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戴珅懿  马庆国  王小毅 《心理科学》2011,34(6):1302-1307
近年来,网络病态使用的一个子类-网络游戏成瘾已经引起了学术研究的兴趣。本研究采用修正版 Stroop实验范式-Online Game Stroop探讨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注意偏向过程。结果发现,在网络游戏成瘾组中,网络游戏相关词语与中性词语相比诱发了更高的P200以及P300的振幅,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相同结果。此线索-反应证实了网络游戏成瘾者对特有的成瘾相关线索的高度敏感化引起的注意偏向可能是其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成瘾对人类认知功能的损伤日益成为研究焦点之一。采用注意焦点转换任务,分别要求网络游戏成瘾被试与正常被试在工作记忆的语音环内、视空画板内及语音环——视空画板间进行注意焦点转换,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在各转换任务中转换代价的差异,来探讨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注意焦点转换功能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特征。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组被试在视空画板内进行注意焦点转换时比对照组被试表现出更大的转换代价,而在其他两种转换任务中则没有发现组间差异。此结果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注意转换功能受到特异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性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1):65-68,61
Davis的认知-行为模式揭示的非适应性认知是网络成瘾产生的充分条件,本研究通过《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的测验,分析网络成瘾者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非适应性认知基础,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大脑是否异于常人的问题有助于对网络成瘾进行定性、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与正常人相比, 网络成瘾者的大脑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异常:①额叶和扣带回多部位存在结构性萎缩和功能退化, 导致其对上网行为的冲动控制出现障碍。②海马功能障碍, 导致其认知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能力下降。③奖赏中枢功能代偿性增强, 可能与其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④内囊后肢的神经纤维结构较密、活性较高, 可能与其长时间兴奋性操作键盘、鼠标或游戏手柄有关。目前的研究结果至少说明:网络成瘾者的大脑存在一些功能性的、与物质成瘾者类似的异常, 但这些异常是否由网络成瘾导致, 以及这些异常是结构性的, 还是持久性的,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7.
王子豪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23,(4):999-1007
采用网络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症状间联系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间的关系。916名大学生完成了游戏成瘾量表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与焦虑、抑郁得分显著正相关;其成瘾核心症状为显著性,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为情绪调节,女性为显著性;在三者的共病网络中,无论男女,核心症状均为恐慌;网络游戏成瘾与焦虑、抑郁的症状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共病症状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在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973名中学生被试完成基本人口学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人格五因素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结果:(1)人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其中,情绪性人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2)家庭功能在情绪性、责任心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治疗中,可针对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功能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减轻其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IAT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相比,网络游戏成瘾者持有自我攻击性信念和对攻击性的更为积极的内隐态度;(2)网络游戏成瘾者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在外显攻击性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