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胃早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内镜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意义。18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以及同时期胃镜检查阴性者9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7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胃溃疡患者46例进入到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R(PGⅠ和PGⅡ的比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术后30天和90天的PGⅠ和PGR数值显著升高、PGⅡ数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按照男女性别分组计算得出的术前、术后30天、术后90天PGⅠ、PGⅡ、PGR的数值,两组间各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PGⅠ和PGR可以用作胃早癌人群的筛查。胃早癌内镜治疗术后PG和PGR的数值随访可在预防监测胃癌有无复发上发挥作用,并可间接评价EMR和ESD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PG和PGR作为胃早癌人群的筛查以及术后预防和监测指标,并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治疗仍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近年来,随着对EGC浸润与转移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治疗中微创外科的应用更为广泛和合理,并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EGC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指征,特别是微创外科的应用,如内镜下治疗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老年患者早期结直肠癌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加以评价。68例病例组(老年组)和同时期52例对照组(非老年组)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病变大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完整切除和整块切除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迟发性术后出血"、"穿孔"这三项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欧洲肿瘤研究和治疗联盟关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评分30(QLQ-C30)评分上,除去"失眠"项目老年组患者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28),其他各项目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老年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SD手术治疗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治疗内镜一项新分支的兴起。我们将这一利用黏膜下隧道空间进行内镜手术的新概念命名为隧道内镜外科手术(TES)。目前,POEM和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TES临床应用的明星技术。尽管TES发展迅速,但亟需规范。由此,本文简述了规范开展TES的关键点,并对TES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治疗仍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近年来,随着对EGC浸润与转移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治疗中微创外科的应用更为广泛和合理,并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EGC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指征,特别是微创外...  相似文献   

6.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正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两孔)手术治疗NSCLC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176例术中或术后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组109例作为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跨肋及不跨肋放置引流管;选取单操作孔(两孔)胸腔镜手术6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发现单孔组总体手术时间(101.77±28.48)min明显比单操作组(123.72±33.12)min缩短(P0.05),而胸引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总体无明显差异(P0.05),跨肋放置胸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更短(P0.05)。因此,单孔胸腔镜在NSCLC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缩短,创口的缩小以及跨肋放置胸引流管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与疼痛,加速切口恢复的优势都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腹腔镜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与传统术式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腹腔镜治疗14例患者为观察组,传统术式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参考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医患之间有效沟通之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技术,已经被全世界的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消化内镜术前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甚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内镜术前病人焦虑情绪,改善术前生理心理状态,促进康复,音乐治疗作为内镜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已被引入消化内镜室并显示了其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技术,已经被全世界的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消化内镜术前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甚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内镜术前病人焦虑情绪,改善术前生理心理状态,促进康复,音乐治疗作为内镜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已被引入消化内镜室并显示了其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癌根治术目前仍为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我国,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目前已趋于规范。然而,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规范化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重点探讨早期胃癌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内镜治疗策略、外科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把握、术后随访策略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经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与传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30例慢性鼻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5例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对照组105例行传统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现两种手术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手术(P<0.05).因此,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效果。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接受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的25例(31耳)患者,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术后听力恢复等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30耳Ⅰ期愈合,鼓膜愈合率96.77%;术后3个月耳镜下复查,30耳(96.77%)鼓膜成活良好,外观正常;平均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通过以上信息可分析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具有视野广、物像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改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探讨单孔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粘连性肠梗阻住院患者44例,其中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2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16例,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患者在手术时长、出血量,与对照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并无明显差异,而术后离床活动、排气、进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长及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内再梗阻发生方面有明显优势。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既具有传统腹腔镜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更加体现了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再梗阻发生率低等优点,如果掌握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讨碘酊和生物蛋白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气胸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蛋白胶组(B组)38例,碘酊组(Ⅰ组)31例,对照组(C组)16例。B组患者在术中给予生物蛋白胶封堵肺表面及断面漏气处;Ⅰ组给予碘酊涂擦脏壁层胸膜;C组仅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Ⅰ组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液较B组、C组多,漏气时间及带管时间B组和Ⅰ组明显短于C组;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Ⅰ组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阻肺合并气胸手术治疗中,应用生物蛋白胶封堵能明显减少术后患者的漏气时间和带管时间,且机体炎性反应明显低于用碘酊涂擦脏层和壁层胸膜者,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肝内复发且没有肝外转移的患者168例,其中99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69例行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及再次手术治疗均能明显消除肝内复发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手术组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射频消融组和再手术组的1年、2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再手术治疗类似,但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更宽、术后并发症更少、更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可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相关的前沿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技术更新、综合治疗方案的合理安排有望提升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水平。实时超声内镜下针吸活检技术的应用使纵隔淋巴结活检安全、准确;针对早期肺癌手术前后实施化疗为肺癌治疗带来新机遇;临床实践观察到肺癌手术切除纵隔淋巴结及脂肪组织降低其复发;另外电视辅助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拓展了肺癌诊断、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18.
对收治我科的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评价结核控制及植骨愈合程度等,并用ASIA分级及评分对神经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资料示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满意,无结核复发。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ASIA评分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合理应用本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作为临床骨科医师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肠癌人群筛查、粪便检查、基因诊断以及内镜诊断,从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