唐代敦煌道教活动情况。全文分敦煌道教文书分类、敦煌道教的活动和敦煌道教之特点三部分,指出它既带有唐代道教的普遍性,又具有地域方面的特殊性,进而能在敦煌这一佛教兴盛之地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5)
正《心经》初见于600卷《大品般若经》,文字通俗简约,义理玄妙深邃,问世以来广受世人推崇,光芒一度盖过《般若经》,遂被从中择取而单成一经,始成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史载《心经》前后共有译本十多种,叹惜收于《大藏经》的汉译本仅余七种,其中名气最盛、流传最广的当属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全文260字,附上标题不过寥寥268字;短小精悍、文意精确、便于持诵  相似文献   

12.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已经走过上百年的历程。百年来,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学在中古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但是,与敦煌学的其它领域相比,敦煌佛教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由于敦煌遗书原为佛教寺院遗存,佛教文献占据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佛教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敦煌佛教研究的滞后,已经大大影响了敦煌学整体的发展步伐。在多次国际、国内敦煌学研讨会上,都有学者呼吁要加强敦煌佛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史的影响爱知学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镰田茂雄一、序言现在,在构成中国佛教圈的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诸区域,虽然读诵的经典发音各异,但都是汉译佛典。这是一个共通点。在上述诸区域广为颂诵的有《般若心经》、《观音经》、...  相似文献   

14.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为之注疏的高僧大德代不乏人。天台智顗《菩萨戒义疏》和华严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是所有注疏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开启了《梵网经》注疏的两个传统。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种注疏对《梵网经》相关戒条的解释,详细展现阐释《梵网经》的两种不同思路,展示《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中地位确立的重要历程,展现天台、华严两个宗派在戒律思想方面的异同,展现佛教中国化在戒律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宋初经由丝路敦煌的中印佛教往来、中印贝叶经及作为图像学范本的贝叶经插图的流通与《八塔变》图像样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北宋初年包含密教义理的佛教在宋辽西夏的兴起,佛教经典如《八大灵塔名号经》的传译、往来中印之间汉梵僧人的求取或馈赠贝叶经的热潮,将插图丰富的新式贝叶经佛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引入中土,创造了莫高窟等地的八塔变图像,成为宋初的新经变。本文拟从讨论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八塔变》壁画入手,探讨《八塔变》所据经典及其图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从而管窥宋初中印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南垂村有一方宋代功德碑,形制巨大,庄重典雅.但因年代久远,仅存碑身.碑阳为《中书门下牒潞州》与《潞州潞城县金粟山南垂村真如院重修佛殿功徳记》,记叙了重修真如院佛殿的缘起与过程;碑阴为官员、僧侣与男女信徒名录以及唐大慈恩寺窥基法师口述《般若心经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通过考证碑文,梳理还原其所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学院阅览室,摆着各林国内外的佛教杂志,我经常沉醉其中。有一天沉思之际,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现代文字般若的风味。佛教界办刊物,已有较久的历史。清末民初就有《佛学丛报》、《浪潮音》、《佛教日报》等杂志报纸出现。解放后,出版了《现代佛学》、《觉讯》、《弘化月刊》等影响较大的刊物。现在,国运方兴、法缘殊胜,佛刊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各研究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出版了与佛教相关的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宗教》、《西藏研究》、《中国宗教》、《西藏民族宗教》等等。本文所介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文中佛教术语很少,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缺少正面的推进,否定二者关系者往往对佛教经论了解不多,对于当时的佛教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本文从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来具体讨论佛教的影响。《文心雕龙》中对于般若思想的高度肯定、对于"圆鉴""圆通"等分析立场的强调,体现了般若思想对于《文心雕龙》观察视角的影响。《文心雕龙》的分析方法,主要受到毗昙学的影响,刘勰通过僧祐受到了僧柔借鉴毗昙学的方法讲解经论方式的影响,并把它运用到《文心雕龙》的创作中。毗昙学关于自相、共相、摄、不摄等分析方法在《文心雕龙》中也有相当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