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孤独感问卷、意志控制问卷和抑郁问卷对688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5.62岁,男生314人)进行调查,考察了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之后,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孤独感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因此,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干扰可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5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作用是否会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疲劳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愉悦追求在自我调节疲劳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调节疲劳和愉悦追求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自然联结的调节,即自我调节疲劳对愉悦追求的正向影响随着自然联结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自我调节疲劳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问卷法对湖北省两所中学共3219名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在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使用科技设备而产生的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干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还能通过情绪症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环境敏感性在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较高的环境敏感性能够缓冲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555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控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且情绪症状显著多于四、五年级;男生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父母行为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母控制(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在父母控制与儿童情绪症状关系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学校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32名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关系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学校联结量表。结果表明:(1)友谊质量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资本。(2)亲子关系通过友谊质量对青少年的心理资本的间接效应受学校联结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低学校联结的青少年中更显著。本研究验证了家庭系统、同伴系统和学校系统对个人系统(心理资本)的联合作用,对青少年心理资本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1137名一年级职高生实施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和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一年级职高生在抑郁问题上女生更严重,在外化问题上男生更严重;(2)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显著正相关,教师、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一年级职高生内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3)一年级职高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内化问题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外化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教师自主支持对一年级职高生外化问题的影响受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对于感知父母自主支持较高的学生,教师自主支持对外化问题的影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2)社会技能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论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和感恩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8名初中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心理资本量表、学业成就问卷、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结果表明:(1)心理资本既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就,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预测学业成就,即自我控制在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资本通过自我控制对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所起的间接效应受感恩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高感恩水平的初中生中更显著。研究的发现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中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采用老年人社交网络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和社会网络量表对1063名50岁及以上城市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2)自主、胜任、关系需求满足在线上社会参与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社会网络规模调节了“线上社会参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抑郁症状”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