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大学高齐云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为《形态》)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形态的问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而形成的具体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次生形态,如列宁哲学和卢卡奇哲学;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次生形态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而形成的具  相似文献   

2.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必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建构原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多样化的基本依据》中,我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原生形态的多样化体系。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体系,必须先研究。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此,必须明确探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4.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体系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月 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5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论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理论学派建设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国内哲学动态》曾在1979年第11期上,介绍了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几种不同观点,半年多以来,哲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更向纵深发展。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一些学术讨论会和高等学校编写哲学教材的讨论会上,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中心,仍然是关于哲学体系的内容和各部分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两个问题,不少同志发表了许多新见解。现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这个问题有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方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科学体系;一个是阐述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前者是科学体系,是原生结构;后者是教学体系,是派生结构。后者当然要以前者为依据,但又不同于前者。许多问题的争论和纠缠不清往往是由于混淆两者引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一个学院式的哲学家。他们没有刻意创造一个哲学体系,也没有写过一本哲学教科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探求无产阶级彻底解放道路的过程中,在批判旧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校哲学原理博士点联合举办的哲学体系改革研讨会于1988年元月20日至27日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教委委托南开大学哲学系具体筹办和组织的,会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本身的改革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肖前教授、夏甄陶教授和北京大学的黄楠森教授、谢龙教授等分别提出了新的哲学体系改革的研究提纲,并向大会介绍了他们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逐渐地兴起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热潮。“哲学现代化”的呼声;出现于“体系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探讨这种状况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编写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哲学教材,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一九五七年初,曾对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当时的争议,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这个问题而展开的。今年以来,随着哲学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个问题又重新提出来了。不少报刊,特别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哲学原理博士点联合举办的“哲学体系改革研讨会”于1988年元月20日至27日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是对高校哲学博士点联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们广大哲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九姓维吾尔人民的伟大思想家艾卜—奈斯尔·艾勒—法拉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自然泛神论哲学体系的开创者,他在维吾尔族和中亚细亚的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述其闪耀在黑暗的中世纪天空中进步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是旧哲学的范畴,它有其特定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本来已不再延用这一范畴,但是近几年在关于物质概念,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又提出了本体论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对象,内容和体系,所以就引起了关于本体论的提法是否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沒有本体论的讨论。现就这一讨论述介如下,供研讨参考。一、有没有和认识论截然无关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1、实践性原则。强化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实践地改变世界的社会功能。在提高哲学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增强和强化人们从事理性批判和理想建构的能力,为人们更加自觉有效地从事实践批判和实践建构提供哲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文章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而提出这个命题的同志又往往把问题归之为: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究竟在马克思主义中占什么位置?并说: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强调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一个重要地位,而这个问题恰恰被我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期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以往讨论忽略的问题。恩格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且成体系,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来源三者皆可为证。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如下几点: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为物质,指称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第二,研究本体的哲学分析框架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三,人对本体的反映是外在经验,理论表现形式为实证科学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第四,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哲学性抽象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二者皆具辩证性质;第五,对外在经验的提炼概括是内在经验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此为基于实证科学而来的哲学,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这是完善恩格斯哲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壮丽图景,也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张岱年哲学体系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地评估张岱年对建立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贡献,并为当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生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它的结构和体系作认真的研究。改革现有哲学教科书的体系,是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讨论和探索,巳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正确处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