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中国有2.3亿名儿童,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为第一位,可见儿童教育市场潜力之巨大.但目前幼教现状参差不齐.有的机构租个房子、招几个幼师毕业的学生、弄本教案,就开始办班;有的亲子园,教师连普通话都说得不标准;甚至有机构还没发展成型,就忙着发展连锁,以赚取加盟费.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呈现出一派“百花争鸣”的景象,却鲜有“奇葩”.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上学习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钢琴教育日益普及。然而,许多地方的钢琴教学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一些教师与学生都在很盲目地教与学,出现了教材运用混乱,教学方法不正规,教学态度不严谨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练着初级的练习曲,却弹着中级的乐曲;甚至有的学生仅学一年就弹到了《车尔尼849》的程度(中级)。这种种拔苗助长的风气,真是误人子弟。学生和家长们迫切希望老师能够严格而正规地教学,科学合理地搭配好教  相似文献   

4.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落后是一种常见疾患,我国各地发病率不同,有的地区偏高有的地区较低,估计全国患者数量相当可观。患者成为父母、亲属的沉重包袱,严重者长期由家庭、政府或集体单位供养生活,影响家庭、国家或集体经济及亲属工作、学习。个别轻度患儿进入学校,给学校、教师带来麻烦,本人成为小伙伴戏弄、欺侮的对象,学习成绩低劣。有的则游荡街头,甚至受坏人唆使而发生犯罪行为。所以,智力落后患者问题,不限于医学方面和训练、教育  相似文献   

5.
林超群 《天风》2017,(11):22-23
教会有节庆,欢庆纪念理所当然。但在个别地区,教会搞庆典出现十分奢华铺张的现象,还美其名曰"荣耀上帝"。例如:有的基督徒把圣诞节当成一个热闹甚至狂欢的聚会;有的基督徒将圣诞聚餐当成"平安大餐"(迷信化),甚至为多得一个席位而争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6.
1996年底,我们看到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沉渣泛起,相面、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死灰复燃,还出现了数字迷信、超常意念、特异功能、包治百病等伪科学和新的迷信,个别邪教组织也蠢蠢欲动。受此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学前儿童胸前佩戴了“圣牌、圣物、护身符“,脑后梳起了“长命辫“,有的人在封建迷信中丧了命,甚至有的家长为给孩子“驱鬼“治病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杀死。对此,我们在痛心疾首之余,感到有必要在  相似文献   

7.
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晓路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4):733-734,732
随着教师体罚使学生致残致伤、造成严重心理创伤事件的屡屡暴光,人们开始研究教师体罚现象。究竟什么是教师体罚,教师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危害,教师体罚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表现形式和归因方式如何,怎样才能预防和矫治教师的体罚行为,这些问题是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老师或家长通过孩子、学生谈心,可以直接获取大量可靠的信息,为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依据;通过谈心,家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得以沟通,使彼此增加信任感。另外,谈心也是解决孩子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把“心”谈好。同一主题,同一内容,不同的人进行谈,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有的人很善“谈”,一谈就灵,问题迎刃而解;而有的却不善谈,一谈就崩,问题越谈越僵。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谈心的技巧,尤其是谈心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深入,大中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独生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而测查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重视,并在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开展起来。然而,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智力测验所得结果——智商的含义。有的家长把智商分数与学业成绩等同看待;有的家长得知孩子的智商较高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也有的家长因孩子智商较低,而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成功     
正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一般是指:实现了为之奋斗的某个目标,或名,或利。可是,有的人取得了这样的成功之后,发现并没有预想中的快乐,甚至,却增添了新的烦恼。有的人,还为此变得抑郁。而一个农民工干完一天的活不管有多累,只要拿起毛笔练字,就赶走了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研究所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低估和轻视了课前预习的重大意义。还有一些教师,耐心欠佳,就肤浅地认为“小学生预不预习一个样”,结果将预习新课这一环节干脆就从教学过程中省略了,甚至就根本不主张学生预习课文。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预习意识不够,就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了。  相似文献   

12.
学习疲劳症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倦怠、厌烦、懒散、拖沓的精神状态。患有学习疲劳症的学生,或在课堂上不听课,不做笔记,东张西望,搞小动作,看课外书消遣,甚至睡觉;或课后(自习课)不复习,不做作业,不思考问题,提不出问题供自己钻研、解决,更不去请教同学和老  相似文献   

13.
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利用互帮互助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班级里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变了以往这些学生一上课就想睡大觉或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高效课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学生不赋予社会的期望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被查处的贪官身后大多数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惶惶不可终日,祈求在菩萨的保佑下,逢凶化吉,逃避打击。在没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中,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也不乏其人。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大师”津津乐道,甚至以认识个别“大师”为荣;有的领导干部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玉帝、观世音等神灵;有的领导干部每逢上任、购车等重大事情都要问问神灵;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连出行也要算日子。领导干部求神拜佛之风凸显了当前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软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时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子女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于过份推崇智力测验,而把智力商数(IQ)看作是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条件,从而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心急急情切切地希望孩子成绩一天一个样,于是乎,强迫孩子识汉字、背唐诗、学外语、做算术,有的甚至走入强迫孩子背词典,背平方立方数的极端;不惜重金追赶潮流让孩子练琴、学画、玩电脑者有之;人为地增加强度、难度,进行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施行各种教育计划或方案者有之。似乎这样填鸭式辅导、全方位“轰炸”就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经常看到班主任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地规劝学生。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所付出的精力和难能可贵的耐心,远远超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时间,令人为之敬佩和担忧。敬佩的是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挑起教育学生的重担;担忧的是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时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方式,导致播下的是爱的种子,收获的可能是恨的果实。因而家长面对蛮横要挟的逆子求助无门,呼苍天愁断肠;老师亦勤教导见效难,叹无良方。这种状况不仅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也给优秀生造成直接干扰。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圣史写吾主耶稣的言行,有相同的,有这位写了,别三位没写的。耶稣因圣神而欢欣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们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及明达的人,而启示了给小孩子。”这句话圣玛窦和圣路加都记载了,可见其重要。我每次读到就十分感动。耶稣的话,许多人听了,有的稍微注意一下,有的丝毫没有注意,甚至一笑置之,有的十分注意。有人仔细研究,对他有信心,成了基督徒。这个现象只要读上面这句话的解释就有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认为没有躯体上的疾病,即是健康。(而健康应该是指人的身体、精神都处于良好状态)。同样人们对“体罚”的认识也仅理解为对躯体的伤害。一般学校领导只对所发现的对学生躯体的损害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对个别老师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会去处分哪一位实际是使用“心罚”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议题,各抒已见,互相启发,通过信息的多向交流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垄断者,学生则因为知识的不完备而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不再以知识的传授为本,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的平等参与和探究。讨论式教学因其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实际运用过程中,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则因为运用不当,使之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有感触,现对此谈谈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永波 《美与时代》2005,(10):92-93
电脑的普及冲击了书写,因此加强书法教育是极为迫切的.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艺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书写能力,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又一途径. 据报载,一些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一位每年都参与高考评卷的老师说,现在一些学生写字的水平实在令人感到可悲,快上大学了,字写得还跟小学生一样,歪歪扭扭的,有的甚至没有小学生写得工整.而有的成年人更甚,已发展到握着笔写不出字来的程度.前不久,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士的打字速度非常快,却很少用笔写字,有一次需要她提笔写字的时候,那非常熟悉、一触键盘立马就会从屏幕上闪出来的汉字,她竟然不知道怎么写了.再放眼看现在的大学生,钢笔字的水平,实在无法恭维.据记者调查,在不少高校,书法课不是必修课.一些学校的文秘、建筑等专业曾开设了书法选修课程,但只有很少的学生选课,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音乐等其他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