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探讨了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及特征。结果发现 :(1 )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保健、人际交往、声望地位和自我实现四个因素。 (2 )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中 ,当代的硕士研究生最看重自我实现因素 ,最看淡声望地位因素。 (3 )文、理科研究生对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重要性的评价无显著差异。 (4)男性研究生比女性研究生更看重声望地位与自我实现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斌  温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1-175,182
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1)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者依据相关理论编制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0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构可由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4个因子组成.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的自我实现排在首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现在性别、学校性质、文理科、学分绩排名、学校所在区域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就业去向意愿上,大学生仍偏向去南方及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倾向去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单位和外资合资机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民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以浙江省本地和来自外省的503名农民为样本,对农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模式,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农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民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的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的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择业效能感与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中的内外倾、神经质两个因素有显的相关,男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易受人格因素的影响,而女生则较少受人格因素的影响;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3~5岁幼儿职业声望认知及职业声望垂直空间、大小双重隐喻的发展规律,研究采用将高声望职业人物和低声望职业人物图片放置垂直空间的上方/下方和大/小的人物剪影图片的任务操作。通过2个实验及综合分析结果发现:3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开始萌芽,高职业声望为“上”的正极概念隐喻开始出现; 4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已形成高职业声望为“上”、“大”,低职业声望为“下”、“小”的双重隐喻能力; 5岁幼儿职业声望的双重隐喻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揭示:3~5岁幼儿对职业声望的隐喻加工存在正极优势。幼儿对职业声望的垂直空间和大小双重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不同步,职业声望的垂直空间隐喻发展优于大小隐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沛  康廷虎 《应用心理学》2005,11(2):143-148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全国 1 3所大学共 2 0 0 7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 ,大都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2 )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发展趋势看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感均高于一、四年级 ;(3 )女生在择业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高于男生 ,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高于女生 ;(4)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家庭、择业和学校环境方面的压力感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5)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对246名大学生施测16PF,分析了16种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在恃强、怀疑、幻想、紧张这四个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好强、固执,更爱怀疑、紧张,女生比男生更富于幻想;在世故性上,女生的变异率大于男生,女生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经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所提取出的因子数量相同,但男女生的因子结构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服务部刘风景部长说:除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偏见,客观上女生的生理特征决定“工作周期”短于男性,再加上生育休假等等,在工资待遇一样的情况下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成本的增加。其次,虽然有些女生学习成绩高于男生,但实际的动手能力普遍低于男生。而且,女生在力量、耐力、灵敏度等各个方面都和男生存在差异,不适合某些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周宗奎  范翠英 《心理科学》2001,24(4):442-444
本研究采用经修订的量表对大城市三所普通小学的569名小学生测查了与社会交往有关的情绪,结果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显著地高于女生。被拒绝儿童的孤独感最高,其次是被忽视儿童。二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被拒绝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儿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地区七所高校663名在校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所用的标准却有很高的一致性.(2)“高级职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中的首选职业,又是现实中的首选职业.(3)“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4)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其所在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科类、性别、是否临近毕业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彧 《心理学探新》2002,22(1):55-60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注重平等、公正,男生比女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的特点;相对来说,不重视个人需要的表达,而对权威的服从表现了相当的重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状况与家庭因素,尤其与父母的养育风格、个体认同的影响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世平  张艳  王晓庄 《心理科学》2012,35(1):180-185
为研究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有效性,实验一、二分别从决策者心理特征(内隐自尊与风险偏好)和职业方案特征(框架效应与风险水平)入手,考察二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的高低显著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性;大学生对风险水平不同的职业方案的选择倾向由低到高依次为冒险、折中、保守方案;职业决策存在明显的框架效应。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职业方案;高风险偏好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冒险的职业方案;高内隐自尊大学生倾向于主动择业;积极表述的职业方案更受大学生所青睐。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成就动机”课题组编制的“学业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北辛集小学三年~高三8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年级与性别间存在交互效应,男生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女生较男生变化更曲折。并且,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均依次降低。另外,小学三年、四年、五年、初一、初二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存在显的性别差异,小学六年、初三、高中三个年级则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中小学男生与女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不同步,到初三、高中发展趋同。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面临重要的生活转折, 其个人目标自主性对未来的无望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192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 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 用问卷评价社会支持与无望感, 探讨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关系, 并分析社会支持和性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毕业前夕去向已经确定的大学生, 无望感更低;(2)大四毕业生目标自主性越高, 对未来的无望感越低;(3)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对于男生, 高目标自主性能够显著降低无望感;对于女生, 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社会支持对于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但是社会支持越高, 其无望感越低。由此可见, 大学毕业生建立自主的个人目标和改善社会支持对降低无望感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自主性的效应对男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凌文辁 《心理学报》1985,18(2):25-31
用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测验的结果表明,中国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大学生。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出了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五个因素。其中四个因素是中国男女大学生共有的。因此,他们在因素结构上无大差别。但“对考试结果的耽忧”是女生的独特因素,“对考试嫌恶和批判”则是男生的独特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真  孙影 《心理科学》2021,(3):682-690
职业决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距离作为个体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偏好?研究通过4个实验,采用2(心理距离:远、近)*2(性别:男、女)混合实验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性别对职业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在心理距离远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稳定、职业声望高的职业;在心理距离近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2)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近的情境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  相似文献   

19.
情绪智力是以情绪或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水平尚可,但情绪表达能力欠缺。(2)在表达自己情绪能力上,男生要远高于女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这种差异存在于本、专科每个相应的年级上;但专科三年级情绪智力水平较一年级时不升反降。(3)对情绪智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网时间、教养方式、舆论关注等。  相似文献   

20.
职业耗竭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连的身心疾病,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即职业耗竭源来自于多方面.研究人员从工作自身、家庭、社会、个体四个维度编制职业耗竭问卷.通过开放式问卷凋查并参照国外职业耗竭成型问卷搜集相关项目,编制成问卷蓝本,以江苏省内基层警务人员为被试进行试测.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探索出导致职业耗竭的8个主要因素,同时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通过问卷调查反应出目前基层警务人员职业耗竭的原因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