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西西山万寿宫历经变迁,晋代有许逊祠,南朝改祠为游仙观,唐改观名为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游帷观为玉隆观,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观为玉隆万寿宫(景德观亦改名"延真万寿宫"),以后许真君信仰的宗主地位,沿传不息。从《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视江西玉隆万寿宫为宗主,其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利用清金桂馨纂《逍遥山  相似文献   

2.
净明道派出现于南宋时期 ,它以盛传东晋许逊升仙为起因 ,以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 ,尊奉许逊为教祖 ,仅次于正一道教主张道陵。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 ) ,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净明道主张修道为人应以“忠孝为本” ,并尊祟许逊所授“忠孝廉慎”。《太上灵宝净明清序》对净明道旨要说 :净明者 ,无幽不浊 ,纤尘不染。认为孝悌为修炼行道行持之秘要。净明道融合儒学 ,倡导将“忠孝”的伦理实践作为步入道门的主要修行法则。净明道在道教史上为重要的一派 ,它有自成一体的教义体系、道书道经、修炼方式以及符法术 ,本文试就净明道忠…  相似文献   

3.
净明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当时西山(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净明忠孝全书》,收于道藏太平部。  相似文献   

4.
南昌万寿宫亦称“铁柱”或“妙济”万寿宫,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同为江南三大著名宫观,其供奉的主神是晋朝的许逊真君。许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青年时开始修道,因道誉日著,举为孝廉,曾任蜀郡的旌阳令,后弃官东归。他一生倡行忠孝、真心诚意利济百姓,相传他为治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净明道渊源于东晋许逊,以“净明忠孝”为核心,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垂世八宝”。愚生仅对“垂世八宝”中“宽容”的肤浅理解略作阐述。老子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宽者广之极,容者和之极,大海因为具有容纳百川的谦下之性而显波澜壮阔,从而源远流长、终古不忒。有容乃大,森林包容了鸟的鸣唱,有了鸟语花香;山川包容了草木的生息,有了郁郁苍莽;天空包容了星星的闪烁,有了幻漫的星空;“道”化生万物并包容了万物的多样性,才有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同领域的学科因为包容了每一次前人创…  相似文献   

6.
沿着宽阔平坦的320国道从江西省南昌市西行约30公里,有一座闻名的道教名山——逍遥山。逍遥山,林峰耸立,花草繁茂,溪壑流泉,胜景如画。早在春秋时期就留有洪崖丹井、萧峰仙迹的美丽传说。江南著名的道院,被誉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八福地的净明道祖庭——西山万寿宫就坐落于逍遥山的怀抱之中。西山万寿宫宫前丘陵起伏、鲤跃明塘、沃土明渠、错落有致;宫后佳木繁萌,清泉潺动,红鲤青鲫,漫游其间;而宫内古柏参天,殿堂林立,飞檐画栋,香烟缭绕,仿佛让人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洞天胜境净明忠孝西山万寿宫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宫观     
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仪节的处所,为道宫和道观的合称。古祀神之宫观,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汉武帝令在长安、甘泉建观,以候神人。但均非道观。道教宫观盖源于张陵之二十四治。“治”乃五斗米道的传教点区,其治所亦道士祀神修道之所,多设在山中,“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治馆之兴,始乎此也”。至晋,或称治、或称庐,或称靖(又作“静”),东晋始称馆,北朝始称观。  相似文献   

8.
西山,是英雄城南昌西部群山的总称,南北走向,绵延五十五公里。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说的“朱帘暮卷西山雨”,“西山”指的就是此地。饮誉海内外的西山万寿宫,即座落在西山的南端,是道教许真君传道飞升处、忠孝净明道的发源地。从南昌市区乘公共汽车,西出八一大桥,一个小时即可到达。西山万寿宫始建于公元376年,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宋至清代,西山万寿宫的象征经历了一个不断转换的历史过程。宋元时期,随着净明道的形成,西山万寿宫成为"净明祖庭"。明中期,在乡宦、里正等力量的主导下,西山万寿宫与里社祭祀逐渐结合,演化为"里社祭祀中心"。有清一代,在江西各级地方官员、各地绅商和香会组织的共同塑造下,西山万寿宫成为"跨地域祭祀中心"。西山万寿宫象征意义的转换,集中反映了道教传统、王朝制度与地方文化创造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炼丹图》撰作者及其与明宫廷关系 明彩绘本《炼丹图》(一卷),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年不详,撰作者为净明派道士。书后跋语中,有“净明忠孝学仙童子许逊撰”,以净明道祖晋人许逊为作者,显然系托名。又有“忠孝净明学仙小吏张玄真沐手焚香拜注”,其中谓“右玄都勘合真仙符谶,自‘相人绍仙’之句起,至‘身净缘合’之语止,皆是也”,与题为(晋)许逊谶语前后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