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麻醉学科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救治、疼痛诊疗等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成为临床医学中覆盖广泛、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医学学科。麻醉医师不仅是麻醉技术的实施者,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围术期患者的医疗决策中,为保障围术期安全、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做出重要贡献。围术期医疗管理新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麻醉医师为主导,多学科合作优化诊疗方案,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  相似文献   

2.
面对医学科技营养过剩,而医学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现状,倡导"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麻醉医生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应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不但可以给患者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不良记忆,更可有利于临床预后,改善医患关系。但是,年轻麻醉医生,理论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麻醉技术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上,很多时刻忽略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人文关怀需深入到术前访视,麻醉等待区,手术室内,苏醒室内以及术后随访等各个步骤的细节之中。而且,临床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需要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理团队以及患者本身的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依靠单一治疗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多种诊疗模式的有机结合,保障了肿瘤患者最佳诊疗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了解.资料显示,MDT是恶性肿瘤患者改善结局的最好模式.推广和完善MDT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医疗资源共享,减少误诊误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依靠单一治疗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多种诊疗模式的有机结合,保障了肿瘤患者最佳诊疗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了解.资料显示,MDT是恶性肿瘤患者改善结局的最好模式.推广和完善MDT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医疗资源共享,减少误诊误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创伤、肿瘤组织病理分期、低体温、输血、麻醉等,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干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可能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影响预后。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均可以通过对患者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干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仅对麻醉方法影响肿瘤手术患者远期预后进行简述,并且提出以下问题和进行讨论:麻醉方法能改变肿瘤手术患者远期预后?麻醉药与镇痛药如何选择?目前肿瘤手术麻醉管理有何对策?麻醉、外科医生观念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6.
胸痛中心能够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提供有力的条件,代表着医院医学现代化情况的一种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它的建立需要集合医院急诊医学、心脏医学、医疗管理以及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实施救治,尽快进行患者转运或者就地进行介入治疗等目的,最终实现患者的病死率的降低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中国胸痛中心建立所面临的误区以及探讨相关问题,以期能够了解胸痛中心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强调的是态度对我们的重要性。麻醉工作中的严重问题我们常常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但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低血压、低体温、不注意手卫生、吸痰不当、术后镇痛不足等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其根本原因在于态度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职业精神的欠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重视、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麻醉质量。可见态度在麻醉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麻醉是临床医学中最具风险的学科,围麻醉期众多因素牵系着患者的安全,即使在符合麻醉规范操作的麻醉过程中,也难免出现难以预料的临床危象。麻醉意外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具备对动态变化环境的觉醒能力,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健全积极防范意外的意识,了解麻醉意外的特点,掌握意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我们相信在探索未知的医学发展中,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意外"必将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8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好转组,比较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差异。结果,肝功能损伤、心肺受累、菌血症、多浆膜腔积液、休克及其他脏器受损等并发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转氨酶等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人STILL患者出现血清铁蛋白30 818.5g/L或血小板97×109/L时患者可能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麻醉作为肿瘤手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改变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相关临床随机试验的开展,有助于肿瘤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为进一步制定肿瘤外科麻醉规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汉三家医院的5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恶性肿瘤治疗中医患沟通以及临床决策的现况。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医患交流与患者期望了解的信息存在差异,患者更期望了解疾病预后、治疗副作用及费用。临床决策中最常见为医患双方决策,其次为医生决策,患方决策最少。高学历及积极参与医患沟通患者对医患沟通满意度更高并有较高的临床决策参与。建议医生应尽量满足患者对预后、副作用及费用了解的需求,鼓励消极、低学历及晚期肿瘤患者更多参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医护患共同决策有利于帮助患者参与到临床治疗决策当中,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这并非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讨论与选择即可达到的。共同决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医院、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并分析影响患者参与共同决策的因素,加强彼此的沟通,鼓励帮助患者参与当中;而患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医院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载体,其所提供的恰当支持在共同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分析了解乳腺癌患者参与共同决策的现状,以促进医护患共同决策的有效实施,为乳腺癌患者的顺利诊疗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麻醉医生所面临的沟通挑战是临床科室中所特有的,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可以促进医患情感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阐述了共情的概念,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以及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探讨了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中。同时就术中的医患沟通从诱导前、麻醉维持中和苏醒期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此外,共情需要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参与,可以让医患双方共同获益,让医患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共情与麻醉工作相互交织,使麻醉工作不仅充满科学还充满温情。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的情况决定了患者的安全、手术效果,日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等.手术医生注重手术的顺顺利利,达到手术期望的效果;麻醉医生注重手术过程的顺利和安全;患者、家属注重手术效果、日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对于年轻患者、单一病变,外科、妇科等手术科室医生常常能够做到手到病除,彻底治愈疾病.但是面对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高龄患者的日益增多,多脏器受损的患者比例越来越大,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均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即围手术期的风险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患者受到伤害,同时患者、家属不满意,甚至打闹、上诉,医生赔款,医院赔巨款,影响医院秩序,更造成当事医生较长时间的郁闷焦虑,遗憾甚至愧疚,严重影响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5.
麻醉医生与围手术期患者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患者紧张、忧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这对于麻醉和手术极为不利。为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麻醉医生在围手术期必须对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麻醉医生可以在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近年来AP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及早诊断和恰当、合理的生命支持治疗极大改善了AP患者的预后。临床上AP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科学理性的临床决策思维对AP患者的合理诊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医师应努力学习和充分灵活地运用辩证思维,为对AP进行科学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没有临床思维而一味强调"重拳猛击"做加减法犹如盲人摸象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寻找感染部位,以部位为导向的抗菌治疗策略帮助我们梳理临床思路,分析疾病过程,找到病原微生物,探讨去除病灶可能性,选择适当通透性的抗菌药物,并调整其剂量和给药方式,才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预后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有创诊断和治疗,引起疼痛、精神紧张、恶心、呕吐等不适或痛苦,甚至发生休克及死亡.为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提高依从性和耐受力,保障诊治的顺利进行,用麻醉方法使患者的痛觉或(和)知觉暂时的消失.当今有创诊断和治疗在现代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麻醉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日俱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也与非IR患者有所不同,对IR患者实施安全麻醉一直是麻醉医生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临床路径是公立医院改革核心举措,经济利益等成为公立医院医改中关注焦点和动因,新医改多项举措在经济收入上对临床路径实施产生了阻力。2009年来临床路径试点受到很多公立医院重视和探索,控制患者费用、规范医疗行为及提高医疗质量等有一定成效,但存在医院认识不够、医院管理薄弱、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建议以利益激励为医改政策导向,积极渐进推广临床路径,强化医院管理科学,医改政策需要构建多方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20.
麻醉科本科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然面对众多的手术患者,我院欲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医生,除了在实习期间指导他们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外,更要加强他们对临床手术患者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往往影响麻醉管理质量,甚至预后;加强实习生对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培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