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为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选取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盐酸戊乙奎醚组1(P1)、盐酸戊乙奎醚组2(P2),每组20例.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P1、P2组NF-κB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可见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抑制心肌NF-κB的激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l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一PaCO...  相似文献   

3.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PaCO<,2>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盐酸戊乙奎醚对输尿管痉挛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输尿管镜手术中输尿管痉挛的预防作用,将60例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阻滞,试验组于术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记录术中输尿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外科医生对手术条件的评分以及术后患者的口干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输尿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医生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但术后试验组患者的口干较为明显。提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预防输尿管镜手术中输尿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卡托普利与畀氟醚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10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五组,分别给以不同的药物预处理。观察各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显示,卡托普利与异氟醚联合处理组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卡托普利延迟相或早期相复合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更强保护作用,并以卡托普利延迟相组为优。  相似文献   

6.
了解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临床救治概况,明确盐酸戊乙奎醚抢救技术的内涵,浅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强调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盐酸戊乙奎醚及氯解磷定的应用和其他急救措施,提出阿托品化后盐酸戊乙奎醚和氯解磷定的应用方法,口服中毒的洗胃注意点和导泻在治疗中的意义,对已用阿托品治疗后盐酸戊乙奎醚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慢性肺心病并发MOF的作用,将3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无MOF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论显示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PBMC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NF-κB活化后上调TNF-α、IL-6等的表达在M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慢性肺心病并发MOF的作用,将3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无MOF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论显示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PBMC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NF-κB活化后上调TNF-α、IL-6等的表达在M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卡托普利与异氟醚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100例瓣膜置换术惠者分为五组,分别给以不同的药物预处理.观察各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显示,卡托普利与异氟醚联合处理组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卡托普利延迟相或早期相复合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更强保护作用,并以卡托普利延迟相组为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选取1 535例小儿外科手术,随机分为三组,观察麻醉前用药唾液分泌量、体温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气管插管和拔管时,三组分泌物量有差异(P<0.01).三组基础体温无差异(P>0.05),组内有差异(P<0.05).三组基础心率无差异(P>0.05),组内有差异(P<0.01).三组平均动脉压无差异(P>0.05).因此PHC 0.04mg/kg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麻醉前用药,能有效抑制唾液腺分泌,维持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甲亢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4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 n=20)与对照组(n=20)。记录术前与麻醉诱导后的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抽取静脉血进行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诱导后、插管后即刻、1分钟、2分钟、3分钟,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儿茶酚胺在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2分钟、插管后3分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甲亢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心脏手术中的血小板(PLT)计数与肝素耐药的相关性。随机将12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根据PLT计数分成仍血小板组(PLT〈150×10^9·L^-1)和高血小板组(PLT〉250×10^9·L^-1),每组各60例。麻醉后抽取中心静脉血监测浏活凝血时间(ACT)基础值,肝素化后ACT值,肝素总用量和鱼精蛋白用量,并计算鱼精蛋白/肝素用量。首次肝素化石静脉血ACT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ACT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小板组肝素抗凝并足者有26例(43.3%),低血小板组仅4例(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及鱼精蛋白用量均有朔计学意义,前者用量较大(P〈O.01)而后者用量较少(P〈O.05)。心脏手术时血小板计数高者易出现肝素抗凝不足。肝素需要量较大而鱼精蛋白用量较少。高血小板组以先心病患儿为多。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177;7.5)%和(61.3&#177;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选取108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依叶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每日1次)和依苏组(口服依那普利片1片,每日1次),疗程6个月,另选取冠状动脉造影为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及PWV,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较非冠t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o.01),治疗6个月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均较治疗前降低(P〈o.05,P〈o.01),而依叶组血清Hcy水平及PWV较依苏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从而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丙戊酸是否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采用WST-1、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丙戊酸与顺铂联合对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明显强于顺铂组;NF-κB P65的表达量顺铂组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明显低于顺铂组。因此,丙戊酸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且与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收治的轻度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NYHAⅡ级)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加用螺内酯(20rag、Qd),B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抽血行EI。I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LVED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32,P〈0.05)。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骨桥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HMGB1变化的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控制A(4.4mmol/L~6.1mmol/L)、B(6.2mmol/L~8.3mmol/L)、C(8.4mmol/L~10.0mmol/L)三组.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入ICU后0d、1d、3d、5d、7d采血测TNF-α、HMGB1浓度.三组TNF-α、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组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d较B、C组明显降低(P<0.05).A组28d病死率较B、C组降低(P&gt;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下,显著降低HMGB1浓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HMGB1可用来评价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评价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全身大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价值。收集我院行双源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扫描全身大血管患者69例(全身大血管 CTA 组),行相同扫描范围的平扫患者69例(对照 A 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69例(对照 B 组)。比较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B 组的图像噪声及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A 组、B 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全身大血管 CTA 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图像噪声与对照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05)。全身大血管 CTA 组有效剂量低于对照 A 组、B 组(Z=-10.14;Z=-8.76,P 均<0.001)。全身大血管 CTA 组平均扫描长度短于对照 A 组(Z=-8.86,P<0.001)。故本研究认为,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安全、无创、快捷,图像质量高,大范围 CTA 成像的辐射剂量低,是一种适合全身大血管检查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