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人类无法改变与疾病共存的命运,本文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原因、疾病的话语、对待疾病的态度和利用疾病的契机五个方面来进行哲学追问和反思.以期使我们通过倾听身体的语言,来坦然、自然和平静地对待疾病;利用疾病的契机,获得身心的成长,使人类的生命在亘古的绵延中永远充盈着盎然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从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谈理性疾病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特定态度反映了人类特定的疾病文化观念。对某些疾病进行道德评判的疾病文化是非理性的疾病文化。建立理性的疾病文化观念,科学地对待疾病、人道地对待患者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意义上,疾病的伦理判读极大地拓展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德行律条和理论体系;促进了对社会文化的审慎批判和多元反思;提供了社会文明和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雏度.在间接意义上.疾病的伦理判读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内设了诱因;为强化国家政治权利提供了契机;为开阔哲学的视野添置了途径;为丰富文学创作母体构筑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医学实验中的人性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是科研的重要生物资源,为科学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人们能顺利地研究和揭示人类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疾病的机理,认识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规律,并按照此规律创造防病治病的医学技术,为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然而,现在许多实验人员在对待实验动物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动物的福利问题关注不够,在实验中对待动物不够人性化等。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培养动物实验中的人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前现代与启蒙政治哲学中,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或是被视为"他者"造成的道德危机,或是成为浪漫主义思乡愁绪和拒斥现代性的主题。在资本主义治理技艺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中频发的流行病成为了规训机制获得合理性的契机,并且塑造了当代自由主义阐释权力与自由、主体与公共之矛盾的基本范式。作为一种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试图揭开笼罩在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之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将人与自然界共同定义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对象。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的本质是阶级社会及其生产过剩"社会瘟疫"在健康维度的必然结果。在世界性交往的当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的身份政治、"他者"机制和舆论乱象再一次证明,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命共同体,其根本前提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下的治理技艺的扬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6.
全国卫生系统需要加强,因为他们要接受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大的挑战。通过对公认的卫生系统的应用框架的证据,作者报告的因素限制了国家的能力,以执行行之有效的战略来对待慢性疾病,其中涉及到卫生系统的设计和功能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先进医疗技术给疾病治疗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常忽视了其长远效果及新技术(包括药物等)给病人造成副损伤,从而导致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事实上,人体有着自身抵御疾病的自然力,无论中医还是西方医学鼻祖,都将医学定义为依靠人类自然力帮助人类度过患病难关,治愈疾病最后还是要依靠人体自身的自然力来完成的。因而,提高人体自身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重要性的认识,回归医学初衷,是未来医学发展所面临新的课题,也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知识普及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顾此失彼"指在疾病的诊治中发现、意识或处理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物,而遗漏、忽视了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或另一个事物。首先,表现在没有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其次,表现为疾病诊断的不全面。再次,表现为疾病治疗的总体安排、治疗方案或药学监护等方面的顾此失彼。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彼"是必须被发现和意识的。但在处理时,则根据"彼"与诊断或治疗关系的程度分别对待。为减少或减轻疾病诊治中"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如实施毕业后规范化培养、学习诊治指南和临床路径、重视疾病诊治的程序、提高临床技能、积累临床经验、丰富相关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职业素养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710032)马刚,李建军所谓现代生活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所形成的,有别于以前社会形态的基本的生活形式。现代生活方式即是现代社会经济基础在生活领域的体现。从生活方式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来看,现代...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上看,疾病是生命本体运动呈现出的异常变化,是生命存在的异常状态.其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知识积累而不断变化,呈现出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患病不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构成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苦难,疾病是人类获取某种益处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判定疾病的标准表明,疾病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带有价值判断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现代医学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医学模式和病与证的统一性原理 医学作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根本宗旨是阐明人类疾病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索出诊治疾病的有效方法.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和认识人类生命现象和疾病过程本质的科学理论体系只会有一种模式--医学,而不会有西医和中医等之分,即医学模式的惟一性原理.中医学的产生和存在是医学发展初级阶段内存在的过渡性医学理论体系,一旦人类破译出生命现象的本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种医学模式的精髓就会真正结合在一起,届时,就只会有一种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疾病可分为“病损”(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和“病痛”(患者感受到的不适感)两个方面,此二者可一致亦可背离,故治疗必须分别对待。特别指出“病痛”于康复过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合理祛除“病痛”的要点。分析也揭示了中西医之间的优缺点,于正确诊治疾病和认识中西医之关系,促进医学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不能铲除自身的一切疾病与病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有了自我意识。也许从那时开始 ,人类便有了健康长寿、永生不死的奢望。漫漫 4 0 0万年的进化途径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人类的这一原始冲动并没有泯灭。在欢呼高科技时代到来的新时刻 ,人们始终没有放弃把奢望变成现实的追求。然而 ,理性的思考却告诉我们 ,人类既不可能永生不死 ,也不可能完全健康无疾 ,这是因为……1 病痛有害也有益人们普遍认为 ,疾病只对我们有害。如果我们只是从单一疾病的本身来观察它对机体的影响 ,情况也确实大致如此 ,这就是我们企图铲除人类自身一切疾病的原动力。而实际上疾病同世界上…  相似文献   

14.
疾病属于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伴随人类进化,乃至全部生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状态之一。医学在应对慢性病战役中的失利,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现代医学似乎走进了瓶颈,单纯生物医学背离了生物自然进化规律,生物技术干预打破了生态的自然平衡。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重新定义医学目的与价值。以混沌学观点,人类应该学会与其他生物种群共同生存,并从人类机体自然属性中探索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自然技术和方法,重建疾病与健康的混沌共存关系。混沌理念正在深刻影响医学以往的观念,可以说"混沌就是健康"。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收集相关单位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意见与建议,采用归纳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探索资源整合的路径。分析显示,在国家鼓励探索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疾病防控任务艰巨等机遇和挑战下,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广东省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理顺不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关系,改变专病预防控制机构"重治轻防"现象,但在整合方案选择、整合过程、整合后的机构融合和职能转变上有难度。建议抓住改革契机,理顺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文化意义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显性意义上,疾病不断改变着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知程度,丰富了道德律条和范畴的内容,拓展了文学艺术的塑造空间,推动了多维的人类哲学反思;在间接和衍生意义上,疾病强化了国家政治权力,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增加了人文关怀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人格与疾病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会发现每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都有特点;甚至孪生儿长大后,也会显示出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人格特征。 现代医学关于人格与疾病的关系,已获得很多研究成果。有人经过大量的病案分析,将几种常见疾病患者在人格特点方面的表现归纳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与流行病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跨学科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科学对医学渗透的日益增加,起源于不同科学和哲学传统的人类学与流行病学,在分析研究人类疾病或失衡与人类行为之间以及这些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关时,找到了两学科间的联结点。共同的兴趣及方法上的互补性,为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跨学科探索,为学科间的有益渗透,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疾病可分为"病损"(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和"病痛"(患者感受到的不适感)两个方面,此二者可一致亦可背离,故治疗必须分别对待.特别指出"病痛"于康复过程的重要意叉,提出了合理祛除"病痛"的要点.分析也揭示了中西医之间的优缺点,于正确诊治疾病和认识中西医之关系,促进医学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名人平时开朗乐观,语言诙谐幽默,即使对自身所患的疾病,也能乐观幽默地对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们智慧的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