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地认识科学   “科学“这个词,英文为Scinece,德文为Wissenchaft,它源于拉丁文“Scientai“,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最早引入我国时大约十六世纪前后,被译作“格物致知“,直到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才首次使用.尽管科学本身很复杂,对“科学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不过归纳总结各国专家学者的看法,大致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科学是准确的判断;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武器和工具;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是有渊源而无止境的长河.[1]科学无止境的发展和不完全重复的变化,使科学总是处于不断补充与修改之中.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对此曾作过深入研究,也感到为科学下一个完满的定义很困难.他甚至主张不能给科学下定义,而只能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科学包括五个方面:科学是一种体制(即完成科学社会任务的组织);科学是一种方法(即发现事实和规律的全部方法);科学是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即科学具有累积性);科学是一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导致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是一种重要观念的来源(新思想、新原理、新世界观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科学”这一概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能概括的。譬如,有人说,甚至百科全书里也这样说,科学是一种关于现实的实际情形的知识的总和。这种简单的定义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它把科学和科学的成果混为了一谈。科学的确是给予我们以知识,就像在冶金过程中可以炼出铁来一样,但是,如果说冶金学就是熔炉里炼出来的铁,那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科学——它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它本身也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成为客观真理的知识的总和。假如自问一下,知识的总和是由什么样的“矿石”提炼出来的,那么就不得不承认,科学的材料是人类在其全部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综合的经验;这也就是在意识形态的范  相似文献   

3.
信仰与知识     
信仰是相信、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真神,无条件地接受他。而知识是一种智慧的作用,是科学文化灌注人脑,使人认识世界。在天主的启示中,信仰和知识原本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人类理性生活中的,但二者有时也反目、对抗,甚至势不两立。所以今天我们仍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一个中肯的认识,才不至使青年一代在信仰和知识之间有所偏颇。 我们不否认获得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光荣,经上说:“有智慧的人如一位荣耀的  相似文献   

4.
本书曾在供外国读者用的优秀教科书全苏比赛中被授于头等奖金和奖状;这是由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出版、印刷和书籍发行委员会和《进步》出版社颁布的。本书预定是供那些第一次从事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来自亚洲和非洲解放了的国家的读者用的。作者从下述情况出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和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及其发展动力的科学,它揭示世界历史过  相似文献   

5.
引言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一场新的经济革命悄然而至,这就是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或者说是基于知识的经济。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要准确地规范和界定它的内涵与外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它的基本内容可初步概括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它表明人类的经济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以及获取新知识、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将是经济发展所有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科学地研究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这一领域强调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增长关于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原因和行为方式的理解;二是应用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来更好地满足雇员和雇主的需要。工业心理学由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领域综合而成。第一是个别差异的研究。对人类能力素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把他们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各种工作中去,并致力于使工作要求与人的技能和能力相匹配。通过细致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工作中人的工作绩效可以有大的改进。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心理学家把有关人类能力的知识应用于军事中的人事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而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的世纪如何塑造教师形象和履行神圣职责。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一)徐向东心灵哲学最近40年来的发展突出地体现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195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跨学科学术讨论会上,由于强调研究心灵的内部过程的重要性.因而宣告了认知科学的诞生,对人类心灵本质的探究终于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20世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对物质世界、生命现象和人类心灵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种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正逐渐统一起来。与量子力学一样,对心/脑的科学研究也给哲学提出了大量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而哲学对有关概念的分析和对各种方法论的批判性考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由此不难理解一般科学哲学和特殊的科学哲学在本世纪呈现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局面。可以说,20世纪哲学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与科学的关系。因此W、V蒯因说科学哲学就是充分的哲学。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理解心灵哲学,我们就无法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历史进程。同样,不认识到心/脑的研究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我们也无法理解心灵哲学最近20年来在西方哲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哲学分支的关系。所以,我们把对心/脑(min  相似文献   

10.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葆伟 《哲学动态》2006,8(9):37-45
工程活动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工世界中。工程和科学一起,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们在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我们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工程伦理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诸多问题之一。一工程伦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1.工程与伦理作为一个哲学分支,伦理学集中研究人的行为和价值的道德领域。它要回答“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或“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这样的问题。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或者说,伦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工程是人类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它的内容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也应当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应地有所增加,比如结构这个范畴,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以适应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逸鲁 《天风》2012,(6):65
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这问题很有趣,但问者大多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科学"这词常被人挂在嘴边,其词义已被人弄得模糊不清。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知"的意思,即对已知的、过去的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它是有限的,而非全能。世界之大并不可以用"科学"一词来概括,超越科学范畴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多得是。人类虽然需要科学知识,但科学并不能满足人类整体的需要。没有科学,人类仍可生活,但是,假若一旦人类只有科学而没有别的,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人不可迷信科学。  相似文献   

13.
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世界。认识有对有错。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类逐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认识的方法,用能够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去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无论在古希腊文还是现在的英文中,“科学”这个词同时也指称“知识”。我国近代使用“科学”之始,不过是指那些分门别类的、被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关于自然的,也有关于社会和语言、文学的等等。文学艺术言志抒情,本身不是知识;但是要了解古往今来言志抒情的状况,获得写事状物的技巧,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这就是进入了知识的领域,进入了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14.
辩证逻辑这门学科是在近代科学和人类辩证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它不仅是被用之于研究辩证现象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工具,而且它本身也因被广泛应用而获得发展,并成了哲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学科。一辩证逻辑是一门思维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出现,主要是由于它与唯物辩证法相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轉变     
作者认为目前已掌握了一种逻辑方法,它使传统的哲学体系(被称作“形而上学”)间的争论成为不必要的,传统的哲学争论已到结束之时。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哲学的转变”。这个所谓“转变”实质上就是把传统的哲学问题,也就是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宣布为没有意义而加以取消。即不再认为哲学是一种世界现,而把它降低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现将其主要论点提要如下: “我确信我们正处在哲学底最彻底的和最后的转变之中,……即哲学体系间的无结果的争论已到结束之时。……现在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它使每一个这样的争论在原则上成为不必耍的。……维特权斯坦(在1922年的《逻辑哲学论》中)是推进到达个决定性转变的第一个人。“每一种认识乃是一种表达,一种描述,……而这能以任何的方式,通过任何的语言,应用任何一种任意制定的记号系统来达到的。所有这些可能的描述方式……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的逻辑形式。一切知识只是由于其形式,才成为知识……。这一简单的见解……使传统的认识论的问题得到解决。对表达、描述的本质的思考……代替了对人类认识能力的研究。……因此没有在原则上不能回答……不能解决的问题。迄今认为不能回答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无意义的文字序列。”“无论哪里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在理论上人们总是能够指明导致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证实的活动,即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最后终点,总是同样的:即出现由观察、山直接经验所断定的确定的事实。……除通过观察和经验科学以外,对真理没有其他的检验和证实的方法。……每一门科学都是知识的系统,即都是真的经验命题的系统,……全部科学都是知识的系统。在此之外,不存在‘哲学的’真理底领域。哲学不是命题的系统,它不是一门科学。”“哲学就是这样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陈述的意义被发现或被确定。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所涉及的是陈述的真理,哲学所涉及的乃是陈述所说的到底是什么。……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都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形而上学的没落并非因为它的问题的解决是一件人的理性所不能胜任的事,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问题。”“我们认为不确定的和纯粹或然的性质是与哲学不相容的,……这是因为或然性或不确定性概念是完全不能应用于明确意义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哲学所赖以构成的东西。……的确,只是由于这种性质,哲学体系间的争论才能终止。……今后将不再有谈论‘哲学问题’的必要了,因为人们将哲学地谈论一切问题,这就是说,有意义地和清楚地谈论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着人类智慧和经验结晶的图书资料事业也与日俱增,如何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并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资料的优质服务,指导读者进行有效地阅读,研究和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及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阅读心理,不是毫无根据地瞎猜读者的心思,也不是无目的的为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阅读意志和情绪、阅读行为和动作等现象去分析和判断读者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手段,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保  相似文献   

17.
金岳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系统地表述在《论道》和《知识论》这两部著作之中。综观他的哲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说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他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知识论》主要是论述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认为知识论的对象是“知识底理”,而所谓“知识底理”即是“共相底关联”。对于什么是共相或共相的关联,《知识论》虽有所论列,但对之并未作充分而系统的阐述,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殊相中求“知识底理”或“共相底关联”;而且它所涉及的共相也仅限于“有观的共相”,即整部《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人是自然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生物界的一部分。是在大自然中通过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而生存的一种存在。否则人就一天也不能存活。当然,人也是社会存在物;但无论人类社会怎样发展,取怎样的社会形态,人都不可能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可以把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自然称为自然环境。①这就不是指一般的自然,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与人类发生关系的外界的自然,具体说来就是作为大地的地球和环绕着它的大气这个整体。在这个自然环境之中,人类呼吸空气、饮水,与外部自…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非经典逻辑分支的时间逻辑,是判断的一个公理化逻辑理论,这些判断是用命题表达的,而这些命题的真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间逻辑的产生和形成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具体典范,它以新的方式丰富了逻辑学。这一对认识的理论方法的创新,是在概括总结全部科学成果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逻辑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人类社会在探索、实践和革命性地改造周围世界及自身中,从逻辑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它本身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既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相伴随,又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原始科学作为“知识童年”(培根语)时代的科学,在人类社会的诞生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出发,作一番研究。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到马克思以前的二千年间,不少学者为了探讨人类起源的奥秘,都曾经孜孜不倦地作过努力,总想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中找到答案。柏拉图认为,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能直立行走、语言、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