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育,有助于医生恪守职业操守,升华职业精神,意义重大。近年来,共情在增强医学人文教育、促进医患沟通、提高诊疗效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美国医学界一直致力于探索共情的本质、临床影响因素及效果。论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医学对共情的探究,从认知、情感及行为几个方面深入对共情的理解,希望共情能拉近现代医患之间因为医学科技发展、文化差异等而形成的生疏感,增强医学生的共情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临床共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是指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能认识、理解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展大量关于共情临床应用的理论研究、实践调查和教育培训,结果显示临床共情的应用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康复和增进医生职业成就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麻醉医生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围手术期倡导人文关怀是必须的,麻醉医生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将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在实践中转化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麻醉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患两个不同主体的差异与分歧,不同历史条件表现不同;社会角色、对疾病的认知、身份与利益是当今医患间差异的突出表现;医患共同决策贯穿于医疗全程,包括充分听取患者及家人的倾诉、向患者说明诊疗安排、接受患者及家人的质疑和释疑、及时了解治疗后的身体感受、在沟通中实现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它对于弥合医患间差异与分歧、形成最佳诊治方案,消除医患间的疑虑、调动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形成医患间的共情,均有重要意义,是营建医患同心医疗的最佳途径。患者参与决策潜能的挖掘和重构医生的权威,在于转换医生的思维,掌握主体间性的认知方法和身体哲学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共情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童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368-1376
共情特质的个体差异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关注导致人们共情能力高低有别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问题。研究发现, 不论是情感共情特质还是认知共情特质, 其个体差异均在大脑进行共情反应、脑结构态及静息态功能连接上有所体现。它们共同说明, 人们的共情能力与其具身模仿能力, 情感加工能力及情绪理解能力密切相关。不仅如此, 共情特质也具有高度的可遗传性, 一些基因类型与该能力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扩展对共情特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关注环境和基因在影响共情特质上存在的交互作用, 并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共情能力训练和提高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提高临床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变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培养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医患沟通与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共性,这两者都是一种特殊的关系,都需要关注人性、心理学方面的共同理论和技巧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躯体疾病的影响。医患沟通需要并能够借鉴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理论及技能和方法,比如:真诚或表里如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等。  相似文献   

7.
催产素是一种亲社会激素, 对人类的共情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情绪识别率, 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关注, 并弱化自身的个体忧伤水平等。从作用机制上来看, 催产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具身模仿能力, 弱化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及调节情感表征过程来影响人类的共情反应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催产素对不同类型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催产素影响共情反应的性别差异问题, 并积极将催产素应用于共情缺陷的临床干预中。  相似文献   

8.
密切医患关系和医患共同决策是在当前医疗状况下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必不可缺的两个重要条件。同时,密切医患关系和医患共同决策又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密切医患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医患双方沟通顺畅,促进医患相互信任,为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前提保证;医患共同决策可以让患者依从性更好,从而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增加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为密切医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医疗技术发展得到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患冲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避免、化解医患冲突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协商是有效预防和化解医患信息不对称、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并实现医疗方案选择多元化等的重要手段。掌握必要的协商策略是当今医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医生可以通过充分解释、提供必要信息,话语通俗、尊重自主,移情理解、灵活变通等沟通策略来满足患者对信息、疗效、情感、面子等方面的诉求,进而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医患矛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人性化医疗的基础,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困境,探索如何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共情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阐述了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思考方式.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存在共情缺陷,如易产生共情疲劳、缺乏倾听、缺少尊重等,通过心理学干预技术提高其临床共情能力有利于减少共情缺陷、避免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推进新的合作型医患关系的建设,尤其适合于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从三个层面对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医患矛盾加以认识,探讨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体现,注重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巧,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医患沟通和临床决策贯穿医疗过程始终,良好沟通有利于医患信任合作关系建立,临床决策决定医疗效果。心理干预技术如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解释技术及共情等适合培养医患沟通及相关于人文医学的临床决策能力。本文提出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培养医患沟通及临床决策能力的写作模式——引导写作、批阅文卷、评析文卷的过程;并论述对这两种能力培养具有独到的意义:可以巩固融会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医学科技营养过剩,而医学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现状,倡导"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麻醉医生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应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不但可以给患者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不良记忆,更可有利于临床预后,改善医患关系。但是,年轻麻醉医生,理论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麻醉技术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上,很多时刻忽略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人文关怀需深入到术前访视,麻醉等待区,手术室内,苏醒室内以及术后随访等各个步骤的细节之中。而且,临床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需要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理团队以及患者本身的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三家医院的5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恶性肿瘤治疗中医患沟通以及临床决策的现况。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医患交流与患者期望了解的信息存在差异,患者更期望了解疾病预后、治疗副作用及费用。临床决策中最常见为医患双方决策,其次为医生决策,患方决策最少。高学历及积极参与医患沟通患者对医患沟通满意度更高并有较高的临床决策参与。建议医生应尽量满足患者对预后、副作用及费用了解的需求,鼓励消极、低学历及晚期肿瘤患者更多参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5.
共情是准确理解他人情绪与行为的情感倾向,它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纽带。共情作为人际互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已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共情的概念、成分、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毕生发展与性别差异、共情的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共情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读者能够对共情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是整个医学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涉及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而共情被认为是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有效路径。本文对共情概念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强调最新的四维度共情,并认为共情是医护人员主导的医患互动的、双向的共情,同时对共情的临床意义及四维度概念指导下达成共情的途径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医者的重视,将共情恰当地、有效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人际语用学关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的人际方面的语用学视角。在人际语用学视阈下,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研究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发现在医患冲突性话语中,患者主要从医生的职业、医品和能力三个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表达对医生的不满和质疑。关系研究是人际语用学最核心的研究,为管理与患者间的关系,处于医患交际主导方的医生可以利用移情、称呼语、赞誉患者、与患者寒暄等策略与患者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从山西省太原市共三所学校中抽取428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家庭环境、共情、攻击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家庭环境、共情与攻击性之间存在两两相关的关系。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可以直接影响攻击性,也可以间接通过共情影响攻击性,共情在两者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的反馈。正畸医生重视随访工作不仅可以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科研水平,还可以反思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总结经验。因此,将临床随访应用于口腔正畸工作中对医患双方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的反馈。正畸医生重视随访工作不仅可以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科研水平,还可以反思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总结经验。因此,将临床随访应用于口腔正畸工作中对医患双方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