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昆 《道德与文明》2019,(2):128-133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但目前学界对其进行的界定与分析往往限于现象描述,而没有凸显其伦理实质。伦理视阈下,"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种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经济分析和解释的范围与对象,以及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市场价值观扩张至人类社会所有行为和领域的理论趋势和现象。"经济学帝国主义"从表面上看,是指经济学研究领域和范围的扩张、经济分析和解释的对象扩大,但其伦理实质却是"唯经济论"和市场价值观泛滥的"泛经济主义"。应该警惕将精神和伦理层面的东西纳入经济分析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混乱。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效率与伦理两个基本标准探讨了福利经济学对于经济运行体系的伦理选择问题。首先分别讨论了福利经济学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的具体情况。其次分析了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及其原因,即仅仅依据功利主义伦理基础的狭窄理论框架与包含道义主义伦理学在内的广阔的价值世界之间的矛盾。最后指出:通过引入道义主义伦理学作为福利经济学的伦理基础之一,特别是通过引入伦理妥协的方法解决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基础与道义主义基础之间的矛盾,便可以扩展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消除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使福利经济学能够在新的意义上同时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的定义、目标与内容表明,它是一种通过赋予单纯的经济以"绿色"而使之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并具有了伦理底蕴的经济形式,它的伦理底蕴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并且因此指向了人的美好生活。人的美好生活无论从人自身的存在形式以及从人类组成社会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的基本指标看,还是从中西伦理学的探讨主题看,都主要体现在人的感性幸福和理性德性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或者说体现在为这两个方面提供条件的经济与伦理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由于感性幸福(经济)与理性德性(伦理)常会因人把前者当作唯一目的而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所以,中西伦理学和福利经济学曾经分别从伦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力图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绿色经济所做的努力正是要在实践上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它通过把绿色经济提升为社会形态从而在政治、文化(价值)和经济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从单纯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推进经济发展的伦理化,在经济与伦理的和谐之中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格局,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伦理维度上以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的矛盾现象凸显出来。面对全球化中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并存的复杂态势,合理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理性审视和反思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和伦理冲突,以生态价值观引导下的伦理多元主义应对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的经济伦理概念是经济伦理学建构的基础。梳理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经济伦理与企业伦理的关系则是确立经济伦理概念科学性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道德性神话比它的非道德性神话更偏离事实,如果我们从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这一假设前提来研究经济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与伦理的冲突是大量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伦理学的真正任务是揭示二者冲突的必然性根据和根源,在二者的冲突中权衡和选择,借助法律在二者冲突之间形成必要的张力,最终找到缓解直至消融二者冲突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自发生成论”和“理性创设论”是传统道德哲学关于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两种理论模式。“自发生成论”认为,伦理道德不是纯粹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行为实践的自然结果;“理性创设论”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自觉建构的结果,是人类理性创设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模式都以抽象的人性为其理论基础,无法合理解释个体与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基于现实伦理实体的“创生拓展”应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发生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蕴涵的伦理本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学与伦理学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互相渗透和依存关系。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 ,它不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 ,而且总是在由人的意愿、期望、追求、信仰和道德所组成的合力作用下进行的。人类经济行为内部及与其相联系的主体人格素质本身实际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义。首先 ,伦理关系是经济系统的一种自生关系 ;其次 ,伦理观念是经济秩序的价值特征。不同类型的经济秩序会孕育产生出不同的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 ;最后 ,伦理选择也是一种经济规则和经济目的的实现机制。经济的伦理本义的发挥不仅受制于社会伦理的背景影响 ,而且直接受制于具体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规约。  相似文献   

9.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代表作,也是一部经济伦理学著作,他对经济核心概念范畴、环境保护和气候问题、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等主要论题的研究,充满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医学伦理学界的普遍关注。过度医疗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过度医疗的经济学表现是医生诱导需求,直接成因是缺乏弹性的医疗需求,存在的市场环境是垄断竞争。遏止过度医疗需采取相应的伦理与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经济伦理学道德建设。经济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这两个层面上 ,实现构想一种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相结合、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现实性和理想性相结合的经济伦理道德价值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经济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研制的工作伦理问卷, 通过对全国8个城市955名员工、6所高校508名在校大学生以及两大军区461名现役军人进行问卷调查, 对企业员工工作伦理的因素结构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n=478)表明, 企业员工工作伦理由职业操守、工作意义、勤奋奉献、积极进取和人际和谐5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n=477)结果表明五因素模型是比较理想的模型。复核效化检验结果表明, 基于企业员工样本得到的工作伦理五因素结构在大学生样本(n=508)和军人样本(n=461)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与预测力。文章最后对企业员工工作伦理维度的构成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家传统金融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讨儒家的金融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儒家由人性自利的基础出发,强调金融合理的自然主义立场;由此进一步导出仁义为本的民本主义;智勇兼重的理性精神;礼让为先的合作精神等主要金融伦理原则。这些原则与诚信原则、互利互惠原则、节俭原则等一起构造了中国古代金融伦理体系。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从这些资源中吸取养料,在改造发展的原则下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崭新的金融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Moun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planet is reaching the point where the Earth's ecosystems will not be able to support the level of human occupation. The global economy also seems to be generating income disparities that threaten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even the most developed economies. Although both these trends are root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global market economy, standard economics has surprisingly little to offer in the way of policies that might allow us to surviv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our curren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t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our current predica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eoclassical welfare economics and the alternativ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We argue that ecological economics, by placing the study of economics squarely within human society and ecosystems, can lead the way to make economics both scientifically credible and policy relevant.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伦理:意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从日常伦理衍生而来,但也具有自身的场域逻辑;企业伦理主要涵括企业之于社会系统的责任伦理和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的功能渐次演绎为“约束效用”、“工具效用”以及“价值效用”;在一定情境下,企业伦理与其组织功效、经济绩效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Bernice Martin 《Religion》2013,43(2):101-117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re is a partial consonance between the ‘inner-worldly asceticism’ of the fast-growing Protestant movement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economic imperatives of the global capitalism into which Latin America has been progessively incorporated since the 1960s.This consonance stops short of being an unequivocal ‘elective affinity’ since there are also points of tension between the new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It is argued that such consonance as exists arises out of a complex symbiosis rather than a simple one-way causal relationship.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range of views among Latin American Pentecostal Protestant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faith for economic behaviour, and relates these views to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It suggests that certain Protestant habits and values minimally assist economic survival and can even lead to modest succes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Pentecostal movement in Latin America which diverge from the classic Protestant ethic of the West, notably the emergence of an indigenous prosperity gospel and a selective acceptance of consumerism.  相似文献   

17.
论伦理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存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历史性统一,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秩序中的关系,是有主体精神渗透其中并通过道德、法律、习俗等规则体系维系的关系,它的首要问题是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伦理秩序应把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伦理秩序的顺畅和谐在于道德的有效调节,也在于法律的有效控制。伦理秩序在社会变革中经过必然与自由的辩证运动,使矛盾化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以公正支撑的合理的伦理秩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略论伦理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不再坚持传统的伦理与经济的二分法的观点,不把伦理看作只是对经济存在一种能动的反作用。试图从一个新的伦理经济的视角研究,伦理经济把伦理本身看作是渗透在经济之中的一种经济因素,经济本身内涵着伦理价值。伦理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互为一体。因为问题过于宏大和复杂,无法进行全面研究,只从伦理道德作为伦理精神和作为资本如何与经济因素融合这样二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debate over both the imiplications and the merit of Leopold's land ethic. I consider the two most prominent objections and a resolution to them. One of these objections is that, far from being an alternative to an “economic” or cost‐benefit 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Leopold's land ethic merely broadens the range of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o be used in addressing such issues. The other objection is that the land ethic is a form of “environmental fascism” because it subordinates the welfare of humans to the good of the ecological whole. I argue that these objections are based on a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of his theory by advocates and detractors alike. The land ethic is centrally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rationality that advocates a shift in the way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conceptualized and approac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