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2.
常正 《法音》2006,(8):34-34
本刊讯7月12日至14日,云南大理崇圣寺举行寺院开光、方丈升座系列庆典活动。借此殊胜因缘,中国佛教协会和大理崇圣寺邀请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前来主法、观礼。活动期间,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亲切会见、宴请了海外佛教界友人,并开展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方史志梵僧行化的记载,是梵僧传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真实。南诏大理国梵僧阿吒力的种种神异事迹,折射反映梵僧的社会影响与民间的集体记忆,来自天竺的梵僧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教,促成了密宗色彩的阿吒力教的流行,书写了西南边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4.
大理三塔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大理市古城西北,矗立着三座高大的砖塔。塔塔相距数里,但却浑然一体:青山绿水间,若天柱标空,雄浑壮丽的大理崇圣三塔是大理古国的象征,是银苍玉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为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当初院占地七里,规模宏大;三塔鼎立于祟圣寺山门前。主塔名千寻塔,建造于南诏时期,至今已一千一百多年,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为18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建筑年代稍晚于主塔;两塔间距97米,与千寻塔相距70米,三塔形成鼎足,虽不建于同时,但浑  相似文献   

5.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地形独特,具有高原湖泊盆地和横断山脉纵谷两大地貌,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十五摄氏度。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据考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古为昆弥(昆明)国,秦为滇国地,西汉建有云南(祥云)、叶榆(今大理市)等县,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大理国共500多年时间曾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康熙年间御赐大理为“文献名邦”。“南方丝绸之路”和“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交汇于此,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为一千年前全球十四大城市之一。“大理”一名就是“宋大理国”的沿袭,意为大治大理。  相似文献   

6.
不忘初心,遍植花木为生态大理寂照庵,始建于唐末,名字源于“感而遂通、寂静照鉴”寂照庵位于苍山圣应峰南麓、清碧溪旁。由于寺院地理位置特殊,如何立足自身,建设好寺院,保护好绿水青山,守住苍山洱海保护的底线?一直是住持妙慧法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的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等六个王朝和政权五百多年的京畿之地,是11世纪世界十四座大城市之一和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自汉代传人云南洱海地区的易学对南诏、大理国的政治思想、宗教教育、建筑规划、城市布局、艺术创作等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作者对南诏、大理国都城的系统研究,从王都的选址、整体规划布局及建筑格式与风格等方面来论述易学运用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王朝都城建设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理在云南省西部,东距昆明的四百余公里,为滇西交通孔道,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城西依点苍山,城东滨洱海,风光秀丽。作为“边地”,大理在汉代已经有名,赫然载于史书。当时为益州郡地,置叶榆县。唐代中叶,南诏蒙氏自立为南诏国,并建都大理。五代后晋时,段氏继蒙氏之后建大理国,亦建都于此。元时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清咸丰六年(1856),以杜文秀为首  相似文献   

9.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传统,操守“六和敬”的僧团行为准则,行持“五戒十善”等戒律,对社会和谐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佛教寺院的管理和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汲取传统丛林管理的精华,从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规范寺院、和谐寺院,大理寂照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大理崇圣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崇圣寺与日本国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缔结友好关系”活动于2009年2月22日在云南大理崇圣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天台山国清讲寺坐落于浙江省天台县,寺院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天台宗的祖庭。寺院山门“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的楹联,正是国清讲寺悠久历史、深远影响和幽静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的阅读,理解洱海地区作为南诏大理王朝中心经历元朝的收编之后,成为帝国的边疆这一历程。连瑞枝透过对大理白族地区的传说、书画和经卷爬梳,来厘清南诏大理国的结构样貌,以"过去"作为田野来构筑和理解洱海边白族应对外来变化的能力与方式:最初依托佛教建国、确立权力的神圣来源,并设置了相应的政治体制;而当遭遇元军铁蹄入侵之后,便和平归顺,且转投儒学,以之作为攀附帝国中心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3
本刊讯5月2日,云南鸡足山金顶寺张灯结彩,隆重举行惟圣法师升座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及海内外嘉宾数千人参加了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地方党政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净慧法师为惟圣法师送座。鸡足山金顶寺位于云南大理州宾川县,海拔3240米。寺院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清光绪年间,虚云禅师曾在此山驻锡。鸡足山主峰名天柱山、四观峰、金顶等。据说明朝末年,昆明太和宫(道教)的金殿搬迁至鸡足山的主峰上,因而寺院始名金顶寺。“文革”十年浩劫中,金顶寺除楞严塔仅存,其余的殿堂、佛像和文物几乎毁坏殆…  相似文献   

15.
邓平 《中国道教》2007,(4):29-29
云南大理巍宝山是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道教名山之一。巍宝山现建有20多座宫观殿宇。2007年3月25—27日,巍宝山南诏国十三位帝王铜像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4,(5)
正本刊讯4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在国公营观音寺召开,来自保定市24个县(市)各寺院场所的1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保定市委统战部长王惠欣、副部长王连水,副市长潘静苏,市民宗局局长董少卿、副局长  相似文献   

17.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0):17-21
古印度寺院教育的兴起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兴起于古印度。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不断修建开凿,寺院逐渐成为僧人生活和学修的主要场所。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徒们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寺院教育体系。寺院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佛教经律论三藏。寺院的教学方式,为讲经、诵经、辩经、著述和禅观实修的有机结合。不过不同的寺院在学修方面各有侧重———有的偏重义理学习,有的偏重具体修证,有的则力图学修并重、均衡发展。学僧们除集体和个别听受三藏经典外,获取和验证所学佛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立宗…  相似文献   

18.
智能在《觉群》2004年第三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介乎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之间的郊区寺院,它都具有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所共有的特征,但是又有区别于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信徒素质、管理几方面来看,郊区寺院不应盲目模仿都市寺院的管理模式,也不应随意照搬山林寺院的管理条文,而应该及时确立自己的定位,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种理念和方法是建立在管理要素基础上的,是因寺而异、因需而异。结合郊区寺院的固有特点,当代都市中的郊区寺院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切合实际的寺院管理理念,理智…  相似文献   

19.
宏度 《法音》2000,(8):46-47
本刊讯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织的以春光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青年僧侣中国寺院修行生活体验团一行27人 ,于6月5日至15日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和莆田广化寺体验中国寺院的修行生活。 体验团的成员分别来自韩国佛教的天台宗(10人)、太古宗(8人)、观音宗(2人)、元晓宗(2人)、曹溪宗(2人)、总指宗(1人)、法轮宗(1人)和曹洞宗(1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验团共分二组,一组赴厦门南普陀寺,一组赴莆田广化寺。这是继前年和去年中韩两国佛教界互派青年僧侣体验寺院修行生活后的又一次友好…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2)
正大相国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距今已有1460年的历史。1992年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以来,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诵戒、布萨等佛事活动外,为弘扬佛教文化,努力推动寺院文化建设,做了如下的工作。一、恢复成立大相国寺梵乐团早在北宋初年,大相国寺被钦定为"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当时大相国寺就有专职的乐僧和演奏佛乐的乐棚,还设有专门接待皇家官员、文人的维摩院。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