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谈起自己上学的孩子时总是遗憾地说:孩子倒是聪明,就是粗心大意,考试从来不能得满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粗心大意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经常表现出不细心、不周密、马虎、疏忽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2.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3.
不少家长都有疑问:为什么孩子会变得那样的独立和难以沟通呢?父母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想想我们自己是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对于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品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正确地使用表扬手段,可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当然,有效的表扬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哪一套表扬模式可以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因  相似文献   

5.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诚实正直的好孩子,可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孩子爱撒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您家的孩子不撒谎呢?我觉得您应该切实做好以下五点: 1.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往往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谎当成玩  相似文献   

6.
<正>鼓励式教育到底是什么?"鼓励式教育"是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这种移入的"赏识教育"让很多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表扬"越来越多。1960年到1970年,许多美国社会问题都出在人们的自信心缺乏上,因此,这使得美国开始试着用表扬的方式提升孩子的积极性。这一思想慢慢变成了主流,改革开放后这种教育模式也慢慢地也传入了中国。从1990年开始,研究者发现,过多不恰当的表扬不但没有提升孩  相似文献   

7.
王金红 《大众心理学》2020,(2):29-30,23
2019年4月的一个上午,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这位家长的孩子上初三,原来学习成绩挺好,马上要体育考试了,但孩子就是不上学了。孩子老师、同学、家长、亲戚试图和孩子沟通,孩子基本都不搭理。家长很焦虑,感觉和孩子仿佛突然在两个世界了,彼此没有信号。如何才能和孩子沟通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做家长的都企盼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有时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了一点事,便大发雷霆,指责孩子“笨蛋”、“没出息”;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向外人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为了不让孩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经常运用的方式方法,如何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方式方法中,找出带有实效性、规律性和技巧性的东西,一直是笔思考探索的问题.本从表扬和拟评的的多种方式方法谈了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家长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近日,有记者随机调查了31闰广州的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影响学习”。但约有七成家长对孩子早恋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表示愿意“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积极引导孩子避免早恋带来的不利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致。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把他们的耳朵唤醒呢?  相似文献   

12.
正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博得他人的称赞。教师亲切的话语、赞许的表情、信任的目光,是学生进步的精神动力。表扬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表扬学生最主要的是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表扬方式。一、口头表扬。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对班里的好人好事进行口头表扬,如:表扬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大;表扬某个学生劳动积极;表扬某个学生自觉学习、书写好;表扬某个学生关心同学、  相似文献   

13.
<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开朗、合群、有礼貌,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或是欺负同伴,霸占玩具,不懂分享;或是举止不文明,口吐脏话;或是不能融入集体,胆小、退缩等,似乎远离了父母的期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说起。一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婴幼儿有和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剧《孩子的烦恼》让隔代教育这一话题再次升温,很多家长在肯定这部剧的同时,也思考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老人带孩子确实给家长省了不少事,但由此而激发的家庭矛盾接踵而来,"家和万事兴"一时难以实现,稍不小心火就烧到了孩子身上。专家指出:隔代教育中的问题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年轻家长绝不能撇清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1.家里学校祖父母出镜频率高最近,校园心理剧《孩子的烦恼》受到家长们  相似文献   

15.
平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批评孩子,对孩子左不顺眼、右不称心,弄得孩子很为难。其实,做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吹毛求疵。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其间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有道是:多一分感受,多一点经验;多一点积累,多一分成熟。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则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养成怯懦心理 父母对孩子经常吹毛求疵,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我大概是不  相似文献   

16.
邵珊 《天风》2016,(4):29-30
正抛开有无宗教信仰,"人不能说谎"、"说谎是恶"等观念已是人们普遍的道德共识。因此,人们经常教导孩子"不许撒谎"。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又经常会遇到不得不说谎的情况。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些人为了保护犹太人,将犹太人藏在自己家中的隐蔽处。当遇到德国军人前来质问家中是否有犹太人时,他们应该如何作答?是因为不能说谎而如实告知犹太人藏身之处呢,还是为了拯救生命而选择说谎?  相似文献   

17.
<正>暑期漫漫,夏日炎炎,家长如何助力小朋友们把假期过得丰富多彩呢?是选择孩子独自去夏令营锻炼开拓视野,或者选择亲子出游互相陪伴,还是选择在家避暑,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对于这类问题,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权限让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计划能力是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需要在亲子互动中培养。例如计划亲子出游的家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出游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请孩子做“小管家”参与管理日常开销,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监督和鼓励孩子对所作计划的落实,有意外情况时带领孩子灵活应变。这样既能够提高亲子互动的频率和质量,还能提升亲子双方的幸福感,这个过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计划和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呈现有一次,笔者和一名初中心理教师聊工作,他不断向我吐苦水。他观察到有一个学生问题很严重,多个症状表明是某种严重心理疾病,他强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那边去诊断治疗,可是家长就是不配合。教师描述的这么严重还不带孩子去医治,是不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还做的不专业不细致呢?笔者追问该老师:"你是怎么和孩子家长谈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成份是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的主动性完全来自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而发展起的好胜心。假如不能满足孩子的求趣心和好胜心,他们将毫不留情地拒绝一切学习。有些家长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强迫孩子去学习毫无兴趣的东西,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使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一) 面对中学生早恋怎么办?不少家长采取堵的办法,跟踪、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干脆训斥、呵斥、打骂、关禁闭。教师呢?也积极配合家长"打、防结合"。事实上,这些硬性"堵"的措施,对于处在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促使其走上极端。最近,我的朋友某中学的张老师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谈恋爱,甚至有学生问悄悄地谈恋爱碍不碍事?张老师为此提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是成熟甘甜的红石榴好吃,还是又苦又涩的青石榴好吃呢?并在班上提出来讨论,当然不会提及某人的名字。张老师最后说,将来学成事业有成之后,我倒乐意为你们牵线搭桥,不过现在不行。此后,该班学生再也不见"小情侣"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