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分为无DN组和DN组,另外选择30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无DN组和DN组的生化指标及N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组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DN组NLR值明显高于无DN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总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为DN的危险因素。因此,NLR在DN患者中升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的相关因素.入选急诊PCI术中血管造影显示无复流患者110例入选无复流组;纳入同期行急诊PCI术经冠脉造影示血流正常的患者110例为正常血流组,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再通过ROC曲线探讨入院后EPO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后显示EPO、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5.当截点值取14.21mIU/ml时,EPO对PCI术后发生无复流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罗红霉素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三组。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结束后测定MDA、IL-6、IL-8、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缺血及再灌注后Apo、IR组较Sham组MDA升高(P0.01);再灌注结束后Apo组较IR组IL-6、IL-8减少,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P0.01)。罗红霉素能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减少致炎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罗红霉素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三组.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结束后测定MDA、IL-6、IL-8、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缺血及再灌注后Apo、IR组较Sham组MDA升高(P<0.01);再灌注结束后Apo组较IR组IL-6、IL-8减少,IL-10、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P<0.01).罗红霉素能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减少致炎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不断探索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Cin被认为是反映GFR的“金标准”,但操作烦琐,甘露醇清除率略低,很少使用。尿素在肾脏灌注量降低时测得的GFR偏低,血肌酐的误差与尿标本的采集有关,血β2MG与GFR呈直线负相关,血RBP浓度的倒数与GFR有一定的相关性。胱抑素C在GFR轻度降低时即可升高,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人们不断探索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Cin被认为是反映GFR的"金标准",但操作烦琐,甘露醇清除率略低,很少使用.尿素在肾脏灌注量降低时测得的GFR偏低,血肌酐的误差与尿标本的采集有关,血β2MG与GFR呈直线负相关,血RBP浓度的倒数与GFR有一定的相关性.胱抑素C在GFR轻度降低时即可升高,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运用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冠脉斑块间的潜在关系.30例患者采用320层CT行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并观察左冠脉斑块的特点及分布情况.22例左冠脉分支内有斑块,8例无斑块.左冠脉有斑块的左前降支-左旋支(LAD-LCX)夹角平均值89.10±13.10,左冠脉无斑块者夹角平均值75.50士19.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斑块累及左前降支21例(占95.5%),累及左旋支8例(占36.4%),同时受累左前降支和左旋支7例(占31.8%).分支角>900的患者占14例(占63.6%),均有LAD受累,LAD和LCX同时受累7例(占50%).左冠脉斑块集中分布在分支夹角较大的冠脉分支内,特别是钙化斑块,多层CTA可有效显示左冠脉的斑块特点及分布.  相似文献   

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易于复发,临床上常见误漏诊和治疗不当。肾科医师在临床决策中应重视早期识别与诊断,并进行规范、适度的个体化治疗,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以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选择60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并发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个月吡格列酮15mg/d.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hsCRP、瘦素和ET-1水平显著降低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管腔狭窄面积与血清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吡格列酮能降低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加强了支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易于复发,临床上常见误漏诊和治疗不当.肾科医师在临床决策中应重视早期识别与诊断,并进行规范、适度的个体化治疗,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以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Treg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的关系,分离52例初治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MC,以12例正常者为对照,荧光标记的单抗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该比值高于对照组,Ⅲ+Ⅳ期的高于Ⅰ+Ⅱ期。化疗疗效(SD+PD)高于PR。因此,肺癌患者Treg比例较正常人升高,且分期越高该比值增加越明显;疗效差的该比值高于化疗有效病例。推测Treg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Treg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的关系,分离52例初治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MC,以12例正常者为对照,荧光标记的单抗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该比值高于对照组,Ⅲ+Ⅳ期的高于Ⅰ+Ⅱ期.化疗疗效(SD+PD)高于PR.因此,肺癌患者Treg比例较正常人升高,且分期越高该比值增加越明显;疗效差的该比值高于化疗有效病例.推测Treg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胸腺五肽在中毒患者治疗中的效果.选取ICU中毒患者共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3例,对照组17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胸腺五肽,对照组只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1、3、5、7天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病原学结果.两组D1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D3、D5和D7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在治疗D3和D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在治疗D5和D7两组体温比较,在治疗D5两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发生相关性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在中毒患者治疗的应用中,可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活动,联合应用并未增加药物副反应,并能最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多呈现典型的促炎效应和抗炎反应,并与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且免疫细胞中超过80%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谱的改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下降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凋亡,诱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中性粒细胞活性降低和补体系统的激活,又增加感染易感性。T淋巴细胞表现...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3例,基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其中52例为轻度病变组(50分),51例为重度病变组(≥50分),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血压变异性,比较两组入院30天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重度病变组的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其中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全天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升高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P0.05)。因此,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降压时兼顾降低血压变异性,可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评价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全身大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价值。收集我院行双源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扫描全身大血管患者69例(全身大血管 CTA 组),行相同扫描范围的平扫患者69例(对照 A 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69例(对照 B 组)。比较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B 组的图像噪声及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A 组、B 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全身大血管 CTA 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图像噪声与对照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05)。全身大血管 CTA 组有效剂量低于对照 A 组、B 组(Z=-10.14;Z=-8.76,P 均<0.001)。全身大血管 CTA 组平均扫描长度短于对照 A 组(Z=-8.86,P<0.001)。故本研究认为,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安全、无创、快捷,图像质量高,大范围 CTA 成像的辐射剂量低,是一种适合全身大血管检查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地塞米松给药方法对芬太尼咳嗽反射抑制的效果。选择200例全麻患者分为四组,按不同方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诱导时芬太尼用量为5Mg·kg。观察各组患者出现咳嗽的例数和强度变化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显示,提前15min静注地塞米松组(Ⅰ组)咳嗽发生率为8%,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静注芬太尼2min时段Ⅰ组的HR、MAP和BIS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内发生咳嗽反射患者HR、MAP明显升高,BIS值也有所回升。认为预先15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更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术前肢体远隔缺血处理后对患者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60例,平均随机分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单肺通气前(T_1)、单肺通气后30min(T_2)、60min(T_3)、90min(T_4)、单肺通气结束即刻(T_5)、单肺通气结束后30min(T_6)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各组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和PaO_2/PAO_2,收集呼出气冷凝液测pH值,ELISA法测血浆TNF-α、IL-1β和IL-10浓度。与C组比较,R组T_2~T_6时刻氧合指数升高,呼吸指数降低,PaO_2/PAO_2升高,T_3~T_6时血浆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呼出气冷凝液pH值升高,T_2~T_6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术前肢体远隔缺血处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探讨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对25例肾移植成功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3、5、7、10天的血清Cys C、Scr、β2-MG、BUN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现移植组的Cys C、Scr、β2-MG、BUN水平在术前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这四项指标在手术后第一天都有所下降,且术后第1、3、5、7、10天的水平都比术前低(P<0.01).四项指标与GFR的关系均为显著性负相关(P<0.01),其中血清Cys C与GFR的相关性最好.Cys C、Scr、β2-MG、BUN检测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7、0.838、0.798、0.772,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优于Scr、β2-MG、BUN,在肾移植患者术后的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究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连续收集2016年8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2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最终选取8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狭窄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帧数作为慢血流的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慢血流组(n=35)和对照组(n=45)。搜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F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T4水平是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95%CI:1.109~1.657,P=0.003)。FT4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