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洪海军 《学海》2004,(6):31-34
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传统的发展价值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良性互动,对于防治和解决当今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与生态危机等紧要问题,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同一、差异和矛盾这三个辩证范畴的问题,是当代最微妙、最深刻和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因为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个充满着十分复杂和十分尖锐的矛盾的世界。南斯拉夫人从“友爱”、“统一”和“自治”这个革命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必须遵循通过具体的“扬弃”来解决具体的“难题和矛盾”的准则和方法,这种“扬弃”其实也就是一种“创造性”行动,一种创造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渐进地、通情达理地改造世界、社会、人的思想和人的意识。从这个回答里我们不难看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范畴“扬弃”主要地是作为否定的否定而发挥其创造性作用的,它用一种更高级、更发达的新创造来代替已经陈腐了的东西。正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向我们表明,在发展过程中,“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何祚庥(一)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人类也正在对20世纪种种活动的得和失进行反思。作为这种反思的重大结论之一,就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共同签署了...  相似文献   

5.
默想莲花     
张考增 《天风》1994,(11):37-38
我们村子的北边有个莲花池。前些年由于连年干旱,再加上我们大搞“农业学大寨”没有精力管这莲花池,因此,池内慢慢就断了水,莲花也就不再见到。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人们都说:“咱村的莲花没有指望了。” 自从实行土地承包后,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当温饱问题解决后。  相似文献   

6.
自一九八四年广州市被定为我国十四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以后,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州向世界进一步开放就必须让世界更了解广州,了解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随着这个形势的发展,国外天主教界人士、港澳台神长、教友到广州来参观访问的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香港前途问题的顺利解决,不少港澳神长教友考虑到要面临九七的转变,纷纷组织“九七营”、“九七小组”和举行各种关心中国的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同时,主动与我们联系,要求前来参观访问及一起  相似文献   

7.
化解资本营运中的债务与失业风险宋林飞当前,我国资本营运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债务与失业两大风险。高负债率与高失业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金融秩序的正常化,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把它们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人文宗教相对于拜神教来讲,它崇拜人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儒家到佛教都有这个特点。宗教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宗教最终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谈到佛教、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年近八旬的楼宇烈教授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由于比约定时间早了半个多小时,我到达时候,楼老师上完一早上课也刚进家门。看到他毫无倦意,我笑言:"老师这些年好像精  相似文献   

9.
刍议儒释道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是我国的“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篇文章专门用来论讨在直接再现和延缓再现中,记忆和思维相互关系这个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А·А·斯米尔诺夫早就证实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提高不随意识记效率的基础。积极思维活动的内容越复杂,就越容易识记。  相似文献   

11.
顾海 《学海》2014,(1):45-51
中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制度历史性问题,保障制度碎片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也就是说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市与农村、是否就业、以及行政区来划分参保人群,其补偿待遇,基金管理千差万别。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障欠公平,缺乏可持续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保障制度的"二元"性,必须在中国推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本文主要探讨,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分类、以及实施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整合框架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与实践: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告以沈阳和长春两市的经验研究为基础,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失业社会保障问题。本报告认为,在试点工作中,两市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制度实施上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失业者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异质性、动态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下列政策建议:实施“面向下一代”的发展战略,将就业机会更多地提供给青年一代,对4050人员主要用相关社会保障措施来保证其基本需求的满足;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做出特殊安排,实行低缴费、低保障的社会保障模式;依据不同目标人群有差异的需求,突出专项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障。从制度和目标人群行为两个层面上入手,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解决制度排斥的问题;加强制度与目标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深入听取保障对象的意见,了解其具体需求,使制度与目标人群的需求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思路异同杨基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改革的成功与否亦与之密切相关。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把握住了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这个战略...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历史感、现代观念与世界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活方式问题的视野和方法论问题。所谓历史感,首先是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生活方式中,凝聚着悠久、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淀。历史感的意识,就是既要看到我们民族的优势,从而发扬它,又要清醒地对待我:们的劣势,从而克服它。因此,需要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民族特征,在“生活方式”这个“综合指示器”上的表现。对于我国近代社会在与西方文化接触后所发生的变化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历史  相似文献   

15.
黄幸平 《天风》2010,(2):17-19
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教会的状况,至少不可忽略这样两个社会大环境,一是城市化进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人从前者看到农村教会衰微的必然趋势,有人则从后者看到农村教会能够持续复兴。其实,应该把农村教会置于这两个社会大背景下综合考虑,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农村教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居“危”思“机”,迎难而上,把握机遇,才能开创农村教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十年改革在伦理道德领域中引起的最深刻,最重大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整体与个人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实践对立和理论分歧,对中国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是如此巨大,以致于由此产生的后果恐怕将影响中国伦理道德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中国伦理道德的直接价值目标,并有可能影响到中国改革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总体价值目标。十年改革反馈给我们的一个深刻的结论便是,并不存在单纯经济形态的国家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既必须依赖一定的价值目标(包括道德价值目标)的导向,更必须包涵着或伴随着一定的价值目标的追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人类为解决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而制定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它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古代的一些哲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对于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有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中国古代道家关于“道法自然”的论述,在今天读来尤觉贴切.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这个时代青年大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的升学率逐年上升,各大学又不断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僧多肉少,就业优质岗位有限,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沦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众多有关就业难的研究论述,提到就业难的原因众多,提供的解决对策也不少,有理者甚多,此不赘述。笔者仅以大学生自身表现来谈谈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红利”到“健康红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未来的15年~20年内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机遇。但是中国人口较低的素质状况使得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之后才能真正得到这个“红利”。一方面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具体地看,要加大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建立机制合理、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老年医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以迎接人口老龄化对医学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黄顺基等同志在《哲学基本问题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一文中,就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与哲学基本问题这一论题作了探讨。笔者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扩大视野,就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来龙去脉,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而这样的探讨又必然要涉及到研究上的一些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