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元雄 《天风》2008,(23):28-29
经文:赛7:14;太1:23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诞生为人,实现了人类"可以亲眼看见神"这一多年的梦想。人可以亲眼看见神,这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说:"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神与人同在是圣经的中心。今天,我们欢庆圣诞,纪念救世主降生与我们同在。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2.
赵元灏 《天风》2006,(2):12-13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相似文献   

3.
正牧师,也称牧人,是效法我们的牧长、大牧人耶稣基督,按着圣经教训,牧养神的教会,就是耶稣基督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参徒20:28)。牧师的身份界定与自我认知,关系到牧师要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而牧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教会的形象。圣经明训:"要禁戒肉体的私欲……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参彼前2:11-12)教会的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但有个统一的目标,就是  相似文献   

4.
上帝爱你     
南希 《天风》2004,(8):23-23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失去真正的爱,喜乐与平安会催促我们将生活中的焦点始终对准基督。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必须制止任何人践踏、鄙视别人,并将耶稣基督的爱、自由、接纳与谅解带到人群中。  相似文献   

5.
直至今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说法依旧颇有争议。关于"得救"一词的解释,笼统而言乃是指得到神的救恩,一方面看,是指神将人从罪恶捆绑中、从世界引诱中、从自我堕落中救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借着耶稣基督,人类从与神为敌的关系转变成为神的儿女,神将人从他的愤怒中挽回,使人从他的公义审判下因耶稣基督慈爱的代赎而得拯救。  相似文献   

6.
正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来到中国,这位对艺术有着极大热情的枢机主教极力倡导天主教艺术的"本土化"。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广泛尝试。其中就包括天主教绘画艺术。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充满中国审美情趣的天主教艺术品是一大亮  相似文献   

7.
吴明峰 《天风》2008,(3):22-23
神所使用的工人是谁呢? 那就是:具备耶稣基督工作方法的人;具备耶稣基督心肠的人;具备耶稣基督能力的人。让我们不断地效法主耶稣,带着主的能力,奔赴主的禾场,为主做那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磐石 《天风》2014,(7):I0001-I0001
在米开朗基罗的著名画作《创造亚当》中,神的手差一点就碰到亚当的手了。当神道成肉身以耶稣基督来到人间,神的手弥合了上述这个“鸿沟”,以大爱拉住了罪人之手,藉此将我们带入神的大家庭。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拉住耶稣的手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倪光道 《天风》2004,(6):26-26
我们所信的神是永生的神,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所以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使徒信经》也明明宣告:"我信永生。"因此我们信主的人必须明白永生之道。先来思考两组经文。 第一组经文:"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神哪,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相似文献   

10.
梵蒂冈博物馆缘起于天主教把艺术作为人类灵魂最崇高的天赋之一加以鼓励的理念,形成于天主教界与艺术家的宗教理想与艺术追求的积极交织,而其藏品内涵则体现了宗教信仰之中对人性之崇高与尊贵的回归。本文追溯其缘起,考察其形成过程,阐释其藏品内涵。笔者认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督教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