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第十二章 最后岁月(上) 当重建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的工作结束之后,那些返回故土的犹太人便在以耶路撒冷城为中心的孤立的小块儿地区安居下来,开始度正常的生活.至此,以往犹大王国所辖的区域便缩减为距耶路撒冷20英里的半径范围,这块土地多石贫瘠的地方就是我们所称的犹太地区;此刻,从前那使人引以为荣的王国却成为庞大的波斯帝国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行省.尽管在此后的历史上交替出现过称霸近东的几个帝国,但犹太地区仍不失为一个行省.我们已经回顾了发生在公元前400年前的诸多事件的经过,那么剩下的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扼要地概括一下在基督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以"反君士坦丁主义"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激进改革派神学家尤达及其耶稣政治的伦理观,展开对激进改革派神学的介绍与阐释,提出激进改革派神学以反君士坦丁主义为基本理论预设,强调自由"联合体"的教会观、宣告以"上帝国"对抗"基督教王国"的终末论、门徒伦理及和平主义等观念,是一种独具伦理性、实践性、教派性、民众性与批判性的神学建构。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在亚洲的西部,全国面积有430,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53万多,其中阿拉伯人約占79%,庫尔德人16%,其他5%为波斯人和土耳其人。全国絕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伊拉克是土耳其帝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占领。由于伊拉克人民的反英斗爭。1921午英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使它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王国,实际上英国仍旧在伊拉克駐扎軍队和占据机場?咏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当人们结束部落生活,或者说当众多部落聚合为一个规模更庞大、成员更多样的群体时,政治共同体产生了,政治生活开始了。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政治共同体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城邦、帝国、王国、封建领地、民族国家,但既称之为政治共同体,便须具备一个最低限度的条件,即通过权力与权威的交互使用,保证政治共同体成员彼此之间能够和平相处及携手合作,进而保证共同体本身之存续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政治共同体都是由权力体系和权威体系组成的混合物。权力是一种物理上的力量,即强制使人服从的能  相似文献   

5.
杨洋  王云骏 《学海》2014,(2):204-210
<正>引言当人们结束部落生活,或者说当众多部落聚合为一个规模更庞大、成员更多样的群体时,政治共同体产生了,政治生活开始了。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政治共同体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城邦、帝国、王国、封建领地、民族国家,但既称之为政治共同体,便须具备一个最低限度的条件,即通过权力与权威的交互使用,保证政治共同体成员彼此之间能够和平相处及携手合作,进而保证共同体本身之存续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政治共同体都是由权力体系和权威体系组成的混合物。权力是一种物理上的力量,即强制使人服从的能  相似文献   

6.
1.人类的全球王国在我生活的时代,人类的历史进程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和令人吃惊的变化。但就近几十年历史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类数千年缓慢发展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富有生气的纪元开始。标志着这个变革的那些重大事件对我们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以致于我们对这个新时代是光辉灿烂的还是阴森可怖的这一问题感到迷惘。事实上,它是已经变化了的地球上的人类处境问题。人类从它成为地球这颗行星的许多生物之一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建立了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帝国。  相似文献   

7.
潘兴明 《学海》2004,6(2):121-126
二战期间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除了在军事、外交方面全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之外 ,还亲自确定英国的战时帝国政策原则 ,并确保政策原则的贯彻 ,处理涉及帝国安危的重要事务。战时帝国政策的实施 ,基本上保证了帝国内部的安定 ,但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作出的让步或施行的镇压 ,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使得帝国内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强 ;同时殖民地的参战和英国的战时宣传 ,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二战后的非殖民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第一端要回到天主身边,只在自己身上消灭作为懒惰、冷淡之根源的肉情和自私心是不够的,还应当靠耶稣基督,以祂的圣宠毁灭我的肉情和自爱之心,在我心中建立耶稣基督的王国。耶稣基督的王国是内心的王国。要在我灵魂上建立耶稣基督的王国就是要肃清一切同基督精神不合的思想,按照耶稣基督的训导办事,以耶稣基督的爱情来爱人,以耶稣基督的行为作为我行动的准则,总之要在我身上度基督的生活。耶稣基督的这个王国不是世上之国,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祥地,国内有文化遗迹一万处,曾繁荣一时,作为丝绸之路中的商队城市哈特拉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伊拉克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还有亚述帝国的中心城市亚述(位于伊拉克北部)和古代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位于伊拉克中部)等。作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和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古迹,它们都是考古学家搜寻文明起源和圣经学者寻找旧约故事的重要场所。其中尼尼微城是亚述王国的第三个首都。《圣经》把它描述为一座罪恶之城,一副…  相似文献   

10.
何谓罗马皇帝?--"帝者,神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撒们的统治在一个拥有 5 0 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帝国———今天分成 3 0个国家———中延续 5 0 0年之久 ,却迥异于我们熟知的中世纪和现代的那类君主政体。在法国大革命之前 ,国王们世袭作为他们家族私产的一个王国 ;这种关于家族及其继承权的虚构不但被平静地接受 ,而且令人吃惊地轻而易举长存于世。另一方面 ,罗马皇帝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职位 ;他们登上皇位并非属于他们个人所有 ,而只是作为公民社团的被委任者 ,也就是说公民社团交给了他们治理共和国的任务 ,我们知道 ,这犹如哈里发同样是由伊斯兰教徒社团委任 ,而且每当统治者变换之…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阿拉伯民族,不仅建立过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封建大帝国——阿巴斯朝哈里发阿拉伯帝国,而且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这是史有定评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和最凶残的帝国迅速解体。但不能因此而产生误解。大帝国成为废墟,并不意味着一个更美好和理智的新社会的诞生。帝国并没有完全瓦解冰消,即使它有朝一日崩溃了,这也并不表明,生活在六分之一陆地上的人们将生活得更好些,生活将变得更甜美,而我们的同胞将变得更自由、更富裕、更健康、更有教养和更具人情味。甚至,停止  相似文献   

13.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理论可能性而言,帝国可以只是个文化/政治制度,而不一定是个强权国家实体。古代伟大帝国的兴衰留下了神话般的历史故事,是耽于梦想的人的永远梦想。现代的“民族/国家’’体系终结了古代模式的“伟大帝国”,使之成为并仅仅成为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4.
洪霞 《学海》2004,4(4):74-78
20世纪初 ,布尔战争极大地冲击了英国 ,导致英国人对帝国扩张的力量和道德自信全面消失 ,同时在国际范围内倍受指责。为了摆脱困境 ,英国重新拾起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自由主义思想 ,形成了新时期帝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种具有明显守成色彩的帝国思想 ,是造成 2 0世纪英帝国的解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原道》2015,(2)
2014年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其远因就是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议会联合。这次议会联合对于18—19世纪英国国家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160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王室联合之前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及其同1707年议会联合的关系,可以认为,1603年之前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关系上有四个阶段即王国的雏形时期、封建化时期、独立战争时期以及新教改革时期对苏格兰"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1707年的议会联合而言,"光荣革命"在两国的相继发生以及随后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对于英格兰与苏格兰议会联合的成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20世纪以来,随着不列颠帝国的逐渐解体,苏格兰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以至于当下谋求脱离英国独立。  相似文献   

16.
宫睿的《康德目的王国公式绎解》对当前学界关于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性、政治性和形而上学解读方案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一种基于多边交往模式的准形而上学解释。针对宗教性解读,宫睿提出三项质疑:目的王国中的成员与首脑身份可以统一到人身上,不涉及更高的存在者;目的王国的理想性意味着引入上帝是不必要的;引入上帝会导致他律。结合康德哲学中目的王国与伦理共同体这两个核心理念,这三项质疑均可得到回应。首先,就首脑身份而言,非宗教性的阐释会与康德主要文本的表述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就目的王国所指向的伦理共同体理想的必要性、建构要素与意义而言,其宗教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保留康德哲学中道德理想的宗教维度,才能既凸显康德对于人的理性与自由本质的确证,又不忽略康德对于人的有限性的深刻阐释。最后,由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一切理性存在者,服从上帝的命令与道德自律是相容的,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维度与康德伦理学的自律精神也是相容的。宗教性解读不会陷入传统道德神令论的他律困境。目的王国理念的宗教性阐释展现了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理想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勤 《学海》2003,1(2):161-163
纵观近代德国外交 ,1890年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少有冒进与盲动。此后的“新路线”外交却表现出了对局势与形势判断不清等特点。本文试图对俾斯麦外交的成功及新路线外交的失败作些辨析。1871年 ,普鲁士经过了三场王朝战争建立起了德帝国。刚刚成立的德帝国称不上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一体化帝国 ,而只是一个联邦国家。俾斯麦在外交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防止法国在欧洲找到另一个盟友 ,从而加速其复仇战争的步伐。“这个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 ,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 ,真正掌握帝国主权的人并不是皇帝 ,联合起来的2 2…  相似文献   

18.
正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大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它的版图包括了今日的中国、俄罗斯(金帐汗国)、西亚地区(伊尔汗国或旭烈兀汗国)、中亚地区(察合台汗国)。其统辖范围几乎包括了当时文明世界半数以上的领土。此外,它与罗马教廷也发生了关系,可以说当时蒙古帝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史。  相似文献   

19.
林英 《世界宗教研究》2006,90(2):103-112
佛菻国使者在唐代曾7次来到长安,学界一直认为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庭帝国,或是入华传教的景教僧。但是,唐代社会习惯称景教僧为波斯僧,而不是拂菻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还存在着有意回避拂菻一词的线索。此外,《酉阳杂俎》中由拂菻僧记载的拂菻、波斯植物表现出古希腊药典的行文格式。本文分析了7世纪前后拜占庭帝国内部的宗教纷争、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叙利亚的基督教派别面临的情况,以及唐代拂菻贡品的产地,做出如下推测:拂菻僧可能是东迁至中亚的叙利亚迈尔凯特派,他们拥护拜占庭帝国和希腊正教,因此才会自称来自拂菻,即当代的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20.
杨耕 《哲学动态》2012,(11):11-14
一哲学史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1]。同时,哲学史又是"思想英雄较量"的场所,正是在这种"思想英雄较量"的过程中,哲学显示出"整体的生命",成为一个"真理的王国"。问题在于,哲学不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